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与公正
2007-12
7-80745
张海棠
948
752000
本书从众多参会论文中评选出来的57篇优秀论文,论题广泛、观点独到、指导性强,在刑事诉讼中渗透宽严相济的思想,注重恢复性司法的运用;在民事诉讼中拓宽思路,设计高效便民的程序,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在行政诉讼中突破传统,探索和解制度的构建;对公益诉讼、滥用诉讼权利等诉讼法学交叉领域问题,也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研究。这些论文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更为司法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而这也正是应用法学研究的最终价值所在。
以程序正义促社会和谐(代序言)前言刑事诉讼 全球化背景下的刑事诉讼法学课题与发展 刑诉法再修改若干问题研究 中外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之比较 从平衡到和谐一被害人刑事司法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程序正义视野下的犯罪嫌疑人知情权 关于强化死刑案件辩护的若干问题研究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 量刑功能的程序化:轻刑化的另一种思考 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 恢复性司法与我国刑事检察工作 我国现行检察制度的困境与改革 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问题研究——回归司法鉴定本质的思考 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中程序制度新探 进一步完善我国侦查讯问程序的法律思考 转型期纠纷解决与刑事证据规则改革方案之优化——以反思性立场为视角的展开 “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运用——合理定位及实践意义探讨 刑事被告人举证责任之探讨论隐蔽作证 论刑事简易程序的多元化趋势 为“先刑后民”原则正名——兼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之关系 在迷失中探寻路径的回归——职务犯罪初查中适用强制到案措施的思考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权利滥用的防范与规制 论民事诉讼中诉讼风险因素的规制与防范——从法院的视角 现代型诉讼对民事司法的冲击与应对——兼论司法的机能 论提高诉讼效率和防止滥用司法资源之策 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机制探讨之小额诉讼 警惕影响司法公正的阴霾——论民事诉讼中的滥用权利及其法律对策 和谐社会调解制度的理性构建 论调审合一的正当性——多重视角的观察 完善民事审前程序和多元化调解机制研究 构筑多主体协同调解机制研究 新时期不同调解主体的功能定位及其协同研究 我国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问题剖析及机制完善 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探析 论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原则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应当正确运用释明权 我国必要共同诉讼制度:透视、评析与重构 民事审前准备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及功能定位 民事简易程序的完善问题研究 试论反诉制度之重构 论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及限制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类型化分析 强制管理之于不动产执行的困惑与突破——兼论债权实现与被执行人生存权之平衡 准职权主义基础下被执行人责任财产查明制度的构廷 破解“执行难”问题的一个有益尝试——关于民事执行中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思考 邮寄送达的实然与应然——对我国当前邮寄送达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邮寄送达制度研究行政诉讼 论社会与法律维度下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之构建 论行政争议解决的均衡机制——以行政争议解决的柔性机制为中心 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从合意解决纠纷的角度考量 行政诉讼适用调解之反论证伪 实定法视野下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考察 民事行为意思真实与行政行为合法性认定之关联问题研究——兼谈关联裁判方式选择 房地产登记行政案件中对民事问题的处理规则——以民事、行政交叉问题为中心 行政行为作为民事证据的实证困境及价值衡平 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我们到底需要谁? “公共利益”界定的司法审查问题初探——以利益平衡的程序性控制为路径
全球化背景下的刑事诉讼法学课题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通信技术和因特网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各民族国家之问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普遍联系和交往在日甚一日地加强。全球化现象于是凸现,全球化成为最时髦的词语,在全世界主流媒体和大多数人的嘴边流动。不管人们是欢呼还是咒骂全球化,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呈现在人们面前:全球化就在人们身边,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所处时代的知识语境,是当代知识分子认识、观照介入现实的新工具。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就是时空压缩,全球化使得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的社会。西班牙籍美国社会学教授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指出:“在全球经济里,全球能够变成一个单位而以即时或者在选定的时问里运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是不断扩张,总是尝试克服时空的限制,但是只有到了20世纪末,以信息与通信科技提供的新基础设施为根基,以及政府和国际机构所执行的解除管制与专业化政策的协助下,世界经济才真正变为全球性的。”
《程序与公正:上海市诉讼法学研究会文集(第3辑)》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