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残游记

刘鹗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刘鹗  

页数:

217  

Tag标签:

无  

前言

  刘鹗(1857-1909),清末著名小说家;原名孟鹏,字云搏,后更名为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他出生于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父名子恕,擅长数学、医学及治河等杂学,著有《吹台随笔》。刘鹗小时除读五经四书及八股之外,也随父亲学水利、历算、医学、兵法、词章,纵览百家,旁及佛老。因在八股文方面用功不够,二十岁参加南京乡试,遭到落选,他赋诗说:“战极刘蒉北,游增杜牧狂。”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二十四岁,游扬州,拜太谷派传人李光(龙川)为师,被视为人室弟子,与师兄黄葆年、毛庆藩等俱受同门看重。龙川死后,黄葆年为学派承传人。刘鹗致书黄氏日:“圣功大纲不外教养两途,公以教天下为己任,弟以养天下为己任,各竭心力,互相扶掖为之。”太谷学派是一个以宣传济世安民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刘鹗从青年时代起一直追随这个社团,并立下了致力于实业以求富国利民的理想。  刘鹗放弃举业后,主要是从事行医与商业,但都不那么成功,却留下了《要药分剂补正》和《人命安和集》两部与医药有关的著作。1888年黄河在郑州决口,刘鹗根据自己对黄河水情的研究,投效河南巡抚吴大潋,帮办治河工程,成绩卓著。黄河合龙后,负责测绘河南、山东、直隶三省黄河地图,著成《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七说》、《治河续说》。1890年,山东巡抚张曜任刘鹗为黄河下游提调,继续治理黄河工作,因成效显著,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任用。  刘鹗认为,中国要想富强,必需修铁路,开发矿产,主张利用国外的资金与技术以从事路矿建设。

内容概要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六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书籍目录

自叙第一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 布帆西去访苍鹰第四回 宫保求贤爱才若渴 太尊治盗疾恶如仇第五回 烈妇有心殉节 乡人无意逢殃第六回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 一席谈心辩生狐白第七回 借箸代筹一县策 纳楹闲访百城书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树峪雪中访贤第九回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三人品茗促膝谈心第十回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第十一回 疫鼠传殃成害马 痢犬流灾化毒龙第十二回 寒风冻塞黄河水 暖气催成白雪辞第十三回 娓娓青灯女儿酸语 滔滔黄水观察嘉谟第十四回 大县若蛙半浮水面 小船如蚁分送馒头第十五回 烈焰有声惊二翠 严刑无度逼孤孀第十六回 六千金买得凌迟罪 一封书驱走丧门星第十七回 铁炮一声公堂解索 瑶琴三叠旅舍衔环第十八回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 铁先生风霜访大案第十九回 齐东村重摇铁串铃 济南府巧设金钱套第二十回 浪子金银伐性斧 道人冰雪反魂香老残游记续集自叙第一回 元机旅店传龙语 素壁丹青绘马鸣第二回 宋公子蹂躏优昙花 德夫人怜惜灵芝草第三回 阳偶阴奇参大道 男欢女悦证初禅第四回 九转成丹破壁飞 七年返本归家坐第五回 俏逸云除欲除尽 德慧生救人救澈第六回 斗姥宫中逸云说法 观音庵里环翠离尘第七回 银汉浮槎仰瞻月姊 森罗宝殿伏见阎王第八回 血肉飞腥油锅炼骨 语言积恶石磨研魂第九回 德业积成阴世富 善缘发动化身香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稿)

章节摘录

  五百天童齐得乳,香花供奉小夫人。  子平将诗抄完,回头看那月洞窗外,月色又清又白,映着那层层叠叠的山,一步高一步的上去,真是仙境,迥非凡俗。此时觉得并无一点倦容,何妨出去上山闲步一回,岂不更妙?才要动脚,又想道:“这山不就是我们刚才来的那山吗?这月不就是刚才踏的那月吗?为何来的时候,便那样的阴森惨淡,令人怵魂动心?此刻山月依然,何以令人心旷神怡呢?就想到王右军说的“情随境迁,感慨系之矣”,真正不错。低徊了一刻,也想做两首诗,只听身后边娇滴滴的声音说道:“饭用过了吗?怠慢得很。”慌忙转过头来,见那女子又换了一件淡绿印花布棉袄,青布大脚裤子,愈显得眉似春山,眼如秋水;两腮酞厚,如帛裹朱,从白里隐隐透出红来,不似时下南北的打扮,用那胭脂涂得同猴子屁股一般;口颊之间若带喜笑,眉眼之际又颇似振矜,真令人又爱又敬。女子说道:“何不请炕上坐?暖和些。”于是彼此坐下。  那老苍头进来问姑娘道:“申老爷行李放在什么地方呢?”姑娘说:“太爷前日去时,分付就在这里间太爷榻上睡,行李不用解了。跟随的人都吃过饭了吗?你叫他们早点歇吧。驴子喂了没有?”苍头一一答应说:“都齐备妥协了。”姑娘又说:“你煮茶来吧。”苍头连声应是。子平道:“尘俗身体,断不敢以此地下榻。来时见前面有个大炕。就同他们一道睡吧。”女子说:“无庸过谦,此是家父分付的。不然,我一个山乡女子,也断不擅自迎客。”子平道:“蒙惠过分,感谢已极。只是还不曾请教贵姓,尊大人是做何处的官?在何处值日?”女子道:“敝姓涂氏。家父在碧霞宫上值,五日一班,合计半月在家,半月在宫。”  子平问道:“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吧?”女子道:“是家父的朋友,常来此来闲谈,就是去年在此地写的。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子平道:“这人究竟是个和尚,还是个道士?何以诗上又象道家的话,又有许多佛家的典故呢?”女子道:“既非道士,又非和尚,其人也是俗装。他常说‘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又说‘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道里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如和尚剃了头,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那是和尚、那是道士。倘若叫那和尚留了头,也挽个髻子,披件鹤氅,道士剃了发,着件袈裟,人又要颠倒呼唤起来了。难道眼耳鼻舌不是那个用法吗?’又说‘道面子有分别,道里子实是一样的。’所以这黄龙先生,不拘三教,随便吟咏的。”


编辑推荐

  《老残游记》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及所为,反映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所谓“清官”的罪行,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作品在语言的运用、对生活的观察以及细节的描绘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残游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