第一图书网

我的他,我的她

吴苏媚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吴苏媚  

页数:

20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微雨的清晨,在甘南的小镇上,她想起梦里欧芹对她说的话,我们那里挺好的,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永远不会受伤害。可是欧芹,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所谓爱,就是给予对方杀死你的权力,如果你爱他,你就免不了被他伤害,怎么可能永远避免悲伤痛楚绝望这些呢。

作者简介

  吴功媚,曾用笔名菊开那夜。1979年生,女,水瓶座,苏州人。自由职业者。爱好旅行、电影、阅读。青春文学当红领军人物,文笔清空雅致,在《花溪》、《南风》等多本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并开辟个人专栏。至今出版的作品有《隐忍的生活》、《空城》、《一直到厌倦》、《有一种疼,微微》、《声声叹》、《七宗爱》、《丽江无恋事》、《得不到,已失去》、《爱别离》等。

书籍目录

没有人,生来就是完整的在这美好而狂暴的世界里我们这些两手空空的人啊把她当做世上最美的玫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想知道自己有没有独处的能力旅途尽头,星辰降生她真的决意一个都不原谅没有人看着你的时候你是谁后记

章节摘录

  没有人,生来就是完整的  傅善祥最近迷上一种状态,那就是站在天桥上看底下沪宁高速上疾驰而来的汽车。一辆辆飞一般的车子好像都向着她而来,随时能把她撞个粉碎,压过她的骨头,不动声色地继续飞奔,像一出轰轰烈烈的剧幕,最后却什么也没发生。  傅善祥并不会站太久,因为不相干的路人会认为她是疯子,她厌恶那些带着讯问神情的人向她投来的目光。  她很好,只是喜欢趴在栏杆上,看着在速度里有着巨大冲击力的世界。她忍不住想象自己从这里跳下去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最近的那辆车出于惊骇的本能急刹车,然后所有的车子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撞击,旋转。再或者她纵身一跃,所有的车子都无动于衷,沉浸在自己的惯性里。于是她的身体就像一件破碎的玩偶,反反复复被拆毁,最终被车轮甩到路边。有人报警了,血肉模糊的她将会被抬走。  这只是一种想象,傅善祥知道自己不会死。  欧芹却是真的死了,葬礼简朴素净得等同于无。  料理后事的整个过程,傅善祥都没有哭,哭和流泪是不一样的,哭有声音,她只是安静地流泪,很自制地抹掉,告诉自己要清醒。  她与火葬场联系好了火化的日期,再找运送的车子。置办欧芹最后的衣服,并亲自替她略施脂粉,花圈也买好了,挑选了欧芹最漂亮的照片放大,一桩桩有条不紊。欧芹因为是脸着地,面容已经毁掉了一半,只有照片里的她依然巧笑嫣然。  傅善祥默默在棺前伫立了大概五分钟的样子,回头对工作人员说,可以了。然后欧芹被缓慢地推进焚烧间。  焚烧间的小窗前挤着许多人,他们号啕大哭,撕心裂肺。陆续有尸身被推入火炉,亲者悲伤的情绪被激发到最激烈的地方,知道肉身不在了,从此真的阴阳永隔。傅善祥觉得心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她有些晕眩,勉强站住。  殡仪馆这个奇异漠然的地方,竟也有这样好的阳光,周围充塞着隐约的哀曲,以及高高低低的悲号声,但在附近休息着的人们,也有笑声传来,甚至有人还带了宠物来。  这些大概不是至亲,而是沾亲带故出于礼仪而出场,心里并没有哀伤,遗体告别也几乎不看,低头走三圈了事。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她用欧芹最喜欢的藏式披肩细心地裹好了骨灰盒,紧紧地抱在怀里。  骨灰盒上那张照片是当年韩先楚拍的,欧芹看着心上人,笑得如此甜美。  韩先楚第一次见到欧芹是在学校草坪上,一大群人坐着,韩先楚的老乡也在里面,大声喊他过去。晚风吹拂,夕阳残照,对面的女孩朝他看了两眼,唇边似有笑意。  那天晚上韩先楚洗完澡回寝室,小陶说刚才替他接了个女生的电话,对方没说名字,只是让他下楼。  韩先楚不明所以,趿了双拖鞋下楼去了。  在寝室楼前的空地上环顾一周,没看到什么人像在等他,略站了站便想回去了,不远处却传来一声“喂”。  一个瘦弱单薄的女孩坐在栏杆上,双腿略微晃荡着,黛色裙子,长长的。  韩先楚走过去,认出是草坪上坐他对面的女孩,是你找我?  她点点头,用一种非常平静的口吻说,我叫欧芹,欧洲的欧,芹菜的芹。  韩先楚愣了会儿,忍不住笑了,可是我们并不认识。  现在就认识了,我叫欧芹,你叫韩先楚。  韩先楚笑得更厉害了,你把我的对白也抢去了,除了名字和寝室电话你还知道什么。  没有了,她从栏杆上跳下来,两手拍了拍,自顾自地走了。  韩先楚怔了会儿,仍然没有搞明白状况,于是追上去问,这是什么意思?  她转头看了一眼韩先楚,慢慢地解释道,就是说,我对你,有点意思。  韩先楚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她又轻飘飘地走远了,似乎原也不在乎他怎么想。  那次突如其来的表白就此没有了下文,韩先楚再也没有得到那个女孩的任何消息。她既没有电话,也没有再来找他,韩先楚倒是举止走样了,从不热衷于电话的他开始抢接电话,在图书馆食堂大礼堂等地方留意她的身影,那苗条瘦弱衣袂带风形如鬼魅的模样。  有几次见到她,远远的,她应该也看到他了,但她的眼神从他头上飘过,视若无睹,搞得韩先楚心生迷惑:她真的说过我对你有点意思这样的话?  为什么表白之后没有下文,出现如此突兀,而后又离奇冷淡,似乎她原也不打算再有什么旁枝末节。韩先楚有些恼意,觉得自己不应该被这种小事所左右。确实只是一件小事,喜欢韩先楚的女孩有很多,写信来的,打电话来的,当面示意的,但大体上都有个基本的逻辑,就是韩先楚得婉转拒绝掉,他拒绝了,事情才算结束,否则总有什么不应有的暧昧仍然存在着,这让他有丝丝缕缕的念想。  旁敲侧击,知道她喜欢去图书馆二楼翻杂志,他也去了,连去了三晚方才见到她,她似乎刚刚洗完澡,头发微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味。看见他时,她笑了一下,不闪不躲也不惊异,大大方方坐在他边上。  她翻阅杂志的速度很快,一目十行全无耐心,配图一律不看,文字亦不求甚解,五分钟后就换了另一本。  这么陕?韩先楚发话问她。  我只看想看的东西,她再度坐下。  这回韩先楚又留意到,她竟是从杂志的最后一页看起的。  他笑,真是个不按理出牌的人。  两人沉默地看了约有一小时的杂志,韩先楚看完一本,欧芹已换了七八本。  韩先楚合上手里的《台港文学选刊》,轻声问她,吃点东西去?  她转头看他,好。  图书馆的白炽灯如此明亮,照得她脸上有一种奇异光芒,顶上淡绿色的吊扇以最慢的速度旋转着,旋转着,让人心神不定。  他们起身离开图书馆,大概是节约电能的缘故,走道的灯一盏也没有亮起,全是借了外面的月光,昏昏暗暗冷冷清清。欧芹右手搭着扶梯,慢慢地一步步摸索着。韩先楚站在下方等她,看不清吗?  她“嗯”了一声。  韩先楚伸出手,其实伸手的时候并没有仔细斟酌,只是出于一种友好善良的反应,意识到其间的暧昧寓意时,想再缩手已经晚了。  欧芹将手交给了他。  很多年后韩先楚仍然记得那天晚上欧芹的手,是右手,纤弱冰凉,她的手竟是如此这般的凉,一点也没有夏天的感觉,却也那么适宜地出现在夏天,似乎她真的是冰肌玉骨,清凉无汗。他们相爱在夏天。韩先楚总觉得夏天是绿色的,处处皆是树影婆娑,偶有蝉声掠过,所见颜色中希望多一些嫩绿浅绿深绿,好让眼前一抹清凉,心生欢喜。  在烈日炎炎下,拖着欧芹的手,如果可以许个愿的话,韩先楚心想,自己一定是愿意时光永远停留在2003年的深夏,最初,一切只有美好,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近、试探、推敲,带着羞怯寻找对方的眼睛,唯恐出错而演砸了全部的对手戏。  大概所有人的恋爱都是如此,都希望人生只如初见般美好,这样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伤害、背叛、挣扎、痛楚、哀恸、绝望……  欧芹最终也没有赢过自己,她对傅善祥说,有两个我:一个我想要好好地去爱对方,温柔和善,低眉顺眼,全部听从对方的喜好,以贤良淑德为美德,不别扭不任性不发疯;而另一个我,时时想要破坏周遭一切,兴风作浪,无事生非,具有来源不明的毁灭力,她用自戕的方式伤害无辜的人。善祥,我一点也不喜欢我自己,我也不要做我自己,你明白吗?我打不过我自己,她总是赢,为什么她总是赢,她总是嘲笑另一个我?  那是欧芹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傅善祥陪着她一起哭,两个人就这样傻傻地哭了许久。  之后欧芹一直努力重建自我,那么艰难痛楚地,双手一颤,自我犹如一座泥土垒成的城堡,轰一声就倒塌。没用,一点用也没有。如果她生来就不是完整的。  没有人,生来就是完整的。  与韩先楚分手后,欧芹去了西藏阿里,甚至没有知会傅善祥,似乎一切只是仓促的临时决定,在对阿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她去了。  傅善祥对阿里的唯一印象就是孔繁森的事迹。  欧芹在信里说,现在已经到了西宁,淡淡的天气,可口的食物,这里离德令哈也很近。她说,善祥,你记得德令哈吗?那首海子的诗。  怎么会不记得呢,她们多么喜欢海子,图书馆里有一本海子的诗集,两人就合伙专门借这一本,你还我借,我还你借,以至于这本书在她们手里保存了大半年。  姐姐,今晚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晚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眼泪  姐姐,今晚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傅善祥不知同欧芹说什么好,想劝阻她回头,告诉她放弃学业是多么愚蠢的事,可有必要说吗,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放弃意味着什么。  高教授对傅善祥说,如果欧芹联络你,务必让她赶紧回来。其他同学也这么说,包括韩先楚。他找过傅善祥两次,对于她说的一无所知表示怀疑。  你为什么还要关心她的去向?是真的担心还是怕自己为此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善祥淡淡地问。  她是很想对韩先楚心平气和的,她知道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事情走到这一步,是鸟儿自己折了羽翼。但面对韩先楚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以犀利的语言发问。  韩先楚眼神里散发出痛楚。  爱情起先是一个人的事,幸运的话会变成两个人的事情,最终,爱情注定只是一个人的事。  欧芹有时会寄来没有落款的明信片,只能从邮戳上看出她的大致方位。  对于欧芹的离开,傅善祥是最在乎也是最淡定的一个,寝室里的其他女孩带着好奇的窥私欲,旁敲侧击想打探到更多细节。到底是怎么回事?欧芹和韩先楚之间到底怎么了?分手的原因。欧芹又去了哪里?  她不给任何回应,生活秩序一切照旧,早上八点准时起床,一日三餐,上课下课,时间填得满满的。在食堂里一个人吃饭也很安然,并不会像其他女孩那样,觉得—个人吃饭是件可除而不安的事。  傅善祥喜欢一个人吃饭,自从欧芹离开后,她也喜欢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上课,一个人洗澡。在大学的最后两年,她一个人平静度过。  深夜翻看欧芹寄来的明信片,再拿出地图来一一对照,用手指划出她走过的轨迹,如同自己也参与这一远行。  你好吗?傅善祥在心里轻声问。  过去的时光,她们亲如姐妹,往事历历在目。那年夏天,她大汗淋漓地拖着沉重的行李,爬到了五楼的寝室,最先看到的就是正在梳头的欧芹,只一个模糊的侧面就喜欢上她。她们相视一笑,她的声音很是动听,她说她姓欧。  有这个姓?傅善祥有些惊讶,我只知道有复姓欧阳的。  真有,她笑,改天给你看身份证。  她小小的脸埋在一头长发里,不够美,五官都生得平平,好在每个零件都长对了位置,合在一起有生动的灵气,尤其是眼神。傅善祥喜欢欧芹的那双细长眼睛里散发出来的气息,似乎充满了无限倦意,又带着天真的好奇,凝望的时候凛冽深邃,微笑的时候又极其清澈纯洁,她像一只被遗弃在荒野的小兽,状似凄苦无助,却又充满了野生的顽强。  寝室里最漂亮的女生是黎艳书,活泼开朗,笑容明媚,对异性有吸引力,对同性有亲和力。黎艳书有时候很迷糊,经常犯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但人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原谅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与西藏有关的故事——《我的他,我的她》。  少女欧芹在恋爱受挫后,中断学业去远方旅行,走了大半个中国后,一直走到西藏阿里,在漂泊的岁月里,她一直和女朋友傅善祥保持着通讯,寄明信片,发伊妹儿。而傅善祥在毕业后,进了家出版社,向作家霍颂南约稿,并在其间爱上了他。恋爱半年后,她发现霍颂南将两人之间的交往写成了小说,傅善祥在失望与愤怒的情绪下,与霍颂南分手。傅善祥的大学同学黎艳书在成为霍颂南情人后,向霍颂南揭晓了过去的秘密,霍颂南方才知晓一直与傅善祥联系的欧芹早于多年前逝世。那么,与傅善祥通信彼此慰藉的欧芹究竟是谁呢? 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吴苏媚(菊开那夜),你生而孤独,于无人处渐行渐远。悲观如花过眼,沧海如泪凝成。苍老之后,平生历历,只是一声久酿的叹息。  聚散如花酒如泪,今生寂寞彼岸凉,《花溪》、《南风》主编倾情推荐。  孤绝伤痛。  吴苏媚,曾用笔名菊开那夜。江南女子。  已出版作品有《隐忍的生活》、《空城》、《一直到厌倦》、《有一种疼,微微》、《声声叹》、《七宗爱》、《现江无恋事》、《得不到,已失去》、《爱别离》等。  无可言说的寂寞处处生花,拟歌先敛的人生默默凋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的他,我的她 PDF格式下载



   豆友 给买的书,从书得假期可以看出书得质量。不过还是坚持在读。暂且不发表感言。


   《花溪》里的吴苏媚文笔很好很美很细腻,使得我迷了一段时间。
   但菊开那夜似乎比较适合写短篇小说,呵呵。
   这本书的故事发展到了后来,好像有点惊悚片的感觉了呃……笔锋急转直下,有点措手不及……


  希望过高总是失望很深,读吴苏媚《我的他,我的她》就是这样的感觉。
  她的每一本书我都看过了,虽然没有她的博客好看,但还总是期待着下一本书。
  很久没有看过她的博客了,因为她总是和人捉迷藏,前段时间又意外看到,很开心。
  然后发现她出了新书,于是马上买来看。
  
  常常觉得出版商总是太低估读者的品味,取一个恶俗的书名来吸引读者眼球。
  因此总是想知道作者原来给的书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坚持己见,比如这一本。
  除了书名让人失望之外,文风也让人怀疑这是菊开那夜写的吗?
  语言就像一些杂志上软绵绵,温吞的,浪漫伤感的爱情故事。让人很不耐烦。
  简直就是恶俗的,我实在是很难把这本书和菊开那夜联系到一起了。
  
  读到后半部,因为那些极端的观点,才又找到她的影子,感到确实是她的作品。
  或许有点夸张,但我还是想说,这本书,她的才华没有了,尖刻还在,冷酷还在。
  或许比以前更冷酷了,长久以来得不到慰藉的那种冷酷。
  
  其实我喜欢她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的文字很犀利,就像清凉的早晨。
  一天里温度最低的时刻,很清冽,很美,但是没有温度,因为得不到而更加迷恋。
  在她的文字里找不到温情,这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原因,因为我讨厌温情里的腻味。
  我更偏爱温暖明亮,或者冷冽犀利,她有的是后者。
  她的冷静无情,喜怒无常,不知好歹,自以为是总是非常吸引我。
  
  世间的故事好像已经被人写完,再也没有什么花样,有新意的只是语言表达方式。
  同样的话,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感觉就是不同,一个普通俗套的故事也就有了新意。
  遇到一种喜欢的表达方式还真不容易啊!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这本书也是一个俗套的故事。
  童年被酗酒的父亲扼死母亲的女孩,恋爱中欲杀死相爱的男人和他死在最爱的时候。
  后来又被一个过气作家利用她的爱情来写作,她所信任的人不断失去,没一个留下。
  绝望之后去旅行,长长的旅行归来之后并没有变得温暖,宽容,豁达,乐观。
  而是更加悲观冷酷,没有寄托,没有什么期待,然后跳楼自杀了。
  
  看完这本书,心情被搞得非常败坏,觉得人生太没有安慰,很绝望,不如死了算了。
  看完这本书,我更坚定了一个信念——爱是唯一的救赎。是的,有爱,才会无恐。
  爱情才是生命最大的慰藉,是一切的底色,有了爱,才有了定力,处变不惊。
  还有就是觉得觉得,她其实误解并利用了旅行,因此才得不到救赎。
  
  很多人在生活被毁灭了之后选择旅行,希望找回自己,重建自我。
  可是就像书里面说的那样,你能找到另一个自己,但也许找到了也没有用。
  书上还说:真正快乐的人是不会把自己扔在远方漂来漂去的吧。远方,也就是无立足之处,处处都不是自己的,只能一站一站地换。远方,也就是说无论走向哪里,东西南北都一样,所有的未知里都没有你真正想要的。
  这完全是对行走的一种误解,行走的人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为了逃避什么才去的。
  如果是要去逃避,利用行走来达到某种目的,这样当然感不到快乐。
  即使走得再远,回来之后还是空虚。
  
  只有热爱,行走才是真正快乐的,不断地发现自我,认知自我,变得强大而乐观。
  这样才会获得爱和幸福的能力,而不是越来越狭隘,越来越绝望,没法活下去。
  
  书中的女孩,连续受到伤害,变得清醒残忍,冷嘲热讽,怀疑一切。
  甚至完全失去爱的能力,只能负担自己,没法考虑别人,甚至最后也无法负担自己。
  旅行归来变得更加冷酷,冷酷到再也不需要他人的怜悯了,甚至蔑视他人的悲伤。
  她认为前面也没什么,即使有什么也是一样望得到的事情罢了。
  因为害怕孤独才会和别人在一起,摆脱彼此的无聊,增加责任的约束。
  觉得这样的人生太悲哀了,让人绝望,简直无从去同情。
  因为害怕失去不敢去拥有,因此也从来不曾拥有,到头来就连失去的机会也没有。
  对我来说,宁愿拥有了再失去,即使用很多的痛苦去换取哪怕一点点的快乐也甘愿。
  起码曾经拥有过,体会过什么叫做惊心动魄,心醉神迷的爱情。
  飞蛾扑火的一瞬是快乐的。爱过,才算真的活过。
  
  像很多人一样,她心里也有两个自己在作战,不幸的是都失败了。
  内心那个自我脱离了现实去行走,可是即使找到了自己也没有用,因为她想要的东西永远失去了,并且也追不回来。那个在现实中坚持着的自我,最终也败下阵来,那个现实她无法融入,并且一再地辜负着她,不断挫败,不断丧失更多。直到最后,她没有什么可丧失的了,如果继续下去,她所拥有的只能成为负数,还不如就这样结束。有时候放弃就是一种争取,至少她不会再失去什么了。
  
  因此也不能说是误解和利用了行走,只是真的没有办法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心境的变化只能是生活发生了改观之后才能变化,一味的自我调节作用不会太大。
  如果生活向好的一方面改善了,即使不去主动调节,心境也会自然变化,乐观起来。
  付出得到回报,感情被呼应,得到尊重和关爱,相应地也会去回馈别人的。
  
  吴苏媚在后记里面说:旅行对于心灵创伤有治疗作用吗?有。但过度破碎分裂的灵魂始终是无法愈合的,如果走遍天地仍不能重建自我,只能坐在废墟里慢慢变成它的一部分。其实就算走到世界尽头,也不会有你想要的东西,这里没有,那里肯定也没有,世界大同相差无几。何况,自己想要什么,未必真的清楚。德国电影导演赫尔佐格曾经说,我不应该再拍电影了,我应该找家疯人院去。我很迷恋这句话。我们又何必想象地狱的模样呢,如果灵魂被痛苦所浸染,那不就是已经在那里了吗?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绝望,觉得只有死路一条了,那就早点死了算了。
  吴苏媚说: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值得聪明人留恋,但是笨蛋呢,又不配活着。
  我们,到底是聪明人还是笨蛋,总是都是该死之人。
  
  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旅行回来还得不到救赎,还在为一些执念纠结。
  或者比之前还要虚无和空茫,还要悲伤绝望,即使有一场爱情,也无法拯救。
  因为她已经不再信任什么人了,更不会相信爱情。那真是无药可救的人了。
  因此,我还是强烈地感受到,爱是唯一的救赎。
  
  当行走只是一种爱好,单纯地对远方的向往,而不是逃避,心怀着爱,那么走得再远再久,总会有期待回来的那一天,总是有所牵念所眷恋,有想回去的家和等待的感情,或者一个怀抱,这样在路上的时候才不会感到孤单,遇到美景时想要和他分享,不是被震撼之后感到内心更加冷寂和绝望。
  就像我,每当走到一些比较极致的地方,比如黄山上面,喀纳斯,禾木,四姑娘山下,婺源等一些地方的时候,总会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一起分享那一份喜悦的心情,快乐变得更加值得回味。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然,迷失时在路上可以找到自己,更快乐更豁朗更旷达地继续生活,去爱别人。
  不管怎样,我真希望在路上的人都是出于单纯的喜欢和热爱。
  
  很多书被要求有一个明亮的结尾,要让读者看到希望,至少不能绝望。
  可这本书却是黑暗的,看了只有绝望,沮丧极了,对于消极的人来说影响很大。
  但也实在没有办法粉饰,因为现实往往就是这样,绝不会迎合你的美好愿望。
  生命原本就是就是一场误会。
  


  菊开的风格慢慢有了变化。但文字言语态度还是清冷而深刻,始终看的太清楚。  上一部看到的是《丽江无恋事》。菊开好像转写行走文字。  不再拘泥于那些个人那些个事。辗辗转转。爱情。生活。生存。  曾经在她的笔下无比艳羡着苏州的美,因为一个人而憧憬一个地方。  我会继续期待。那个他,那个她。那个吴苏媚。


  你不会知道,也不会得到。
  不知道身边的人背着你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人心是天底下最黑暗的地方。
  你也得不到。想要的永远在空茫的远处。哪有机会重建自我?
  傅善祥,她走了两年,与意念中的自己,欧芹对谈。
  没有欧芹,一切都是已发生又消失的过去。日子越久,回忆越沉。一直一直,压垮神经。
  她的爱存在于想象中,幻觉,自私,激烈。伤到了他。
  得不到,已失去。辗转于此,不得解脱。


  这是一本等了好久的书。
  菊开还是以前的菊开,似乎没有变化,似乎没有成长。
  全书喜欢转山的那个部份。
  其他平平。真怕江郎才尽的词用在菊开身上。因为是那么喜欢她。
  支持,没有理由的支持。


   合上菊开那夜这本书时已是黄昏了,从下午无所事事的时候开始断断续续的读,意外的结尾还是给我以突兀的心惊。
  
   骨子里总是对关于妄想的故事着迷,幻觉丰盛的主人公无意识的造出一个让她幸福,感到温暖的人,让读者误以为他是存在的,而后在结尾,让现实中清醒的那一部分力量残酷的颠覆它,而主人公念兹在兹那个温柔灵魂,却总是让读者回味,放不下,不甘心。每每惆怅,也每每印刻心中。比如《碎脸》里叶馨因为脑瘤而幻想出的那个他,还有《疑神疑鬼》中林晓月爱上的不存在的邻居。
  
   可惜这个幻念情节并不能作为此书的点睛之笔博得我的好感,它只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菊的新作还是没有跳脱原本的行文风格,自《空城》后每一本都类似,她的读者在不断成长,但她没有。所以本不再关注她的东西。好友树还是不遗余力的买她的书,借给我以后它被搁置许久,本以为是短篇就随意翻来看。
  
   还是我熟悉的:有克制的绝望,哀鸿遍野却也哀而不伤。让人边读边感到心在缓慢下沉,但也不会沉到最低处,因为故事里的人本是在通向地狱的路上,谙熟她作品的人是有心理准备的。
  
   书里女孩傅善祥在扭曲的暴力家庭中成长,乖戾厌世而极度缺乏安全感,即使获得了完美男孩的青睐也因为害怕变化,行为极端而吓跑了恋人,一场漫长的旅行归来,她完成学业踏入职场后事业也渐有起色,但心魔尚存,真实的自我与小心翼翼建设起来的理想自我时刻艰苦对峙着,使她不由将自己的另一极端阴暗的人格妄想成自己的闺密,并冠以因失恋自杀的校友欧芹的名字。傅善祥好不容易建立的起的对爱的信心与对人的信任在与作家霍颂南的交往中被推翻,灵魂分崩离析的她终于与臆想中的欧芹走上了同一条不归路。故事框架大致炒着当年《空城》的冷饭,所不同的是对那一场旅行的叙述和意外结局的设置,我不由心惊的想:她难道就像自己书里描绘的江郎才尽的作家霍颂南一般,因为灵感枯竭开始将旅行的内容纪实充数,也许我这样说过于刻薄,但这一霎那的感觉却真是如此,这本书在我看来,真不如把其中云游西藏阿里,甘南之行放大了当本攻略写更具价值。此书本身就仿佛有位医生十分专业和准确的告诉你病症所在,然后再告诉你无药可医一样,我厌倦这种醒世的幻灭。
  
   而喜欢菊的故事的人,因为她揭开的世界断面暗合了读者视角里的阴暗纹理,这世界每一分钟都有受害者,受伤的人读悲伤的故事,他们因破碎而暗角丛生的灵魂以此得到抚慰与认同。
  
   但一个优秀作家,不应该总是如此,总是利落的刺破事态万象的本质,不给笔下的人以及陷入她故事的读者以重塑的指引和一些获得美好的可能性。如此,她的故事便没有建树性的意义,一语道破天机一般的凌厉更像是与尘世为敌的刻薄,对红尘男女,疾苦众生,没有价值。
  
   也许她只是为一再巩固自己的人生观,抒发倾诉欲而写书,为自己而写,但作为曾喜欢过她文字的读者来说,我们已不满足于停留在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这一表层了,我们需要成长,需要学会应对,需要获得指引和力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对周遭仅存人事的恋恋不舍,一晌贪欢的大多数人必须妥协,打起精神,积极攥紧幸福,绕开祸患,努力让自己融于世俗。
  
   然而菊为人物塑造的命运走向却明显对所有抑郁深重的人宣判了死刑。我不知道她会不会也会厌恶自己的厌世,羡慕思想肤浅安于俗乐的人没心没肺的大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此渺小的人类,在天地大自然眼里无关紧要的每一个个体即使以浓度最高的悲伤充盈整个躯体,昏天暗地也枉然不被在乎。我们偶尔看花坛里成群蝼蚁,水中孑孓丛生,天空群鸟飞过,会在意它们在想什么吗?而人类相对于混沌天地,同沧海一粟的地位并不二致。即使生活本是一片狼藉,也早由张爱玲的虱子华袍作了最精辟的比喻,人生是真的苦,越长大越能认同这一点,不需要你再去揭示和控诉了,我认为以拯救为主旨的作品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安妮也消极遁世,但她教人坚强,教人保持平静。
  
  而菊的书,就此不能再看了。
  


  菊开那夜一直是我喜欢的作者~她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必定要买来收藏。这部作品,我等了很久,在看到的时候,真的激动的不行了。但是读完以后,觉得,真的是不如以前的作品。
  
  也不能说不好看,故事从开始就是在描述两个女生的经历,一个因为爱而离开,一个因为漠然而安于现状。一直看过去,没有什么很吸引人的情节,平淡、连续,仅此而已,但是最后的结局很有惊喜。原来所谓的欧芹,就是善祥自己,只是她人格分裂,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自杀了的女生而已。
  
  但是,这些情节却是没有闪亮的地方,人格分裂一直是作家的大爱,但是我想这个不容易写好吧……也可能是字数的问题,相较于菊开那夜之前的作品,这本可以说是字数少得可怜了……13万字,一个关于人格分裂以及旅游的故事,真的没有让人欣喜之处……没有悬念,没有高潮,才刚开始有点感觉,就戛然而止了。
  
  给四颗星,是因为的确也是能读,而且因为喜欢作者,但是如果要跟以前的《空城》,《一直到厌倦》,《声声叹》,《丽江无恋事》等比起来,这个就是一部较劣质的作品了……


  
  一个作者通常会有一部作品用以划分她和某些读者的分水岭,也许《我的他,我的她》就是这样一部小说。
  
  人格分裂的故事一点都不鲜见,在作者以前的短篇中也有出现。这个13万字的小说几乎并不着力于任何一段情节的描述,没有高潮迭起,没有悬念丛生。
  
  小说只是交叉地写了两个女主角各自的生活,遇见的人,分开后再度重逢……行文毫不收敛,以泼墨之势,是全然不控制的姿态,淋漓极致地挥洒作者的人生观爱情观。
  
  
  对于期待看一个悬念故事的读者来说,它并不像开初的介绍那样引人入胜,恐怕是要失望的。但整个读下来以后,我还是被打动了。
  
  我想这是一部挖掘内心的小说,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和人物性格中试图解析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关系。
  
  我们相信,我们受伤,我们怀疑,我们否定,我们抗争,我们妥协。
  
  过程中我不只一次地感觉到内心的共鸣,是一种艰涩思考过后的悲凉感悟。
  
  于是一边看一边想,这样的字,简直像是呕血而成。
  
  
  读这样的书,懂得的人会越加爱她,而有的人逃开了,也只是回避掉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深入询问。
  
  毕竟越残酷的话题,是越容易被回避的。


  我在清晨读完这本小说,说实话,翻到快完都不曾吸引我,相对于菊开以前设计巧妙的情节而言,这似乎乏善可陈。字里行间有零碎的醒悟,一针一针地扎着皮肤。可结局呢,突然就像谁冷不防地拎起了大锤,狠狠地砸下来,谁也无法闪躲,我按捺着内心一层又一层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是关乎爱情吗?还是别的什么?旅途?生命?或是灵魂的自建?彻底的自由和有尺度的放纵,你选择哪个?勇敢地死去还是坚强的活下去?旅行能不能进行自我重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已经崩溃腐烂,不再留恋尘世,那么肉身再完好无缺又有什么意义?菊开说的没错,其实 就算是走到世界尽头,也不会有你想要的东西,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这与欲求无关。普拉斯为什么自杀?因为精神太丰盈了注定永远无法与世共存。
  
  我喜欢敢于自我毁灭的人,非凡的勇气,清醒又冷漠,肉身陷入囹圄,精神却高于尘世。这些人都选择勇敢地死去。我只能崇尚,因为我无知又懦弱。这本书让我想起很多事,高中的时候迷恋的X-JAPAN,吉他手HIDE于1998年5月2日清晨醉归,在东京港区的自宅公寓中上吊自杀,没有遗书,动机不明,血腥又迷幻。天才都如此。
  
  我越来越没有耐心看报纸读杂志,那些小资小调的情节远不能满足心灵的臆想。内心那么彷徨,像饥渴的仙人掌,在荒漠中等待甘露的降临。我承认,我受这本书的影响巨大,就如一声惊雷,轰炸了原来的自己,面目全非,血肉模糊,可精神欢愉。借外力来摧毁劣迹斑斑的原来的我,真的不是坏事。我能重建吗?怎么重建?用什么重建?重建了还是不满意怎么办呢?因为无力解决,所以哀鸿遍野。
  
  这种感觉就像在深夜朗读聂鲁达的诗歌时,有人打断你说,别念了,太低俗了。如果你问为什么,他告诉你因为诗句里有樱唇、手淫等不雅之词,那么你呢,是不是就被悲愤浸染呢?没人能真正懂得你,只有自己。天地之间,只有自己,是紧贴着自己的,任何人的身体都有两个自己,一个光鲜亮丽世俗地活着,另一个呢,性情古怪,孤僻又绝望。你是哪个你呢?你找到自己了吗?还是两个不停斗争的你,反复无常?做回自己,其实人生最费解的题,穷其一生,兴许也不过徒劳而已。
  
  我喜欢她说,没有人,生来是完整的,可旅途尽头,星辰降生。


也许我不应该拘在那个框框里,旅行的时候,想到谁就打给谁是多美好的任性。。即使,他不再是你的谁。。


华山险,人心更险,冰霜薄,人情更薄


何出此言?


曾经那么喜欢她,但这一次,真的有点失望,的确,真怕江郎才尽的词用在菊开身上。


有同感,这本书,让我失望。


最近在看这本书,看到前面几节就看不下去了。菊的书大都买了,这本书如你说的一样,我们成长了,但她没有。至少她的作品没有。


我觉得我没有失望,并没有必要依靠一个作家或者一部作品来给人以坚强的理由,吴苏媚只是写出了他们的灵魂所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是得不到救赎的。


我也是跟你持相反意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特别是您最后一句话安妮教人平静,菊的书不能再看。个人觉得正好相反。
个人觉得安妮的故事几乎千篇一律的麻布鞋,纯棉上衣,塑造的是都是很干净很清冷的角色,以至于故事也冷冷的,并非您所说的平静,说是没有什么故事性挺不起劲儿还差不多,不瞒你说每次看完她的书鄙人整个人都会阴郁起来。其实我觉得安妮的文字真的会给人以消极的影响。与之相反,吴苏媚的文字充满故事性且很有趣,这是我看吴苏媚的第三本书,我觉得结局确实给与我很大的冲击,感叹作者的同时也觉得很有收获。有些词穷但是很简单的一句,吴苏媚的书我会支持的。


我只是觉得 她的文字 又一次做了我的镜子


最近在看这本书。


我对这本书,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


看到最后,然后前后翻阅不停对照,总觉得有些地方难以自圆其说,却又不能确切地指出是哪些
从苏州到丽江再到西藏,要不要跟着她也这么走一遭


翻到一半的时候真想放弃不看,看到结局,才觉得有些东西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这本书,自有喜欢它的读者。


如果非要说 我喜欢这本书 那只能说是因为 女主角的想法 我也有。
以死相抵,拒绝时间的侵蚀,对抗人生的无常,完成永恒。


我喜欢这本书。真的非常喜欢。可是到最后的结局我太诡异了,峰回路转的让我还没反应过来。我至今仍不明究竟谁才是那个与傅善祥通E-MAIL的人?谁才是去西藏散心的那个?其实是傅善祥她自己吗?黎艳书说的话是真的么?她有没在说谎?
我很想知道故事的真相。望解答。谢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