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学国画

吴祖郊 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

吴祖郊  

页数:

30  

前言

  中华以农立国,有“民以食为天”之说,数千年来极重稼穑农耕,因此对六畜之首——牛有着特殊的感情。群“绒”之首的《周易》就有“乾为马,坤为牛”的叙述,把牛作为厚德载物、负重致远的象征。牛,无论是外形的健美,还是内在的耐力醇厚,以及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品格,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和讴歌。鲁迅先生的“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俯首甘为孺子牛”之所以成为经典名句,是因为它勾画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尚品格。因此牛历来是中外画家喜欢表现的对象。  画牛在我国自远古岩画开始,几千年绵延不绝,历朝历代高手名作迭出,其中最为平民大众所熟知的是出自唐朝大画家韩混之手的《五牛图》,这是古人留给后人的一件国宝。唐朝以画牛著称的画家还有戴嵩,宋代有阎次平,元代有杜本,明代有许道,清代有杨晋,以及近代的任伯年、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黄胄等,都是家喻户晓的画牛大家。  牛有黄牛、水牛、牦牛等几种,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其形体特征各有差异,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多观察、了解、研究各种牛的内在、外在之美,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浓缩到一笔一画之中,即兴落笔,自然生发,以尽情表达我们对牛的持重耐劳精神的理解。

内容概要

画牛在我国白远古岩画开始,几千年绵延不绝,历朝历代高手名作迭出,牛历来是中外画家喜欢表现的对象。我们在生活中应多观察、了解、研究各种牛的内在、外在之美,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浓缩到一笔一画之中,即兴落笔,自然生发,以尽情表达我们对牛的持重耐劳精神的理解。 本书介绍了牛的基本形态、牛头的画法及步骤、牛腿的画法、牛的组合画法、小牛的画法等众多内容。

作者简介

吴祖郊,署笔架山人,1939年生于江西泰和,高级美术教师(副教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文史研究馆、江西省政协、书画社、江西省书画院、南昌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美展。中国画《山沟里的希望》入选“华东六省一市教师美术作品展览”,《汲》、《铁龙长啸》、《拓荒牛》分别于1988、1999、2000年入选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展览;《奋进图》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奋蹄图》、《童年的伙伴》分别入选2002、2003年“华东六省一市政协书画精品巡回展”;《开拓图》2003年参加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以科学战胜非典,用艺术振奋精神”全国著名艺术家捐赠活动,受到文化部、中国文联表彰。

书籍目录

前言牛的基本形态 牛的基本结构 牛的头部结构 牛的头部肌肉结构 牛头外部结构 牛的身体结构 牛的头颈与身体的变化 牛的不同角度的透视 牛的不同姿态的变化牛头的画法及步骤 牛头的画法(小写意) 牛头的画法(大写意)牛腿的画法牛的组合画法小牛的画法黄牛的画法水牛的画法各种姿态的黄牛各种姿态的水牛水中牛的画法创作技巧 构图的方法和原则 横幅构图 斗方构图 条幅构图 扇面构图 整幅作品完整的画法作品欣赏创作素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学国画 PDF格式下载



我喜欢收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