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军婚

李霄凌 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作者:

李霄凌  

页数:

283  

Tag标签:

无  

前言

  1950年初秋。  峻秀的燕峰,充满豪情俯瞰着怀中的一片红墙绿瓦在飒爽的秋日里熠熠闪光,北京城里艳阳高照,喜气洋洋——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座大都城,似乎还沉醉在举国欢庆自己第一个生日的锣鼓秧歌里没有尽兴。  就在此时,一个重大新闻从中南海红墙里发出并通过电波传遍全世界——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毅然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出兵朝鲜!  震惊中外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响!  这年的6月25日,美军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并迅速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鸭绿江边和图们江边;同时,美侵朝空军不断入侵中国领空,狂炸中国的城镇乡村;6月27日,美军又武装侵占台湾。  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6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用正义的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保卫中国人民的胜利果实——新中国。  同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委员庆祝国庆大会上,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的战争。  中国沸腾,北京沸腾!  这座古老城市城区的街道胡同院落,到处张贴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坚决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世界和平万岁”的彩纸大标语;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工作的每一个军人、干部、市民,都神情庄重、行色匆匆……  整个北京城全力以赴投入抗美援朝之中。  一种严肃、热烈、悲壮的气氛笼罩着这座古城新都。

内容概要

  《军婚》中军中“秀才”赵大同于部队入朝前在组织关心下与军文工团演员杨敏突击举行婚礼。两人入朝作战一年后,于战斗间隙在坑道圆房。怀孕后杨敏回国休养待产,此间杨敏遇昔日恋人严峻,不顾军婚的神圣庄严和不可侵犯,与其相爱并怀上了严峻的孩子。此事发生在抗美援朝非常时期,组织决定让赵大同与杨敏离婚。杨敏复员与严峻同去青海,而赵大同带着亲生女儿赵蕊和杨敏与严峻所生的儿子小平,开始了漫长的单身父亲生活……1958年,赵大同奉命回国。因两个孩子到了学龄,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正常的家庭,赵大同考虑再婚。

作者简介

  李霄凌,内科执业医师。以写婚姻、家庭、情感、伦理方面的纪实故事见长,作品不断见诸于各知名报刊。曾为某知名刊物主笔专栏,发表纪实文学作品近200万字。长篇情感纪实文学《空床——一位女医生的私密独白》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书籍目录

楔子第一章 突击结婚第二章 祸起萧蔷第三章 再婚地震第四章 一家两制第五章 桃色季节第六章 命运多舛第七章 夕照黄昏

章节摘录

  第一章突击结婚  一、知心搭档  北京东城。  一座灰色砖墙大院,警戒森严。大门两侧,八名哨兵持枪荷弹;院中,身穿草绿色军装的青年军人们匆匆穿行。  这是刚刚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五军司令部所在地。院里的主建筑,是一座四层楼房,灰砖墙壁,栗色木窗棂,绿瓦盖顶,显得十分厚重。  正午时分,一群夹着文件夹的军官错落有序地从楼房底层正中的红漆大门中走出——军政治部召开的“全军团以上政工干部工作会议”刚刚散会,来自全军各师、团的政工干部们一边热烈讨论,一边向着停车场走去。  一高一矮两个军人结伴而行。高个儿的身材魁梧,步伐有力,长脸,一对细长的眼睛,高而长的鼻梁在脸上很是醒目。他说话不紧不慢,语言斯文,略带胶东口音,一望便知是个穿军装的秀才。矮个儿的身材比较单薄,圆圆的脸,一双眼睛明亮有神,讲话声音嘹亮,有明显豫东口音,浑身透着利落精干的军人风格,是个典型的炮火中催生磨炼出的军队政工干部。  这两人过去均属一个部队,解放战争后期调到一起搭档工作,彼此十分投缘。高个儿叫赵大同,28岁,某部五军三师政治部文化处处长,正团职;矮个儿叫刘义,33岁,某部五军三师政治部主任,副师职。这天,他们同到军部开会,散会后结伴回程。  只听刘义说:“老赵,部队就要入朝了,前几天我到总部参加师以上政工干部碰头会,总部首长特意过问了入朝作战部队中,还有多少够条件的干部没有解决个人婚姻问题。我掐指一算,我们师就剩老赵你了!首长说,过去我们艰苦奋斗打天下,许多干部没有条件解决婚姻问题。如今我们打下了江山,建立了新中国,该成家的同志一定得有个家。我们部队入朝作战的口号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嘛!保卫祖国的人,不能没有自己的小家嘛!怎么样,你老弟的个人问题看来得抓紧解决呀!否则到了前线和美国人一交战,哪还有工夫找对象?一耽误又不知到什么时候去了!到时候上级首长再追问下来,我该怎么交代?还有,从前线回来你老母亲找我要儿媳妇,我该怎么面对她老人家?”  赵大同没有说话。  刘义自己的婚姻是典型旧式的:弱冠之年家里就给定了亲,自己尚在读书时就拜堂娶亲。抗战爆发后自己弃学从军,贤惠的媳妇上照顾老母,下抚育子女,兼管田问之事,把一个大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条,如今两口子膝下已有一双螟蛉子,都健康可爱。况且,自家乡成为解放区后,妻子还担任了村妇救会主任,土改、支前,样样工作不落后。刘义对自己的家庭心满意足——就是媳妇不认字,再一个脸黑一些,那又有什么要紧?还是很融洽的革命伴侣么!  可自己的这个搭档赵大同情况不同:他在山东老家的一所著名中学一直上到了高中毕业,又参军入伍考入延安鲁艺文学院读书,毕业后进了作战部队,一直做文化工作。从骨子里来说,他的书生气很浓,尤其在婚姻之事上,很看重所谓的爱情,讲究感觉和情调,不像一般行伍出身的工农干部那样,结婚找人讲究实用、能过日子、能生儿育女就行了。他倒也不是挑剔——其实作战部队的日程表也没有给他挑选媳妇的时间和场地,但是——如果他不是一个心灵比一般老粗敏感得多的人,解决个人问题也非难事。  见赵大同不说话,刘义知道他是不同意因赴朝而草率解决问题,但也不愿和自己争辩,便采取沉默的方式。  刘义不管赵大同心里想什么,只顾自己说:“上次我给你介绍的师医院的小曹护士,你对人家不冷不热,拖了快半年,终于拖黄了,小曹也成了人家二师的媳妇,让我挨了军首长一顿赳。现在部队都快入朝了,你老弟还是光棍一条!趁今天散会早,还有点时间,赶紧去给你选个媳妇。你说个痛快话——咱们是去师医院,还是去军文工团?”  赵大同还是不说话,似乎举棋不定。此时两人已走到院中的停车场,师部开军用吉普车的司机小孙本是个胖乎乎的大男孩,再加上一身崭新的军装硬挺挺的,乍一看,整个人都是圆的。小孙看首长们来了,赶忙敬了个军礼,然后跳上驾驶座。赵大同和刘义也随后一同上车,坐在后座上。  小孙问:“首长,去哪里?”  刘义捅了赵大同一下:“老赵,去师医院吧?”  赵大同迟疑了一下:“那几个未婚的女同志我都见过……”  刘义问:“看上哪一个了?”  赵大同说:“都不错。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都是好样的!”  刘义说:“看着好就行。搞医务工作的女同志比较牢靠。”他随即命令司机:“小孙,去师医院!”  小孙一踩油门,吉普车“轰”地一下蹿了出去。  车子刚驶出军部机关大门,赵大同不慌不忙地发话了:“小孙,向东拐,去军文工团!”  刘义恍然大悟:“好你个老弟,看上文工团的姑娘了!说,是谁?什么时候开始的?”  赵大同说:“上星期文工团不是刚招收了一批当地的青年学生吗?去看看!”  刘义转身给了赵大同一拳:“到底是文化处长,看不上师医院那几个小护士?嫌人家文化不够?那就在刚来文工团的北京女学生里挑一个吧!可有一点啊,这些战士都是刚参军,新兵蛋子不那么好交流。还有,看上哪个就快下决心,赶快结婚,入朝日期可是铁定的啊!”  赵大同说:“这我当然知道!不行就再等等嘛,我又不是老得动不了了!”  刘义说:“还等?你都快三十的人了,再等下去可就得找别人挑剩的了,你愿意吗?到时候你别埋怨组织没有关心你!”  二、现场“选秀”  军用吉普在北京城里穿行,三拐两绕,钻进一条胡同,驶进一座气派的大四合院。  这是志愿军五军文工团驻地。  赵大同和刘义下了车,一同向团长办公室走去。来到办公室门前,刘义敲了敲门,没等答应就一撩门帘走了进去:“同志,请问王团长、宋政委都在吗?”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身穿军装,戴着眼镜的白面书生坐在办公桌后写着什么。见刘义发问,书生赶紧起立回答:“报告首长,王团长和宋政委都到军政治部开会还没回来!”说着,他又忙自我介绍,“我姓田,田少武,燕京大学的学生,上星期刚刚入伍,目前的工作是团里的干事。”  刘义有些失望,拍了一下脑袋:“瞧我这记性!老王老宋刚才和我们一起开会来着,准是贪吃军部食堂的招待餐了——这会儿还没回来!”说着,他转身想要退出。  赵大同伸手拦住刘义,稳稳地向书生发话:“小田同志,你们团现在排练什么新节目?我们去看看可以吗?”  田干事答:“报告首长,我们团新排了一台曲艺节目,一台歌舞节目。另外还打算排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赵大同一听来了精神,说:“走,老刘,咱们看看去!”  田干事忙说:“首长,我陪你们去!”  坐落在后院的文工团排练大厅被十几棵碗口粗的大村掩映着。这里原是房主人的后花厅,十分宽敞,把这里作为文工团的排练厅,真是僻静而雅致。  刘义一行三人走进大厅,一下就被热闹非凡的场面吸引住了:一群年轻姑娘,都脱了厚厚的军上衣,只穿单军裤和白洋布衬衫,正在汗流浃背地练习“马刀舞”。  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女军人正在指挥排练。她个子不高,身段灵巧,一张圆圆的脸,浓眉大眼,贴耳的短发,十分活泼开朗。  她是歌舞队队长苏亮,也是五军军政委李晋的妻子。别看她年轻,可是个“老八路”出身,军龄和党龄都快十年了。  赵大同和刘义都与苏亮很熟,便一起上前打招呼:“苏亮同志,你好!”  听到两个粗声的问候,苏亮连忙转身,见是赵、刘两位三师首长,赶紧跑出圈外,拉着两人坐到排练场外的长椅上。  苏亮笑着说:“刘主任,您的消息可真灵通啊!我们这批新招的十几个姑娘刚报到没几天,你老兄就给下属挑媳妇来了!”  刘义说:“苏队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革命军人当然还得找革命军人才般配。尤其像我们赵处长这样延安鲁艺文学系毕业的秀才,总不能像我一样,找个乡下老婆过一辈子吧?”  苏亮说:“你们这个也来,那个也来,都到我这里找对象,我们文工团又不是你们作战部队军官的‘家属后备仓库,!”  “哎,苏亮同志,话可不能这么说呀!”刘义正色说,“我们李政委不就是在文工团找到了你吗?我们作战部队清一色的‘秃瓢’,和地方也不熟,我们不到文工团来找,又该到哪里去找?”  苏亮说:“我们歌舞队的姑娘那都是费很大劲选出来的,个子得高,身材得匀称、柔软,脸盘得秀气,得有良好的节奏感,还得有些基本功……”  刘义说:“这是当然。她们要不好我们还不来找呢!”  苏亮诉苦道:“你不知道我挑一个人有多难!来十个女孩也不一定有一个适的!要是人一来就让你们挑走,那我还怎么工作呀?”  “你这个同志说话太绝对了!”刘义不同意苏亮的观点,反驳道,“结了婚的女同志,只要工作需要,她还可以跳她的舞嘛!”  苏亮嗔怪刘义:“你说得倒是轻巧!第一年结婚,第二年就会挺起大肚于,生完老大生老二……体形变得像木桶,哪还上得了台?就算是她还能上台,家里的丈夫孩子谁秋管?”  刘义笑着强词夺理:“苏亮同志,别说得那么严重!你和李政委结婚都四五年了,也没见你大肚子呀!”  苏亮听了,目光一暗——她因为参军时年龄太小,成年累月行军打仗搞得她那方面发育不好,一直为不怀孕发愁呢!如今被刘义一说,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义哪里知道其中缘由?他点燃一根烟,转身看了看赵大同,发现赵大同一直聚精会神看着台上,便赶紧问:“老赵,看上哪个了?”  赵大同平静而幽默地说:“我这才刚坐稳,哪就看清楚了——我又不是火眼金睛!”  苏亮听了,就开赵大同的玩笑:“难怪同志们都说赵处长找对象就像鉴赏金石古画一样,得细细看、细细品。不看出门道、不品出味道,再美的美人也没有感觉!”  赵大同并不因为苏亮的伶牙俐齿和半带挖苦的话语而嗔怪,还是稳稳当当地回应说:“苏亮同志,找对象并不是选美!你刚才的话有损毁革命军人形象之嫌!”  刘义马上问:“老赵,既然不是选美,你究竟是选什么?这事上你一点凑合不得,我看你就是在选美!”  赵大同沉默了一会儿——他给顶头上司留着面子,不打算像对待苏亮那样和刘义对话。一时间三人都不再说话,任赵大同静观舞台,等着他的意见。  约摸过了五六分钟,赵大同突然说:“我看领舞的那个姑娘就很不错!就是她了!我回去就给李政委打报告!”他说时声音不大,但语气肯定,毋庸置疑。  刘义当然了解赵大同的性格。闻听此话,他赶紧顺着赵大同手指的方向,向台上细细看去。果然,领舞的姑娘外形很打眼:娇小灵动的身段,精致的瓜子脸,眼睛不算大但很明亮有神,目光里透着天真无邪和说不尽的清纯,可爱至极。她五官搭配得恰到好处,皮肤不算白,但十分细腻,闪着小麦似的光泽;头发不很浓密,但是深栗色的,还天然地蓬松卷曲,被扎成了两条长长的辫子,不停地在腰际晃动。她动作舒展,舞姿挺拔,一招一式都令人心动。  刘义不禁赞叹一声:“好一只俏飞燕!老赵,真是好眼力!”  苏亮也赶紧向台上看了几眼,说:“领舞的小姑娘叫杨敏,北京女十三中的学生,是个共青团员。”  刘义又问:“她家里情况怎么样?”  苏亮说:“她自幼父母双亡,跟随舅舅长大。他舅舅姓严,是个小业主,曾帮助地下党做过不少工作,政治上还挺进步的。”  刘义盯着问:“没发现她有男朋友吧?”  苏亮说:“哪里话?这小姑娘一天到晚傻唱傻乐,没心没肺的,哪懂得什么叫恋爱?再说,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男孩子来找她。”  刘义顾不上听完苏亮的话,自顾自地又问:“小杨年满十八岁了吧?”  苏亮说:“她看着小,年龄其实也到了。上星期我们歌舞队刚给她过了十八岁的生日。”  刘义一拍大腿:“好,那我们老赵回去可就准备打结婚报告了啊,你和小杨谈谈,让她有个思想准备。星期六给她放假,让她和老赵接触一下,争取部队入朝前让老赵和小杨把婚事办了!”  苏亮犹豫着说:“刘主任,我觉得杨敏太不成熟了,遇事没有主心骨,怕她给赵处长添乱呢!”  刘义说:“再不成熟的女人,结了婚也自然就成熟了。再说,这次所谓的结婚只是举行个仪式,让他们二人就男女之事有个约定而已。我们马上就入朝作战了。我们走了以后,她还回文工团跳舞来——他们又没有条件天天在一起过小日子,小杨还在你手下,有什么添乱不添乱的!”  苏亮说:“刘主任,我知道总部首长很关心入朝部队干部的婚姻问题。但是,我作为女方的领导,也对事情负有责任。我已经把对杨敏的看法对你们说了,希望再好好考虑一下!”  刘义扭头看着赵大同,用目光询问当事人的意见。  赵大同平静地说:“小杨她们这样的学生兵,还是很单纯的,我想接触一下看看。”  话已说到这个火候,苏亮自知赵大同决心已定,也就不再说话。该是撤的时候了,刘义拉着赵大同起身告辞。  两人分别和苏亮握手。刘义说:“苏队长,你马上和王团长、宋政委汇报一下。哦,地方政府慰问我们师部十几筐苹果,还没拆包呢!回头我让小孙开车送到文工团来!怎么样苏队长,你们不吃亏吧?”  苏亮一撇嘴:“几筐苹果就把我们的人换走啊?知道吗,在苏联,培养一个舞蹈演员得花几斤金子呢!”  刘义说:“好,我不和你争!咱们婚礼上见!”  赵大同一直没有多说,但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他和刘义分别从两边的侧门跳上吉普车,小孙发动了车子。刘义看了看手表,说:“今天的事挺痛快,前后一共用去37分钟!”  小孙一边开车一边问:“首长,什么事这么高兴?”  刘义说:“赵处长一星期后就结婚了,你别忘了去闹洞房啊!”“好嘞!”小孙乐得大喊一声,脚下一猛踩油门,吉普车“呼”地向前冲去。


编辑推荐

  我一辈子的婚姻都渗透着军人悲怆和厚重的双重性。爱人,最亲密的敌人。  深入剖析一段特殊婚姻下的情感裂变过程,首部讲述我国现代军人情感世界的婚姻启示录。  新浪第五届原创文学大赛,军事历史类铜奖、影视特别奖。  著名作家:王海鸰、柯云路、白烨联袂推荐。  如果说普通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军婚就是坟墓里的爱情——严肃、辛酸、神秘,又有儿分浪漫。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里,男人们仍能保持一贯的叱咤风云且运筹帷幄,而在婚姻家庭中,他们看似强悍的内心却一样的敏感和脆弱,婚娴中所暗藏的危机症状同样存在,所以,在这个特定的婚姻范畴里,军人的婚姻应该得到怎样的保护和维系?对于军人来说,婚娴的意义比起军人的责任同样神圣和厚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军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