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表情(增补版)
2009-7-1
万卷出版公司
顾铮
432
无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与此同时,西方社会也正好经历着都市化的过程。大量的人口开始向都市移动、集中。比如纽约,1890年的人口为250万,而到了1920年,人口已经增加到56。万。而都市里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也许可以这么说,摄影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西方的都市发展与变化过程有着一种宿命的关系。 都市化与现代都市生活肯定要改变生活于都市中人的生活方式、伦理价值观、知觉方式与心理状态。从乡村转到都市,以往悠长的,整段的时间方式注定要被匆忙的都市生活切割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齐奥尔格·西美尔在其名篇“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中所指出的,“都会性格的心理基础包含在强烈刺激的紧张之中,这种紧张产生于内部和外部刺激快速而持续的变化。”都市生活所创造的心理状态以瞬间印象为主,是以“快速转换的影像、瞬间一瞥的中断与突如其来的意外感”(西美尔语)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的都市感受与都市形象的表现与呈现的重任,由摄影来担任也许是再也合适不过了。摄影的观看方式与生俱来地就是片断性、偶然性。摄影的这种观看特点决定了摄影义不容辞地负有映照现代都市的样貌、反映现代都市的变化、表达生活于都市中人的内心感受与探索现代都市的本质的义务。而对于现代都市的一日千里的快速变化,也只有具有高度机动性的摄影才具有一种涵盖其变化的可能性。通过对书中几十个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的了解,我们可以毫不勉强地得出这种结论:摄影是一种都市的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摄影发明一百六十多年以来,摄影文化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了都市文化的成熟与丰富才得以发展得丰富多彩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摄影来说,都市就是它的命脉所系。摄影所发现的都市的丰富性。
《城市表情》介绍的是包括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三十多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他们之中既有阿杰这样的以纯粹记录都市全部细节为自任的摄影家,也有通过为都市中人造像来聚焦都市生活形态的摄影家桑德,既有像克莱因这样的以都市为自己的感情宣泄对象而在与都市的对抗中形成了自己风格的摄影家,也有像荒木经惟这样的一直把都市看成是一个欲望发生装置而始终在以摄影与之调情的摄影家。通过对这些观念、手法、风格各异的摄影家的了解,希望读者能够发现,原来摄影是一种与活生生的现实有着如此的亲和力的媒介,原来摄影是一种具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的视觉手段,并因此而从此能够经常地将摄影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联系在一起思考,就像这《城市表情》把摄影与20世纪都市生活联系在一起展示一样,从而获得对摄影这个”20世纪的媒介”的全新的理解。
顾铮,1959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研究员。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学术兴趣:20世纪现代艺术,当代中国纪实摄影,视觉文化与图像传播研究、摄影史等。著有《国外后现代摄影》(2000)、《自我的迷宫——艺术家的“我”》(2003)、《城市表情——20世纪都市影像》(2003)、《世界摄影史》(2005)等。策划的主要展览有:第一届亚洲摄影双年展《生活在城市》(中国策展人,2001,汉城)、《记录中国——当代摄影与社会变动》(2004,美国贝茨学院美术馆、华美协进社,2006,史密逊博物馆)、《在现实与记忆之间——摄影中的中国社会生活与记忆》(2004,美国新学院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城市·重视——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广东美术馆)等。还担任《视界》丛刊、《艺术家茶座》、《中国摄影》、《欧洲摄影》(柏林)等刊物的编委。
摄影与都市(自序)旧巴黎影像百科的编纂者--欧仁·阿杰新兴纽约的观察者--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为都市人造像--奥古斯特-桑德夜巴黎的闯入者--布拉塞1930年代的伦敦众生相--比尔·布兰特一个先锋艺术家眼中的莫斯科--亚历山大·罗德钦科巴黎“惊异之美”的炼金术师--曼雷纽约的“肖像摄影师”--贝雷尼丝·阿波特照亮“裸城”纽约的阿拉丁神灯--维基从马德里到武汉--罗伯特·卡帕纽约地铁中的偷窥者--沃克·埃文斯献给纽约“城中之城”的《哈莱姆文献》--阿伦·西斯金巴黎的“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纽约街头的都会牧歌--海伦·莱维特巴黎纽约“双城记”--安德烈·柯特兹“丑陋”的都市现实--丽赛特·莫德尔塞纳河边的“左岸之恋”--埃德·凡·德·埃尔斯肯“布拉格诗人”--约瑟夫·休德克在都市这个影像实验室里--哈里·卡拉汉彩色的“大苹果”纽约--恩斯特·哈斯现代都市生活的叛逆者--南·戈尔丁“自然的眼光,偶然的真实”--罗伯特·弗兰克纽约的“喧哗与骚动”--威廉·克莱因与迷宫匹兹堡的影像格斗--尤金·史密斯来自边缘的都市表情--黛安娜·阿巴丝现代都市生活的荒谬图景--加里·维诺格兰特捡拾都市中的自我--李·弗里德兰德都市:“照片的海,照片的森林”--森山大道作为风景的现代都市--托马斯·施特鲁特世纪末东京物语--荒木经惟早熟的都市摄影大师--张才上海街头的梦游者--陆元敏既是上海的,又是中国的--罗伯特·凡·德·希尔斯特沉默的饶舌--朱浩“格是阿拉格上海!”--“鸟头小组”超级异托邦与摄影的“空间转向”--曾力新版后记参考书目
旧巴黎影像百科的编纂者——欧仁·阿杰 1920年11月的某一天,时任巴黎历史博物馆美术部长的保罗·莱昂收到了一封由一个叫欧仁·阿杰(Eugene Atget,1857—1927)的人寄来的信。 在这封信中,阿杰这样告诉莱昂: 在过去20年里,出自一种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我一直以8×10英寸规格的干版底片的形式,把收集记录从16世纪到19世纪为止的存在于旧巴黎街头的所有杰出建筑物的照片作为自己的工作。这些照片还包括了旧旅馆,深具历史价值、引发人们好奇心的房屋,优美的门厅与大门、门心板、门缘,以前的喷泉,各个时期的楼梯(木制的或是铸铁制的),以及包括巴黎圣母院等在内的巴黎所有各教堂的内景(全貌与细节)。这一艺术与记录的庞大收藏现在终于完成了。因此,我可以如实相告:我已经拥有了整个的旧巴黎。 的确,为人一贯谦逊的阿杰有充分的资格出此豪言。对巴黎,对历史。 阿杰在此信中向莱昂推销的照片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古巴黎的艺术》,共有1053幅照片;而第二部分的《如画巴黎》则由1568幅照片组成。当然,这些照片并不是阿杰在过去20年里所拍摄的旧巴黎照片的全部。作为一个以摄影为谋生之道的旧巴黎的影像收集者,阿杰对向适当的客户推销自己的照片之道早已烂熟于心。
为了早已发生的灾难而战栗。不管被拍者死去与否,任何摄影都是这样的灾难。 ——罗兰·巴特
透过摄影,这个世界变成了一连串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的碎片…… 照相机分解了现实,使之成为可以操控的、暧昧不清的所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