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郁达夫  

页数:

31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密勒士评选》曾评出当时中国文坛最具知名度的五位作家,郁达夫位列其中。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并且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在小说和散文中毫不掩饰的勾勒出个人生活的轨迹,也深深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

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文学家、出版家、革命志士,少时家贫,依靠官费求学,十七岁随长兄赴日,求学期间掌握多国外语。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7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名震一时,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1022年3月毕业归国。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与鲁迅、田汉等人共同发起成立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

书籍目录

上编 只缘心动说风幡 沉沦 茫茫夜 采石矶 茑萝行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离散之前 微雪的早晨 迟桂花门中编 一种风怀忘不得 归航 一封信 零余者 北国的微音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骸骨迷恋者的独语 一个人在途上 灯蛾埋葬之夜 马蜂的毒刺 惜掌之歌 暗夜 “文人” 小春天气 南行杂记 故都的秋 感伤的行旅 苏州烟雨记 记风雨茅庐 北平的四季 寂寞的春朝 日本的文化生活 欧洲人的生命力 扬州旧梦寄语堂 送仿吾的行 雕刻家刘开渠 记耀春之殇 怀四十岁的志摩 回忆鲁迅 悼胞兄曼陀 印人张斯仁先生 悼诗人冯蕉衣 为郭沫若氏祝五十诞辰 印光法师塑像小记 敬悼许地山先生下编 笑我浮生真若梦 悲剧的出生——自传之一 我的梦,我的青春!——自传之二 书塾与学堂——自传之三 水样的春愁——自传之四 远一程,再远一程!——自传之五 孤独者——自传之六 大风圈外——自传之七 海上——自传之八 雪夜(日本国情的记述)自传之一章后记

章节摘录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生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直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郭沫若


编辑推荐

  他的夜晚令春风也沉醉,他的感伤令沉沦也浪漫,他是忧郁孤独的零余者,他更是暗夜中前行的战斗者。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教育部推荐书目  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故都的秋 PDF格式下载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文字造诣很高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故都的秋。系列书籍基本都买了,慢慢看吧。


这本书从始至终,始终透露出作者一种凄清的委婉之情。这种情绪,犹如面对即将别离的乡土而产生的哀思,又如把玩一件艺术珍品而眼看着它将落入 别人手中所产生的不舍之情。寄情于山水之间,托情于自然风物。那股凄清悲凉而又如丝如缕的感情溪流载着悠悠之意流入你我的心间。


必读的书,经典名著


精美散文,对孩子的阅读很有帮助!


很不多的一本书,推荐大家阅读


是老师推荐的好书,孩子同学人手一本,受益匪浅啊.


买来自己读的,书真的不错哦


不错,不错,满意,还会买的。


书好 适合提高语文!!!!!!!!!


看了觉得很好!!!!!


书的内容好,价格也便宜,我是搞活动时买得。非常超值


买了一个系列的,很好,孩子很爱看


还没来得及拆


没看,先屯着。


一本很经典的书籍


给初中女儿看的


我上学时爱读的书,现在买给女儿读,自己又翻看了一遍,依然感觉很好!


同一个订单,分成3次送,历时5天,太麻烦了,其它还好!


翻了翻,书还不错。内容还没及细看。


这样的文章,静下来,慢下来


书本质量挺好的!赞!


商品很好,价格也便宜,以后常来。


很好看的说..............


买给孩子的,还没看,一口气买了27本书,名作家的,慢慢看,肯定有收获


慢慢品味!


必读!!!中华经典,有助于考试时的课外阅读。老师推荐的。个人觉得还可以


给小孩买的,写着是中小学生读物,个人觉得适合高中生看,小学生可能会看不懂。


儿子喜欢,不错的书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