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套装全4册)
2009-8
万卷出版公司
(战国)荀况 著
中华文明的历程,源远流长,据地下出土的实物考证,迄殷商之际,就已经出现文明起源的标志——文字。此种文字,或刻于甲骨,或铭于青铜,概因材料限制,所记史事无不约略而简明。春秋时期,简牍出现,而后缣帛流传于世。但仍未步入寻常百姓家。直到纸张的出现,典籍才真正扩大了传播的范围。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典籍,先后在这些载体中延续,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延至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典籍的传播进程。有宋以来,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大批量典籍的印制成为可能。刻书不再为官府独有,开始转向了民间。两宋三百一十六年间,刻书事业最为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宫私刻书竟达一万多种,而印刷数量更是以千万来计,各种名目的图书进入了百姓之家。即便元代,历时虽不足百年,但是刻书数目也达到三千多种,数量蔚为可观。然而,随着朝代更迭,[兵燹]与[祸乱]盛行,各种典籍散佚极其严重,加之历代执政者焚书,传世典籍已经日趋珍惜。至明清,唐、五代时期所刻典籍,如片鳞只甲,大多湮没于世;而宋元时期所刻典籍,亦所剩无多。宋版书千金难求,一旦偶获,即被奉为瑰宝。无怪乎清代版本学家、校勘学家顾千里发出这样的慨叹[宋元本距今远者八百余年,近者不足五百年,而天壤间乃已万不一存]。时至今日,文物古籍已成稀世之宝,多被束之高阁,藏于各大图书馆、博物馆之中。随科技的进步,通过高超的影印技术可以把古籍真实地还原出来,让人思接干载,神游万仞。但是令广大读者遗憾的是,面对这些缺乏句读、艰涩的辞句,聱牙的文言,真能入乎其中、探骊得珠者,为数甚少。
古圣先贤之书,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华夏民族性格的内在成因、从《周易》、《论语》《四书五经》到《三希堂法帖》,囊括经史子集各类精华、书法碑帖、历代画传等,从国学经典和国学艺术两方面,再现传统文化的博大厚重。 国学类文章精选历代校注正统底本,集结当世国学大师之力,为文中古奥言辞注释,并用优美纡徐的白话文尽现古人言语风致,传统版画延展文章深远意境、国艺类图集原色印刷,画面清晰、纤毫分明、除个别图集外,都竖行排版,选用古代通行字体,尽可能保留古籍韵味,期望丛书可成为文化崇尚者的典藏精品。
册一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册二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旬子 劝学 修身册三 不荀 荣辱 非十二子 儒效 王制 富国 王霸 君道册四 议兵 天论 正论 礼论 解蔽 正名 性恶
插图:孟子、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生活在战国,这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大进发的时代,后人称之为“百家争鸣”这时的各国诸侯是虚心的,天下混战的状况使他们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这时的知识分子是自由且被看重的,四方游说,备受优待,像公孙衍、张仪更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游说过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等不少诸侯,这些人都很尊敬他,可是他总是闷闷不乐,因为孟子追求的不是用于“养弟子”的“万钟”(《孟子·公孙丑下》)。他津津乐道自己那一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王道和乐图,可总找不到一个君主把这一切来实现。苟子的时代已经是战国的晚期,他似乎是一个专心搞学术的人,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这是一个“不任职而论国事”(桓宽《盐铁论·论儒》)的地方,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在这种环境下,苟子的思考当然更详细更深入,所以,(《苟子》)一书系统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值得一提的是,秦相李斯和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都是苟子的弟子。
《孟子·荀子(套装全4册)》:先秦思想两大家。同出孔子观点不同,性善性恶,孟子荀子各抒己见。傲视诸侯,坐而论道,一个气势磅礴,一个质朴缜密,个性决定不同风格。设计典雅大方,竖行排版,手工线订,还原古书风韵。
真好!很喜欢!
推荐。包装很精美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