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研究

袁联波 袁联波 四川巴蜀书社 (2008-06出版)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袁联波 四川巴蜀书社 (2008-06出版)  

作者:

袁联波  

页数:

239  

前言

这里所谓的新时期系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新时期话剧的发展是一个摆脱“经典”戏剧的影响,在起起落落的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新时期中国话剧从整体上讲是一种实验性很强的戏剧。正如有论者所说,“实验性,是新时期戏剧的重要特征……写一部新时期的戏剧史往往也写成一部实验戏剧史。几乎找不到一部全然固守传统的创作剧目,实验性成为一种对编导和演员有强大影响的成败标准。”而这种实验性又主要体现为一种文体实验。总体上看,新时期是一个话剧实验的时代,但如果我们这样去看待“实验性”的话,无疑将“实验性”过分地宽泛化了,让“实验性”话剧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从而也就降低了“实验性”话剧的历史意义。

内容概要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研究》从整体上讲是一种实验性很强的戏剧。正如有论者所说,“实验性,是新时期戏剧的重要特征……写一部新时期的戏剧史往往也写成一部实验戏剧史。几乎找不到一部全然固守传统的创作剧目,实验性成为一种对编导和演员有强大影响的成败标准”。

作者简介

袁联波,男,出生于1971年9月,汉族,四川-渠县人,南京大学-戏剧学博士,教授,历任长江师范学院(原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学报主编等职。涪陵师范学院第二届第一批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近年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戏剧学概论》等课程,在《戏剧艺术》、《中国戏剧》、《学术研究》、《浙江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戏剧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副主编。目前主持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研究》等课题。

书籍目录

导论一、文体与文体变革二、传统话剧的“经典”化与新时期话剧文体变革的发生三、新时期实验性话剧的三次文体变革第一章 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文体与本体一、思维方式:文学的与舞台的二、呈现方式:虚与实三、表达路径:叙述性与舞台性四、话语形式:“对话性”艺术张力第二章 新时期实验性话剧的“跨文体”创作一、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文体的歌舞化倾向二、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文体的音乐化倾向三、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文体的电影化倾向第三章 对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文体变革的反思一、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文体的“形”“意”媾合二、新时期实验性话剧的文体“规范性”三、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文体与创作主体的身份、“角色”意识余论: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文体变革的文化命运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文体的歌舞化倾向“在任何一种古代神秘仪式中都能发现舞蹈”,“哑剧式的舞蹈为了尽力提高自然的表现力、模仿自然的过程,就把舞蹈者引到创造的神圣领域”,“舞蹈就这样变成了神圣戏剧的再现,变成了神圣历史的充满生命力的重演,崇拜者在舞蹈中就可以扮演一个真实角色”。舞蹈和宗教仪式都是戏剧的远祖。后来随着人类社会逐步向现代演进,像语言逐渐褪却了其神秘性和艺术性一样,戏剧的宗教性、仪式性也逐渐淡化了,变成“十分严肃的、悲剧性的而又纯粹是人情的艺术”,舞蹈也“已经完全脱离了宗教”。

后记

当下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各种“泛表演”文化。文化日益走向生活化、普泛化,在艺术向世俗化挺进的过程中,各种艺术资源纷纷介入其中共同演绎着一场狂欢化的世俗神话。一种“大文化”、“大艺术”视野逐步形成。就戏剧而言,一方面,戏剧日益变得非戏剧化;另一方面,非戏剧却逐渐戏剧化。在社会出现巨大转型的时期,在多种文化相互激荡交融的过程中,世俗文化的极大扩展对戏剧艺术的言说形成了严重的创伤。作为传统文明产物的戏剧艺术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俄罗斯戏剧家达尼拉?科洛多德斯基说:“戏剧本身就是一个谜。它变成我们探索人生奥秘的最有效的武器,连不好的戏剧也是充满奥秘的。每当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时,一阵激动的战栗遍布我全身,因我不知将会看到什么,这就是我们需要戏剧的原因”!


编辑推荐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研究》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