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读庄子

赵又春 赵又春 岳麓书社 (2010-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赵又春 岳麓书社 (2010-01出版)  

作者:

赵又春  

页数:

464  

字数:

41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庄子》一书,因思想深奥、文字简古而让人感到难懂难读,所以同《老子》和《周易》一起被称作“三玄”。因此,和后二书遭遇的情况一样,注释、翻译、解说《庄子》的著作也多得汗牛充栋。毫无疑问,谁都不会也不可能把它们全部找来读过的。那么,我今天来增添一种,是为了什么?恕我直言,我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我出这样一本书,已无任何功利可言),而仅仅是因为,我稍微调查了一下后发现,用现代白话文写出的注译《庄子》的著作,其错误之多、之重,从一个方面说,更甚于注译《老子》和《周易》的情况,用《庄子奥义》作者张远山先生的话说,是:“今语译本则无一可读,即便字词注释无误,译文照样完全不通。”我于是想:我既然写了《我读老子》、《我读周易》,何不也写一部《我读庄子》?这样,说白了,我写此书的用意是:批评今语注庄读物中的错处,帮助读者达到对于《庄子》原文原意的了解,还庄子以本然的面貌。下面讲几个具体问题。一、上面说的今语注庄读物中的错处,不包括《庄子》研究中的学术观点,仅指对于《庄子》文本的误注、误译、误断,本书则是想通过对于有代表性的误解的评析,求得最为接近作者原意的理解。

内容概要

  《庄子》是一本深刻而有趣的书,融合了寓言的生动、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鲜活,因此读起来备感轻松。但是,想要真正读懂它,体悟它,运用它却并非易事。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庄子》,读出真正的“逍遥”,将庄子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特编写了本书。 本书和其他注译《庄子》的著作不一样,不只是提供注释和翻译,而是每遇疑难词语或句子、段落,必挑选有代表性的误注、误解、误译来加以讨沦、批评,力求在辨析中理清、把握原文作者的思路,达到对于文义的最接近于他的本意的理解,同时帮助读者提高阅读和鉴别能力。

书籍目录

序言 内篇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外篇 秋水第十七杂篇 寓言第二十七

章节摘录

本着以上想法,我不来介绍、评论注家们关于“三无人”的观点了(那是介绍不完的),只想根据原文指出以下三点。第一,本篇到此为止,论述的中心、主题,显是“小知不及大知”和“多有所待不及少有所待”。据此,用来作总结的对于“三无人”的规定,就必是着眼于“知”的大小和“所待”的多少。这二者理当完全一致,即“知”的大小,与“所待”之多少是反变关系,所以其实是一个标准。由此可知,“至人”、“神人”、“圣人”都是从某个方面看,其“知”最大,其“所待”最少的人。明白这一点,对于做人来说,也就够了,但对做学问来说,却是不够的,所以注家们还要追问:三者的区别何在,各是从哪方面论定其“知”最大,其“所待”最少的?又,这是分属于三人的三顶桂冠,还是从三个方面说同一个人?就是说,可以“三位一体”即“一人三名”吗?于是引发了学术争论。我以为,这些问题即使很有意义,也多半属于“读后感”的范畴了,在原作者,他既然没有说,就只好认为他不曾考虑过,或还没有想清楚,因此。你怎样回答都可以。而且都有理。但又都不能说成是庄子自己的意思,不能拿来“注”《庄子》。所以。对于注家们的涉及这些问题的议论,读者不能误以为他们是在严肃地介绍庄子的思想——《奥义》称“三人”达到的境界为“至境”,说:“‘至境’三句采用庄学至境‘至×无×’的变化式,还原为标准式就是:至己无己,至功无功,至名无名。庄学初境‘无×’之‘无’是品词,意为‘没有’;但庄学至境‘至×无×’之‘无’却是动词,意为‘致无’,《齐物论》谓之‘寓诸无’。”这是说得很准确的。但它又说:“‘至人’、‘神人’、‘圣人’是‘异名同实”’的,即是“同出而异名”的,这就未必公允了,例如沈善增先生在他的《还吾庄子》中,就明确地说要破“一人三名”说,并作了详细的论证,读来也觉很有道理。第二,“至人无己”等三句是用“故日”引出的,足见这三句是前文的推论,其义乃蕴涵在前文的论述中,因此不可脱离前文去另作解释。


编辑推荐

《我读庄子》:“我读经典”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读庄子 PDF格式下载



很有见解的注庄子的书 值得细读 多读 多体会!


看赵老先生的第一本书是《我读 老子》一书,随后购买了赵老的我读系列书。由于喜欢老子,庄子道家经典,相关的书看了为数不少,高亨,蒋锡昌,刘笑敢,陈鼓应等人大作,还有大量义理阐释的书籍,其实大多数不能尽如人意,版本之难以厘清,语句之训诂辨析,好像大家在猜谜语,有些时候矛盾迭生,或拔的过高,或过度批判,难有定论,赵老师的书,个人觉得有一定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当代大家学者对传统经典解读与诠释的新高度,有的地方辨析真令人受益良深,深以为然,益智开窍,老子诗化的语言只能趋近义谛,不能尽释其理,读赵老师的书后,许多近人的文本解读类得书可以不用看了,我们也因此书的阅读可以深入思考许多老子的问题,真是得益非浅,非常感谢赵老先生。祝愿赵老,身体健康,老当益壮! 远方的学生 致敬。


我敢说,这是一本严肃的、兼学术和普及的著作,虽然我还没有全读,但刚刚读了前几页,凭着多年的敏感,我认定作者态度是人真的、写作也是认真的,理由是:一是作者先后对《周易》《论语》《老子》等名著作了解读,可见作者国学底子相当厚实;二是作者对一些名人名著不人云亦云,且见解新颖、贴切;三是作者学术态度端正,相比当下的出版氛围,可谓精神可嘉(见序言)。


赵老的书,第一本是《我读老子》,让我开始喜欢上了读古代经典啊!现在他的书我都买齐了,准备一本本看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