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了凡四训

袁了凡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

袁了凡  

页数:

386  

Tag标签:

无  

前言

  国学与我们同在  毛佩珂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少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它们当然也是国学的一部分。因此,国学又是开放的、随时代而进步的。那么,当今我们研究、振兴国学,不允许也不应该倒退,不允许也不应该僵化。  然而,国学又是与西学明显区分的。国学是西学的对应物,是与西学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近代,西学挟船坚炮利强势进入中国之后,中国人还视自我,对于中国固有之学问出现了中学、国故学、国粹、国学这样的名称。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大,中国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学习引进西学,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贬低、抛弃国学。虽然也有一些人,如张之洞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胡适,提出“整理国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声音终被时代所淹没。国学一再被严重曲解和轻视,以致造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断裂。也许,这一历史过程是必然的。但回顾过去,中国在走向独立富强的过程中,国学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惨重了。  新中国成立,饱受屈辱的中国人从此站立了起来,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强,但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国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甚至仅存的一点点国学遗产也进一步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在全面批判全盘西化的同时,却走向全面西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强的国人终于猛醒,保护和振兴国学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人,从学术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发现国学的现代价值。同时,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东西方各国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学问,中国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评价。中国不仅为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国也面临着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全人类贡献智慧的责任和机会。  那么,这套国学丛书编纂就是可喜的,编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发挥点滴作用,如同涓涓细流与千百万有志者的努力一道汇成大潮,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内容概要

  《了凡四训(插图本)》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书籍目录

阅读指南国学与我们同在编者的话了凡四训第一训 立命之学第二训 改过之法第三训 积善之方第四训 谦德之效袁了凡居士传云谷先大师传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安上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集欲海回狂西归直指

章节摘录

  第一训 立命之学  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译文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医可以赚钱养活家人,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博得声名,这是你父亲一向的心愿。  浅释  了凡先生自己叙述,从小父亲就过世,母亲叫他放弃“举业”。举业是读书求学从政,“弃举业学医”也就是放弃做官去学医。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读书求学目的是从政,放弃读书,就是放弃从政的行业。“学医”可以养生,自己有一技之长,将来可以凭行医谋生,所以这里的“生”是指生活。同时又可以救人,“济”就是救济别人,遗是很好的行业。  人生选择行业是很重要的。从前教书的先生,学生接受他的授教,没有规定学费多少,而是随便供给的。家里富裕的人就多送些,贫穷的人就少送些,只要至诚恭敬的表达尊师重道的心,学费的多寡不是很重要的。医生也是如此,只要尽心尽力地为人治病,至于报酬就随各人的心意,因为他是以救人为目的的。所以在过去的社会里,教师和医生普遍地受到人们的尊重,道理就在于此。  “且习一艺以成名”,这个“艺”就是技艺。技艺如果专精,就可以成为一个名医博得声名。“尔父夙心也”,母亲告诉他,这是你父亲的愿望,于是,了凡先生就放下做官的念头,来学医。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译文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我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并考中秀才了,为何不读书呢?”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那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因此,我就领了这位老人到我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的待他。并且说:“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数的道理,就请他替你推算推算,试试看,究竟灵不灵。”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  浅释  这一段是叙述他改变命运的机缘。内容描述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这个老人“修髯伟貌”,“髯”是胡须,从面颊两边垂下的叫“髯”,在下巴底下,嘴两边的叫“须”。这个人胡须很长,相貌庄严,个子高大,看起来不是一个凡人,所以叫“飘飘若仙”。老人仙风道骨,潇洒出众,没有一点俗气的样子,所以袁先生对他非常敬重。  老人告诉了凡:“你是将来要从政的人。”“子”是对人的尊称,“仕”是做官。“仕路”就是官场,像现在的政治界一样的意思。“明年即进学”,因为老人会看相,就叫他赶快去进学。“进学”,从前国家用人,都要经由考试来选拔人才,如果考上了秀才,就会派到县立的学校读书,所以叫做进学。老人说:“你是从政之人,为何不赶快读书呢?”“余告以故”,了凡就把母亲所说其先父希望他学医的原因,向老人说明,并且请教老人的姓名和住所。“里居”包括籍贯和住处,老人就告诉了凡先生,他姓孔,是云南人。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邵子”就是宋朝的邵康节,这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皇极数》就是《皇极经世书》,这本书也有相当的分量,收在《四库全书》里。它的内容,完全是依照《易经》的理论来推算命运,它推算命运的范围非常广泛,整个世界国家的转变都有论定。朝代的兴亡、个人的吉凶,也可从数理上推断,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学问。  由此可知,每一个人,甚至每一桩事皆有定数,这就是佛法里讲的因缘果报。只要你起心动念,你就有定数;只要你没有心念,那你就超越数字、数量之外了。修行人往往能超越,为什么呢l?因为他入定了。入了定,他的心就不起作用,没有任何念头;没有念头,就不落在数量里。由此可知,只要你有念头,就必定落在数量里。换句话说,遇到高明的人,他就能够把你的流年命运,推断得清清楚楚。  所以凡夫都有数,唯独超越三界——阿罗汉以上的圣者,就可以超越宿命人。那么在三界之内,色界、无色界的天人修成了四禅八定,能不能超过数量呢?的确,他在定中,数对他是失去了作用,但是这个失掉作用只是暂时的,并不是永远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定力若消失,念头又起,就叉掉到数里去了,想逃也没法逃出。这就是他为什么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的原因了。如果定功再进一步达到九次第定,永远保持不会退转,那他就超越数量了。这时他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在佛法里称为圣人、阿罗汉。我们懂得了这个原理,就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有定数的;既然有定数,我们就要用平常心来看这个世界,顺境不必喜欢,逆境也不要悲伤。为什么呢?一切都是注定的。  孔先生精通《皇极经》,是邵康节的传人,这也是代代相传,都是有师承的。他见到袁了凡,就把他看得很清楚,并且告诉他“数该传汝”:你跟我有缘分,我这一套学问应该传给你。可以说孔先生找到了传人。  “余引之归”,了凡先生就请他到家里去坐坐。了凡很孝顺,告诉了他的母亲,他母亲教他好好接待孔先生,而且告诉他要算算命,试试看灵不灵。这是处世待人的良好态度,礼貌很周到。你所讲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要经过试验才行,绝对不是贸然接受。这一试是真的,大小事情他推算得都非常灵验,这样他的信心就产生了,对孔先生的建议也相信了。


编辑推荐

  《了凡四训(插图本)》配有精美古代版画,以图释文,让你的阅读充满乐趣。  选字注音及译文,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阅读。  浅释,对文章思想的总结、梳理、丰富和延展,教你真正读懂这本安身立命之学。  丛书推荐人:序言作者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明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明史、七解《中庸》,影响广泛。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了凡四训 PDF格式下载



一本劝善书


好书,还要讲那么多么


好书,价廉。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