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増注新修道藏目录

丁培仁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作者:

丁培仁  

页数:

72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研究道教,自然不能不阅道藏。从南朝宋道士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算起,历史上曾编修过多部道藏,但大多早已亡佚,现存的只有明刊道藏。明道藏收书只1473种(加上附录,一计1487种),且归类混乱,按照今日的观点来看有种种缺陷。笔者认为:仅仅重修明道藏,而且因袭早已过时的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价值不大;如果能把明道藏以外的道书都搜集起来,与明道藏合为一体,用新的分类法编成一部新的道藏,那将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壮举。在做这项工作之前,首先应编一部搜书目录,该目录应有较为科学的一套分类法作为框架,以便完全涵盖一切现有的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道教典籍,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有序的体系。然而,卷帙浩繁的道书特别是题为“经”的典籍往往没有著者、编著年代等信息。为此,本书参考历代书目,从现存与道教相关的文献及其称引中,爬梳剔抉,录出近6000种道书,是明道藏的4倍,悉数纳入编著者新的分类体系之中,予大多数道书加以断代,系统地考证主要道书的著者、编著年代、内容、传承、流变等著述情况。继承和发扬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精神,除了设计大的分类框架之外,还以类为经,以时代、流派和人物为纬,并以“存目”一例酌情收入已佚或编者所未经见的道书,旨在给研究者提供一幅关于道书流变的草图。由于大的分类是按照道教本身的性质特征和内部结构对道书重新加以区分,因此普通读者也能从中领略道教的精神实质。 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和拙文《道书分类法之我见》。“参考文献”所列论著并不一定代表本书作者的观点,而只是展现不甚全面的相关研究状况。 本书编著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术研究服务,特以目录之学为主,而以版本之学次之。但因参考明清时代版本目录之便,亦借鉴其法,兼记版本,故对古书收藏家也不无助益。

作者简介

丁培仁,1982年9月到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任教。嗣后一直在该所从事宗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参加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道教史》第一、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版)和《中国道教》(四册)的主要著述工作,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大辞典》等七部书,点校《中华道藏》。自著《道教典籍百问》、《求实集》,译著《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自1982年以来,曾开设8门以上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近年主要讲授道教文献学、世界主要宗教等课。除研究、教学和指导研究生之外,还参加本所主办的《宗教学研究》编委会审稿、编辑工作。曾出访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德国等,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提交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国家“985工程”二期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丛书总序自序凡例一 教理教义类 1.1 经、经注 1.1.1 道德真经 1.1.2 四子真经 1.1.3 太玄系经 1.1.4 太平系经 1.1.5 正一系经 1.1.6 洞真系经(上清系经,又见存神类) 1.1.7 洞玄系经(灵宝系经,又见符策类) 1.1.8 洞神系经(三皇系经,又见符箓类) 1.1.9 升玄系经 1.1.10 洞渊系经(又见禁咒类) 1.1.11 玉清系经 1.1.12 隋唐义经 1.1.13 传统杂经 1.1.14 道所说经 1.1.15 虚皇或元始天尊所说经 1.1.16 太上道君或灵宝天尊所说经 1.1.17 太上老君所说经 1.1.18 太上系经 1.1.19 玉皇系经 1.1.20 黄帝阴符系经 1.1.21 净明系经 1.1.22 救苦天尊等诸神所说经 1.1.23 失名道经 1.2 论 1.3 语录 1.4 文集 1.5 总义二 戒律清规类 2.1 戒经 2.2 律文 2.3 科文 2.4 清规 2.5 功过格 2.6 善书三 科范礼仪类四 符箓道法类五 术数图象类六 修炼摄养类七 仙境宫观类八 神谱仙传类九 文学艺术类十 总类十一 附录参考文献道书分类法之我见

章节摘录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一卷。南朝灵宝经之一。太平部,母。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南朝灵宝经之一。敦煌写本S.425,见敦煌道藏2352页。仁按:《道藏阙经目录》卷上著录《洞玄灵宝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盖即此书。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一篇(与灵宝系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同卷)。南朝灵宝经之一。太平部,母、部。仁按:陆修静《灵宝经目》著录“《通微内思》二卷”,然言“未出”,则是刘宋以后作也。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一卷。南朝灵宝经之一。洞玄部本文类,实。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一卷。南北朝,灵宝经之一。洞玄部本文类,字。仁按:称太上道君所说。言女娲、伏羲代表阴阳二端,三圣相禅,五帝造端,渐生因缘,“中古渐伪,害贼滔天”。于是道君告尹生“三徒五苦”,“生死罪福”,“积善乃庆,福报自然”等理。南北朝时代,在南朝道经中之三清神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而此书之太上道君即是老君,有太上道君告尹生(尹喜),末段言“道君日:……吾为老氏,携守尹生,时吐《五千文》”云云。可与北周甄鸾《笑道论》卷上称引《太上道君造立天地初记》相互印证,后者称老子种种变形,视此南方二神为一。盖北朝本视太上道君为老子,又书中所言行善则得生人中,行恶则死入地狱,固然是摄取自佛教,然称“有五德常在道法中,可得见仙公,次生得作道士”,当系仿自《仙公请问众圣难经》(又名《本行因缘经》,内容见前介绍)。疑为北魏后期或北周时楼观道士仿南方灵宝经《仙公请问》、《众圣难经》(前者又名《本行宿缘经》,《灵宝经目》著录亦为《宿命因缘》)而造。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十卷。南北朝末。洞玄部本文类,文。仁按:经末自题《太上业报因缘经》,《三洞奉道科诫》引亦作此称。日本学者吉冈义丰指出经题“洞玄灵宝”系后加,认为此经在梁陶弘景死(536)后至孝元帝在位(552-554)之间的二十余年间(见《道教与佛教第三》)。此经始于“大慈大悲普济真人以业报因缘请问太上,尔时太上道君在福德天中香积世界,坐光明七宝台上,大会说法”,系仿《仙公请问经》体例。其旨在“欲观无极世界善恶因缘,开示当来,令知宿命”。分二十七品:卷一开度品,卷二善对品、恶对品、受罪品,卷三忏悔品,卷四奉戒品、持斋品,卷五诵念品、行道品、弘誓品、发愿品、赞叹品、布施品,卷六慈济品、救苦品,卷七功德品、应感品、福报品,卷八生神品,卷九弘救品、证实品、摄因品、生化品,卷十广统品、会真品、叙教品、流通品。“真经宝藏上物”连称(卷三《忏悔品》),已开后世称众经为藏之先河。又道君称“本师元始天尊无上法王真应化身无极大道,从身至身,劫劫受生,坚固不退”(卷五《弘誓品》),此是道真、应、化三身说。分斋为极道、济度二种,济度亦有二种:虔心、舍财(卷四《持斋品》)。别布施为施法、施身、施财三等,施身则“不惜身形,或割肉饲鹰,投身饿虎,散施乌兽”云云(卷五《布施品》)。  ……


编辑推荐

《增注新修道藏目录》由巴蜀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増注新修道藏目录 PDF格式下载



有关道藏目录学的书也有几本了,如任继愈主编的《道藏提要》,朱越利《道藏分类题解》、《道经总论》以及国外的《道藏通检》应该说这些工具书都为研究道教打下了监视的基础。丁培仁教授的《増注新修道藏目录》以深厚的文献功力,以一人之力,梳理了道教的众多经典,乃是不可多得的力著。又为道教目录学增添了一本重要之作。


著者考据严谨,梳理了道书的源流,也重新编整了分类,特别的是收入了很多原属于道教的,但是却因为诸多原因没有收入进藏的书籍,不过我觉得还有很多各地图书馆里收藏的道教类书籍没能收入进来,是一大憾事。


有了目录,就不怕流失好书!


很不错的书,值得买全


内容客观


内容丰富而扎实,是实用而可读性强的工具书。常置案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