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治视野下的司法传媒和谐论

李缨,庹继光 著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作者:

李缨,庹继光 著  

页数:

294  

字数:

250000  

前言

  前些日子,李缨副教授送来她与庹继光教授合著的新作《法治视野下的司法传媒和谐论》的书稿,请我作序。看到自己曾经的学生新作不断,我感到高兴,很乐意把这一学术作品介绍给大家。在人权、司法独立、新闻自由(传媒的表达权)三者之间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格局可循:人权始终是居于首位的,是现代社会制度之圭臬,而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由其直接衍生和催生的,但二者又通过实现和保障手段反作用于人权,换言之,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都是现代社会为保障人权的实现而设计的制度,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两种基本价值都服务于实现社会正义的终极目标。本书致力于探讨在法治理念的统制下司法与传媒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和谐共生。在我看来,司法权力作为国家的重要权力之一,其权力行使者自身也存在着膨胀和腐败的可能性,恰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内容概要

  前些日子,李缨副教授送来她与庹继光教授合著的新作《法治视野下的司法传媒和谐论》的书稿,请我作序。看到自己曾经的学生新作不断,我感到高兴,很乐意把这一学术作品介绍给大家。在人权、司法独立、新闻自由(传媒的表达权)三者之间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格局可循:人权始终是居于首位的,是现代社会制度之圭臬,而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由其直接衍生和催生的,但二者又通过实现和保障手段反作用于人权,换言之,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都是现代社会为保障人权的实现而设计的制度,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两种基本价值都服务于实现社会正义的终极目标。

作者简介

李缨,西南石油大学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和法律传播等,曾发表各种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超过20篇,出版专著《法律传播导论》,主持研究课题多项,200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书籍目录

序序二引子 传媒与司法对抗的现状 第一节 “媒介审判”现象及其表现 第二节 “媒介审判”的法理偏差分析 第三节 司法压制传媒的现象及其表现 第四节 司法压制传媒的负面影响分析第一章 传媒和司法在法治时代的角色定位 第一节 法治社会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司法机关在法治社会的角色担当 第三节 法治社会中传媒的角色担当第二章 传媒监督司法活动的合理边界 第一节 “舆论监督司法”的正当性分析 第二节 传媒庭审报道各环节的属性分析 第三节 庭审进程中公民表达自由的界限 第四节 庭审表达自由限制在传媒中的体现第三章 传媒与司法共同保障人权 第一节 人权在当代中国的基本表现 第二节 司法对人权保障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传媒在保障人权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 司法与传媒保障人权途径的不同第四章 传媒监督司法的合理模式构建 第一节 监督的定位:代表公众监督司法 第二节 监督的方向:司法权力的运作 第三节 监督的方式:提供事实与意见 第四节 监督的范畴: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第五节 传媒监督司法的禁忌与自律第五章 司法规制传媒的合法规范分析 第一节 规制传媒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分析 第二节 司法规制传媒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各国司法规制传媒报道庭审的主要举措 第四节 中美的实践比较及意义 第五节 司法与传媒的和谐之道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传媒和司法在法治时代的角色定位  研究传媒与司法的关系,并探讨两者之间如何实现和谐,必须基于法治社会的现实基础,深刻分析传媒和司法在法治社会里的角色定位。  第一节 法治社会的基本含义  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完善宪政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全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便是法治社会,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法治视野下的司法传媒和谐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