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怅望千秋家国梦

戴松岳 宁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作者:

戴松岳  

页数:

56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将苏东坡送入监狱的舒直是奸佞小人还是护法尊神?拜严嵩为干爹的赵文华是千古罪人还是民族功臣?
《三字经》的作(编)者为何是王应麟? 《金瓶梅》的作者是不是屠长卿?
唐诗、宋词、元曲为中国古典文学中韵文的三座高峰,
自宋堀起的宁波文人在宋词、元曲的高峰上傲然而立,他们是谁?成就如何?影响怎样?
谁是抗清斗争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张苍水;谁能与岳飞、文天祥鼎立而成为中华民族永垂史册的民族英雄?是张苍水。
明代浙东的姚江三县人物为何傲视中国?唐宋以来的宁波佛教有何特点?他们为宁波带来了什么?
一一且听本书作者解析。
作者戴松岳积三十五年之学力,潜心著述,
以汹涌澎湃的激情、行云流水的文字、会通古今的视野、翔实确凿的史料、鞭辟入理的分析,向你诉说宁波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影响。

作者简介

  戴松岳,杭州大学历史系77级学生,1982年1月毕业。教过6年历史,修过8年县志,编过12年报纸。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对宁波地方文化较有兴趣。著有《风流千古说慈城》、《儒魂商魄——慈城名人与望族研究》(合著)。主编和负责编辑了《鄞州人文读本》、《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蒙学之冠》、《鄞州百村》等10余部书籍。另有数十篇学术论文、文化散文和序跋发表于各种报刊和书籍中,其中《姚江是一个奇迹》被选入宁波市中学语文教材,《胸中块垒笔底波澜——李邺嗣及其诗文》等论文被收入明清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鄞州日报原副总编,现在鄞州区政协从事文史工作。为浙江儒学学会理事,宁波文化研究会理事。

书籍目录


前论:试析宁波人物的价值取向
山川雄秀人物殊
至性任l青特立独行
一一北宋文学家舒亶评述
天上张公子人间第一流
一一甬上第一状元张孝祥
惟因民生艰故作诗图教
一一楼踌与《耕织图》
内外澄澈天地于心
一一心学大师杨简
旷代鸿儒百世德泽
一一王应麟及其《三字经》
千秋功过谁予评说
一一赵文华的双面人生
同里鼎甲 师生宰辅
一一袁炜与佘有丁
名高天下遇悲古今
一一旷代探花姜宸英的悲欢人生
淡泊明志经纶显才
一一慈城状元考略
绝艺惊帝盛名传世
一一明代鄞县称誉全国的“四绝”
剑气诗心昭日月
一门俊杰百世流芳
一一明代钱氏家族述略
丹心十九年 青史千秋名
一一民族英雄张苍水
胸中块垒笔底波澜
一一浙东巨子李邺嗣及其诗文一
一代奇才惊世四绝
一一大明遗民周容及其诗文书画
英雄起草莽诗歌本陸情
一一布衣诗人魏耕的抗清生涯
南明孤臣海东初祖
一一开台先师沈光文
班马三椽笔 乡邦一痴翁
一一史学大师全祖望
甬东才俊自风流
腾天潜渊心期谁知
一一宋词大家吴文英和他的词
落拓江湖领袖文坛
一一元曲圣手张可久
潇洒绯衣公豪壮凯歌曲
一一明代诗人沈明臣
浪漫洪流拍岸惊涛
一一屠隆及其《金瓶梅》
寂寞声名不朽典型
一一周朝俊与李慧娘
少年才子古稀进士
一一“宁波的汤显祖”裘琏
性灵情真红粉青山
一一慈江之子袁枚
奇情异行传古今
陈禾的忠情
袁士元的湖情
蒋洲的豪情
丰坊的书情
邱绪的孝情
钱肃乐的衷情
陆宇爛的友情
李邺嗣的亲情
沈光文的乡情
张潮青的悲情
史事万千堪可寻
论姚江文化现象
慈城:罗贯中研究的节点
论慈城鼎甲的籍贯之争
试论慈城慈孝文化的特点
锦字何由寄永昌
一一杨慎、黄峨的生死之恋
宁波佛教文化初探
外来人物与两宋时期鄞县(明州1)文化的繁荣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这首诗谁写的?舒直。写哪里?宁波的乡村--大隐舒夹岙村。流水、竹篱、水田,榆树、槿树,夕阳、老牛、寒鸦……几组意象构成一幅乡村暮色苍茫时的景象,犹如一幅水墨画,寥寥几笔,写出江南小村的神韵,此景此情,令人无比向往,有景无人,更显静寂,寒鸦暮归,频添秋愁,以少少许胜多多,此诗即为一例。故清代诗人吴修龄在读完《村居》后不禁感叹:“山川乃分灵于斯人乎?集之不传,人累之也。”中国文人的偏见,‘让这位先贤的著作百不存一。但在他仅存的诗文中,仍有着大量关于宁波各地乡风民俗、山川人物的歌吟,可以说,宁波是一个有着歌咏家乡山川、创作乡土诗歌传统的地方。两宋以来,宁波人于诗情有独钟,自舒直、丰稷等吟诗月湖后,诗社纷起。湖上诗社、逸老诗社、五老会、八老会、林泉诗社、高年诗会、七子诗社乃至今日的宁波诗社,有文献记载的就有48个诗社,诗人更是不计其数。地方文人诗集如《四明群雅》、《四明诗干》《四明耆旧诗》等20多种。特别是李邺嗣创作《鄮东竹枝词》后,万斯同、袁钧、倪象占等纷纷仿作,形成一个连绵不绝的乡土诗歌创作传统,故有学人将宁波城市的特色归纳为山海诗书四大要素,而这诗的源头,应该首先归功于舒亶。因为是他,第一个有意识地行走于四明大地,以诗存照,写下他对这块土地深沉的眷恋。  舒亶被罢官后,黯然回乡,由于失去官职,他只得买舟南下,自付船费。当时朝廷诏召僧人慈本人京,允许他驿马相送。有不平者撰联讥讽:“中丞买航船出京,和尚乘驿马赴阙。”正直清廉的舒宣回乡后既无官俸,又无积蓄,非常窘迫,好在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就聚徒教授,因而很快成为浙东的文坛领袖。他迁居于鄞县城中月湖锦里桥,名其居为“懒堂”,人称“岙底”,又称其居巷为“官人巷”。在故乡,他很快找到了朋友,并与之诗酒唱和,特别是丰稷、周锷、晁说之、韦骧等诗人,更是经常聚会,相互酬唱,形成了一个经常性聚会的团体。这个诗人团体,虽无诗社之名,却有诗社之实,可谓开宁波诗社之先河。此外舒亶也常与地方官员、诗人唱和,如月湖疏浚后有了十景,他们就以月湖十景为题相互唱和,其中舒亶的诗特别清新形象,现引之以为说明。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怅望千秋家国梦 PDF格式下载



不错,建议大家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