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

张国骥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张国骥  

页数:

253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张国骥编著的的《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一书,首先分析了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的种种表象,主要表现在吏治危机、社会危机、民族危机和改革失败,这四个方面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从而导致这种政治危机更加严重。接着,作者又详尽地分析了形成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的原因,包括嘉庆道光时期因循守成的指导思想、不合时宜的治国方略、穷途末路的封建制度。

作者简介

张国骥,男,1959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历史学博士。1986年分配到湖南省理论研究室(湖南省委讲师团)工作。1990年到2000年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2000年2月至7月,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系统工程原理。2000年到2004年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机关党委书记。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由国家和省委纳入高层次、复合型后备高级干部培训项目 ,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州大学学习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学。2004年11月始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清嘉道时期政治危机表现
1.1 清嘉道时期的吏治危机
1.1.1 官场道德危机
1.1.2 官场人才危机
1.2 清嘉道时期的社会危机
1.2.1 饥寒交迫的流民游民群
1.2.2 星罗棋布的秘密结社
1.2.3 风起云涌的农民暴动
1.3 清嘉道时期的民族危机
1.3.1 满汉矛盾
1.3.2 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j中突
1.4 清嘉道改革的失败
1.4.1 整顿陋规的失败
1.4.2 裁革冗员的失败
1.4.3 革除捐纳的失败
1.4.4 严禁鸦片的失败
第二章 清嘉道时期政治危机原因
2.1 乾隆留下的烂摊子
2.1.1 吏治腐败
2.1.2 社会动荡
2.1.3 国库亏空
2.1.4 思想禁锢
2.2 因循守成的指导思想
2.2.1 嘉庆皇帝的因循守成思想
2.2.2 道光皇帝的因循守成思想
2.2.3 因循守成思想的影响
2.3 统治者的傲慢无知
2.4 过时的治国方略
2.4.1 不合时宜的人口政策
2.4.2 重本抑末的经济方略
2.4.3 道德万能的治国方略
2.4.4 闭关锁国政策
2.5 封建制度与政治危机
2.5.1 道德禁欲主义
2.5.2 低俸制度
2.5.3 陋规制度
2.5.4 捐纳制度
2.5.5 崇满抑汉制度
2.5.6 君主专制制度
2.5.7 科举制度
2.5.8 文字狱暴政的严重后果
2.6 从世界格局中看清嘉道时期的政治危机
2.6.1 西方民主思想兴起与中国的万马齐喑
2.6.2 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与中国专制制度的强化
2.6.3 西方的工业化运动与中国的抑制工商业政策
2.6.4 西方科技繁荣与中国视科技为奇技淫巧
第三章 清嘉道时期政治危机性质
3.1 封建王朝末世危机
3.1.1 封建王朝末世的共性
3.1.2 清嘉道政治危机的末世特征
3.2 封建专制制度性危机
3.2.1 诱发封建专制制度性危机的内外部条件
3.2.2 清嘉道政治危机的结构性特征
3.3 历史转型期危机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国家机关书吏的营私舞弊  兹举两例加以说明。  一是私雕假印、冒领库银案。嘉庆十四年(1809),查出户部书吏王书常和蔡泳受等人于嘉庆十一年(1806)至十四年(1809)九月,先后合谋伪造印文,捏款陆续冒领三库银两物料共6次;又利用私用私雕假印冒领内务府广储司银库银共8次。先后共14次,历时近4年,涉及内务府和户部、工部及其各司。此案因失察而革职处分的大学士、尚书到监放官及江南道御史共100多人。书吏冒领钱银到底有多少,连清政府也弄不清,只说“不计其数”。  二是伪造印文、私给假照案。按清代捐纳制度规定,用钱从户部买得官衔的人,由户部发给执照作为凭证。道光十年(1830)四月,查出户部捐纳房书吏蔡绳祖等人利用这一点,伪造印文,私卖假照近10000张,从中牟利“成千累万”。因此案不知始自何年,道光只要求追查到嘉庆二十一年(1816)为止,以前者不问,目的在靖人心。因假照遍及安徽、直隶、山西、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查拿范围太大,因此出现了纷纷提问,牵累多人,查弊未清而加滋弊的情况。即使以嘉庆二卜一年(1816)为止,也有15年之久,成为书吏舞弊贪污的一大要案,清代官场的一大丑闻。  地方政府书吏的营私舞弊  一是省级政府机关书吏的假雕印信冒领案。  嘉庆十一年(1806)八月,直隶布政司查出司书王丽南等人私雕印信,串通银号虚收解款,从嘉庆元年(1796)起,历时十一年之久,地粮耗羡和杂税银两都有虚收、虚抵、重领、冒领。侵冒手段也是花样百出,有将小数贴改为大数的,有将领款抵解钱粮又蒙混给发的,有串通银匠给与假印批发的。涉及24个州县,吞银310600余两。王丽南等人能侵用如此巨款,且历时如此之久,使用的手段很简单:威胁和利诱。就这样,二十几个知州知县被书吏玩于股掌之上。  二是州县政府机关书吏的横行无忌,鱼肉百姓。  这比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书吏更厉害。比如山东历城县书吏伪造印信,诓骗税契钱文,经查出,假印契尾4100余纸,未经查出的还不知有多少,他们从中得利不计其数,时间达40多年。江苏昭文县漕书自称漕总,勒索富户,办灾则自称荒总,以贪婪多寡而定灾轻重,绅民屡控,书吏百计弥缝。浙江州县书吏,借差讹诈,商贩畏惧,船无大小,一律捉拿勒钱卖放,昼夜不止。  当时书吏的贪污舞弊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知识性。书吏都是有文化和有官场经验的,熟悉官场的办事程序,大多利用伪造印信贪污营私。二是普遍性。案情涉及面广,从中央到地方州县书吏无不舞弊;时间跨度长,有十几年,几十年,且频频发生。三是大案要案多。贪污数额巨大,有一些大案连清政府也弄不清到底贪污多少,如捐纳假照大案,发下10000多个假照卖钱,这肯定是一笔巨款,有具体记载的也有30多万两。  ……


编辑推荐

  清嘉庆、道光时期的政治危机,是中国王朝末世的政治危机,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制度性危机,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从古代到近代、开始步入世界历史大局的转型期的政治危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 PDF格式下载



清朝嘉庆道光之际,是清朝、中国整体进程的重要转折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转折,本书从政治危机视角,进行了较系统的剖析,值得一读。


正如股市,到绝望时就是反弹时。可惜道光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大门被冲破时,危机四伏。哎。


张博士的书,我看了挺不错的。而且也很用心。朴实而又用。我挺喜欢的。观点独到。我不是托。我在深圳,我只是个历史爱好者。
我很喜欢这些30-40岁这批人写出来的书,用心而且有真实感。他们以后也会成为正教授的,但是他们年轻的入点,成就了他们以后的成绩和行业认可。


很有学术价值,一直在找,终于找到了


张国冀先生写的关于清朝中期的


书的内容尚可,数据很翔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