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哲思
2009-4
李广平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04出版)
李广平 编
183
生存的哲思,如同一句好诗。好诗,往往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好的生存哲思,也常常意味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支配着人生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对的选择,需要反思;错的选择,更需要反思。怎样让思考成为人生中的挚友,先哲们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佛祖释迦牟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哲学家柏拉图说,身体是灵魂的监狱。儒家孔子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老子则认为:“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庄子的观点更是超然,他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的努力目标,为做到这一点,人需要对存在的事物有更高一层的理解,由此得到的快乐才是“至乐”。 哲学对于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人必须作为一个在时空中的完整性的经验存在,他才有可能进行认识论的思考怀疑、分析推导,并建立起认识论的系统。笛卡儿是认识论转向的积极提倡者,但他本人也并没有彻底否认人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笛卡儿之为笛卡儿,首先因为他是生存论意义上完整的存在,然后他才有可能做“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推演。正因为我们存在,所以我们才有可能进行认识活动,才能将自己与认识的对象分离开来。
“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诚邀多位专家编写,坚持实用、易懂的原则,力求通过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书中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生存的哲思》为该系列丛书之《生存的哲思》分册。多位专家合力打造,全新角度权威奉献!“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阐释了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生存的哲思》为系列之一。生存的哲思,如同一句好诗。好诗,往往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好的生存哲思,也常常意味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支配着人生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对的选择,需要反思;错的选择,更需要反思。怎样让思考成为人生中的挚友,先哲们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第一篇 人性的思考人类从何处来永恒的追问——人是什么人性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人皆自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之性也善恶混性三品说人对人是狼怀疑学派和怀疑主义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奥古斯丁主义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我思故我在”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是善恶的混合物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万物有灵——泛神论唯意志论唯我论《人是机器》人的存在是荒谬功利主义宿命论幸福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合理利己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快乐主义禁欲主义悲观主义淑世主义尼采天人合一重估一切价值天国天人感应天人交相胜需要五层次理论意识庄子的人道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万物皆备于我无意识人格和性格气质及其类型(一)气质及其类型(二)理性本我·自我·超我理性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直觉主义俄狄浦斯情结宗教改革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道精神人文主义异化存在主义实用主义奥地利学派人格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篇 人生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周公制礼——“礼”之起源万世师表——孔子兴办教育有教无类三纲八目内圣外王天不变道亦不变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人伦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三不朽四书五经《三字经》断机教子焚书坑儒科举制度八股文荒唐的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以理杀人——荒唐逻辑人道主义的地狱——酷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人皆可以为尧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闻鸡起舞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言必行,行必果严于律已,宽于待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多行不义必自毙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温良恭俭让不为五斗米折腰见利思义推己及人天下为公吾日三省吾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满招损,谦受益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取义成仁忠恕慎独中庸之道和为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认识……第三篇 宗教之光
版权页:插图:中国古代一种关于人性的学说。性三品之说受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先验论影响。西汉董仲舒结合天人感应说,提出人性有上、中、下之别的观点。他认为上等的“圣人之性”先天就是善的,不需教育;下等的“斗筲之性”是经过教育也难以转化为善的;只有“中民之性”可以改变其本性,需要教育,而君王承天命,教育人民养成善德。董仲舒以后,韩愈明确提出:“性之品有三,上焉整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韩愈的“性三品”说和董仲舒的观点一样都是封建等级关系在理论上的反映,是为封建伦理辩护的。这是霍布斯对设想的自然状态的著名描述。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善恶并无固定标准,而全是以是否符合人的自我保存为转移。在霍布斯看来,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的第一共同欲望就是对权力无休止的追求。霍布斯设想的在国家成立之前的自然状态中,由于利益上的冲突、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和对名誉的追求,势必引起每个人的战争,每个人都企图用伤害他人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霍布斯得出了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状态的结论,即人对人是狼。
《生存的哲思》是多位专家合力打造,全新角度权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