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跬步
2008-9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编
234
无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迄今整整五十年。在半个世纪不寻常的岁月中,我院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建院到1968年建制撤销,是草创和早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从1968年建制撤销到1978年恢复建院,我院科研和建设被迫停滞和中断;第三阶段,从1978年恢复建院至今,是我院持续发展、昌盛繁荣阶段。 我院创设之初,原是研究与教学并重的机构,设有政治法律系、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财政信贷系、会计系、统计系、业余大学和经济研究所,隶属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领导。1959年起改为比较纯粹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再招收本科生。同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并人,并相继设立哲学研究所、政治法律研究所和国际问题研究所,以及学术情报研究室和毛泽东思想研究室。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院的科研工作被迫中断,许多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作人员遭到残酷打击和迫害,科研和建设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至1968年底,全院除部分工作人员调市有关部门工作外,其余人员均到奉贤县“市直五七干校’’参加学习、劳动,被编入“市直五七干校六兵团”,我院建制被撤销。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部分科研人员割舍不下对学术研究的独钟情愫,冒着被批判的风险,白天参加运动、劳作,晚上阅读、思索,以萤火爝光探照民族苦难的由来和前去的道路。 1978年,我院恢复建制,和共和国一道步人崭新的历史时期。此后,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我院因时、因地制宜,广纳贤才,复所建所,一方面完成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和法学研究所的恢复重建,另一方面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陆续建立部门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情报研究所(1992年更名为信息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苏联东欧研究所(1992年更名为东欧中西亚研究所,简称欧亚所)、青少年研究所、新闻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等一批新的研究所。
《学苑跬步》收集了宗教研究所科研人员近三十年来学术发展历程的论文集。内容包括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研究;《华严经》思想略探;中国佛学与近代哲学;明代社会中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等。《学苑跬步》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前言/晏可佳/1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研究——在上海市宗教学会一九八四年年会上的讲话/罗竹风/1从东北部分地区的调查探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几个问题/沈以藩/8以史为鉴办好中国教会——在“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发言/曹圣洁/1820世纪前期中国教会本土化之我见/姚民权/30中国佛学与近代哲学/高振农/37关于中国当代宗教的问题/陈耀庭/50试论我国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问题/萧志恬/57《华严经》思想略探/业露华/68不唯书要唯实——在上海市宗教学会1984年年会上的发言/阮仁泽/79对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三度来华的概述/顾裕禄/83试论马克思宗教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过程/罗伟虹/93唐大秦景教碑古叙利亚文考释/龚方震/102明代社会中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葛壮/122马礼逊传教事业的回顾与评价/晏可佳/134有继承有创新——从《圣经新约》看基督教与古希伯莱和古希腊文化的关系/倪慧良/142国情新酌——中国宗教传统微弱论质疑/钟国发/156社会城市化发展中的佛教信仰问题——都市佛教三题/刘元春/166从“和而不同”到“多样性之统一”——中国传统思想与巴哈伊教比较研究的一个侧面/吴晓群/179萨满教的英雄崇拜与北方民族的崛起/王宏刚/191从比较文学角度看和合本圣经中译过程的父权化/周辉/204上海浦东地区散居道士现状调查/龙飞俊/211赵朴初居士与新中国佛教经典文献事业——记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00周年/罗琤/219融合还是拒绝——美国犹太人同化的历史社会学分析/邱文平/226
三、协调的过程和表现 如前所说,中国的解放,获得了广大宗教徒的拥护,奠定了宗教跟新社会协调的基础。但是,情况是复杂的。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宗教方面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近代史上,殖民主义者曾经控制利用天主教、基督教作为侵略中国的工具。全国解放前夕,帝国主义分子进行了一系列“应变”部署,梦想使教会成为对抗新中国的最后一块阵地。建国初期,天主教的罗马教廷和基督教的有些外国差会指使它们在华的传教士和我国国内反革命分子,利用宗教进行种种破坏活动,毒害了部分宗教信仰者,使他们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持不同程度的怀疑抵触,甚至反对态度。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长期为封建地主阶级、农奴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控制利用,某些几乎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地区曾经存在过政教合一的状况,许多宗教名义的制度同封建制度结合在一起,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惯上,世世代代把信教群众紧紧地捆绑着,阻碍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这些情况同新的社会制度是不协调的。由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分清政治问题和宗教信仰问题,依靠宗教界的爱国力量,发动信教群众,进行了必要的政治斗争和民主改革,从而逐步克服了不协调现象,使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十年内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极“左”路线,破坏了宗教跟社会主义社会的协调关系。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申并落实了对宗教的各项正确政策,协调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宗教在教徒中所起的有益于社会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广大信教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响应政府的号召,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我们对信教的农民、渔民聚居地区的调查数字表明,那里的产量、质量、人均收入、口粮分配等,与不信教群众的地区相比较并不落后,说明信教并没有妨碍生产。信教群众也盼望年年丰收,为了掌握科学技术,纷纷订阅科技报刊。在他们看来,这同祈求神的保佑可以并行不悖。据调查,很多地方农忙季节、教堂、宗教聚会点自行暂停宗教活动,在此前后,爱国的教职人员勉励教徒全力搞好生产,扬净晒干交公粮。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