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贝尔格钢琴奏鸣曲

乌尔里希・沙依德勒 编订,张奕明 译,李明强 校订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

乌尔里希・沙依德勒 编订,张奕明 译,李明强 校订  

页数:

20  

译者:

张奕明  

Tag标签:

无  

前言

  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 1885~1935)是所谓第二维也纳学派*的核心人物之一。第二维也纳学派的领袖是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都是他的学生。勋伯格创造了十二音体系(Dodecaphonic),抛弃了传统的功能和声而走向无调性(Atonal),从而彻底和传统决裂。但是贝尔格是这个圈子里明显和传统藕断丝连的一个。他虽然也用十二音体系创作,但是他从来不是一个严格的十二音体系者。他的创作可以说是新瓶装旧酒。浪漫主义的感情内涵,使他的作品具有非常感人的人性和温情气质。从精神上说,他和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也许比和勋伯格更接近。这是贝尔格区别于勋伯格和韦伯恩那种冷冰冰的纯理性创作最主要的分界线。  贝尔格在他短短的50岁生涯中作品不多,代表性的作品除了两部歌剧《沃采克》(Wozzack)和《璐璐》(Lulu)之外,还有一部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称“对一位天使的怀念”(In memery of an Angel)。“天使”指的是马勒遗孀第二次婚姻所生的女儿、18岁年纪轻轻就去世的玛依·格罗比乌丝(Manon Grobius)。由此也可见贝尔格对个人感情世界重视的程度。  《钢琴奏鸣曲》(op.1)是他的早期作品(创作于1908/09年,1925年修订),也是他唯一的一首钢琴独奏作品,它明显不是一首无调性的作品:在乐谱的开头,明确地写了两个升号,作品的最后结束在B小调主和弦(这个和弦在第3小节就已经定调)。作品中强烈的不协和和弦只是表达了作品中尖锐矛盾冲突的戏剧性和悲剧性。这首作品在现代钢琴作品发展史中占有一定地位。  在我国钢琴教学对现代派钢琴作品比较陌生和缺少了解的情况下,把贝尔格这首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引进介绍给广大的钢琴老师和学生们,希望它能对扩大曲目和在演奏领域中增进对现代派钢琴创作研究和演奏的兴趣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内容概要

  在我国钢琴教学对现代钢琴作品比较陌生和缺少了解的情况下,把贝尔格这首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引进介绍给广大的钢琴老师和学生们,希望它能对扩大曲目和在演奏领域中增进对现代钢琴创作研究和演奏的兴趣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引言作品分析圆舞曲,0p.1 (1885)练习曲、前奏曲以及玛祖卡风格的即兴曲,Op.2 (1887-1889)玛祖卡集,0p.3 (1889)夜曲集,0p.5 (1890)玛祖卡风格的即兴曲,0p.7 (1891)练习曲0p.8 (1895)作为一个整体的Op.8Op.8 中的每首练习曲练习曲第一号(升C大调)练习曲第二号(升f小调)练习曲第三号(b小调)练习曲第四号(B大调)练习曲第五号(E大调)练习曲第六号(A大调)练习曲第七号(降b小调)练习曲第八号(降A大调)练习曲第九号(升g小调)练习曲第十号(降D大调)练习曲第十一号(降b小调)练习曲第十二号(升d小调)结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贝尔格钢琴奏鸣曲 PDF格式下载



之前对贝尔格的了解不多,挺好的~~~


总谱一共15叶 简介到不少 都是中英文互译的 薄薄的一本 才弹了两页超现代派 一点旋律感都没有 呵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