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朱道平卷)

徐家玲 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徐家玲  

页数:

150  

内容概要

“文脉”即为一文化发展之脉络,有前承芳古、彪炳当代、后拓来人之意。是故,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旨在清理当代中国画发展之脉络,以期在历史语境中考察当代中国画的文化意义。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的编著,着眼于将丛书所收录画家的艺术面貌特别是近期的创作态势整体地做一个阶段性的展示,突出学术性、史料性、可读性。编辑重点一是着重分析画家的水墨语言,对画家的笔法、墨法和结构图式进行分析。二是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梳理中西文化两大艺术文脉对当代中国画家创作的影响。三是在当代语境中,探讨艺术家作品的独创性以及创作主体对今天中国画创作的建设性意义。四是以视觉欣赏的角度为主线贯穿画家作品,增强文字与作品的互相生发。最后,本书除编者论述画家作品图式的文字外,还部分收录画家文稿,整理画家代表性的艺术观点辑成语录,同时整理重要理论家对画家的辑评。

作者简介

殷双喜,江苏泰县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艺术批评理论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中外美术比较研究专业博士学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编委、《中国雕塑》主编、中国雕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助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学术委员、上海油画雕塑院特聘学术主持等。

书籍目录

总序山水卷·导论第一章 朱道平山水中的传统与当代 第一节 朱道平自述 第二节 朱道平之山水渊源 第三节 朱道平山水的当代性第二章 诗意写江山 第一节 金陵胜迹 第二节 图画金陵胜迹散记 第三节 朱道平山水中的诗性构建第三章 朱道平辑评 郎绍君 薛永年 赵力 朱锦鸾 刘二刚 陈履生 马鸿增 陈传席 孟钢 孙克 李一 陈绶祥 尚辉第四章 文化的启思 第一节 个人风格与地域风格问题 第二节 历史文脉与艺术创作精神指向 第三节 人格精神与不息创新第五章 静窗闲话——朱道平画语摘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朱道平山水中的传统与当代  第一节朱道平自述  黄岩是我的故乡,提起来总能使我产生一种莫名的神往,这也许就是故乡情结吧。  我生命中最初的8年是在黄岩度过的。那时我爷爷尚在世(爷爷朱文劭,1880-1956,前清进士出身,曾任广西提法司,金陵道道尹等职,解放后为首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黄岩人大副主席),父母则远在南京工作,就把我寄养在老家。记得老家宅院很大,一条长长的走廊把四周的住房维系起来。家中有一个小园,里面有爷爷的一个藏书楼。另外还有几株大树,平时很少有人去,荒凉的小园地上铺满落叶;门前有一条活泼的小河,尤其是发大水的时候,水流急湍无比,一座石桥跨在河上,我家就居住在桥头边的小巷中。这条小巷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双桂巷。宅院门前有几株老而壮实的桂树,每到花季,香气四溢,这就是巷名最初的缘起吧。  80年代初,我赴雁荡山写生曾途经黄岩,那是刚开始改革开放的年代。黄岩这座从“文革”废墟中焕发出活力的小城,处处人声鼎沸,做生意是最热门的话题,而政府则在百废待兴中忙于修路架桥拆房建房,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与我儿时记忆中宁静古朴的小城已相去甚远,只是城郊的山野依旧,九峰秀美的景色,给炽热的心境以清凉的感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画有没有文脉,要不要文脉,似乎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应该承认,大多数艺术家、评论家还是期许“文脉”之存在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得到广泛认同即是。  创作冲动的形成,首先要求艺术家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这无可非议,但有什么样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课题。如果我们借用“道”与“器”的概念来对这一课题进行解构,那么我们站在“道”的高度,多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的意义出发,为中国画构勒出在当代的一条文脉通道,未必不是中国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幸事。  ——陈政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朱道平卷) PDF格式下载



对喜欢中国画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好书,我不太懂画,但却被朱道平的画感动。


还不错,挺实用的,印刷也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