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不堪回首

洪君彦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洪君彦  

页数:

184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4年2月23日,香港《明报》世纪版开始连载我的回忆文章《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但刊登了三天,全文尚未登完就于2月25日停载了。一篇文章突然腰斩,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当时四面八方的读者(包括新加坡报界)打电话到《明报》询问因由;我家的电话也响个不停,我的亲友、同学和学生辈从美国、法国、北京、上海纷纷打电话来问我:文章登了一小半突然停了,究竟为什么?他们一致要求继续登完。那一阵网上的讨论更热闹了。有同情我被剥夺话语权的;也有人恶意讽刺谩骂,说我话说了一半不敢说了,不像个男子汉。而各种奇谈怪论也出笼了:有人怀疑《明报》慑服于某种压力把文章停了,有人猜测可能是我的版权被买断了,担心这篇文章再不能见天日;还有人说是不是文章中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玄机等等。总之,人人都觉得事情太古怪,太不可理喻了。

内容概要

我和章含之从相知、相恋、相伴到离婚整整23年(1949至1973年),我与她的婚姻于“文革”期间破裂。“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是疯狂的年代,在这十年间有多少人蒙受不白之冤?有多少人颠沛流离?这十年也是我一生中最不幸、最灾难深重的岁月,至今不堪回首。

作者简介

洪君彦,浙江慈溪人,经济学者,美国问题研究学者,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198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和东亚研究所任访问学者。1986年转美国密西根大学任经济学系和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1988年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1993年退休,现定居于香港。

书籍目录

前言我不再沉默“文革”带来灾难抄家连累岳父章含之态度变了第三者出现剪掉结婚照往事不堪回首两情相悦时两地书鱼雁传情门当户对定终身章含之洒泪认生母突如其来闹分手喜结良缘 喜得千金“牛棚”给我启迪陷入婚外情的泥沼鲤鱼洲再经考验夫妻相见不相识离婚迫在眉睫欺上瞒下 先斩后奏离婚令女儿痛哭离婚激怒老人后记附录 洪的非正常生活——读洪君彦新著想到的 不辜负燕大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多维历史,兼听则明——洪君彦《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读后 大红门背后 长恨人心不如水——谈洪君彦兼评章含之 亦师亦友的洪老师 记忆的流水 记“绯闻”缠身的老师——洪君彦 在苦难的历程中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记我永远的老师洪君彦

章节摘录

我不再沉默我和章含之从相知、相恋、相伴到离婚整整23年(1949至1973年),我与她的婚姻于“文革”期间破裂。“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是疯狂的年代,在这十年间有多少人蒙受不白之冤?有多少人颠沛流离?这十年也是我一生中最不幸、最灾难深重的岁月,至今不堪回首。自1993年至今,章含之写文章、出书或接受访问,凡提到她和我离婚那一段往事,总说是毛泽东主席叫她离婚的。她说毛主席批评她没出息,是这样对她说的:“我的老师啊,我说你没出息,是你好面子,自己不解放自己!你的男人已经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怕别人知道?那婚姻已经吹掉了,你为什么不解放自己?”我当时一看便懵了,借毛主席的话说我们离婚的事,真是闻所未闻。这一笔真是非同小可,从此陷我于不义。一些不认识、不了解我的读者均视我为人所不齿的负心汉。如此她就巧妙地把导致我们离婚的责任一股脑儿推给男方,并把自己在“文革”一开始就红杏出墙的事实全掩盖了。自1993年起,不时有燕京大学的老同学把章含之文章中有关和我离婚的段落复印后邮寄或传真给我,1995年我再次看到她在文章中对离婚一事颠倒黑白的说法。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妞妞(洪晃的乳名),告诉你妈妈,她写她和乔冠华的忘年恋怎么写都可以,与我无关。但为什么把离婚的事实真相颠倒了?”洪晃说:“爸,你也可以写一篇《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当时我之所以没写,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我实在不愿提起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所以尽管知情者均为我鸣不平,要我写出事情真相,我一直没提笔。二是不久章病重,女儿说医院已发出病危通知了。我念及旧时夫妻一场就作罢了。但是,此后章不断出书、上电视、出访谈录,凡谈到我们离婚,必然抬出毛主席,一再重复她定的调子。有时还说得更离谱,竭力渲染她是第一段婚姻的受害者。更有甚者,还有人推波助澜,以讹传讹。有个别毫无道德操守的文人,竟以她的文章为蓝本,抄袭、编造,添油加醋,杜撰一些令人作呕的情节,故事愈编愈荒唐,极尽造谣、诽谤、丑化之能事。其目的不外是牟取名利,结果却是把污水全往我身上泼,在我身上加踩几脚。此外,章善于利用传媒为自己造势。更善于借不知内情的青年记者或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来歪曲事实。如今年3月上海某杂志的一篇有关章含之的访问稿中就有两处不实的文字。该文作者说:“她(指洪晃)并不知道父母离婚的实情是因为爸爸有了外遇。”请章含之扪心自问:她和我离婚的实情究竟是什么?访问稿中还有一段文字更加荒诞:“洪晃一个人躺在床上哭……妈妈问:‘你为什么哭?’洪晃说:‘因为你和爸爸离婚了。’妈妈说:‘别胡思乱想了,妈妈没有错,毛主席、周总理都是同意我们离婚的。’”章对女儿说妈妈没有错,她这样说不觉得亏心吗?而且章一向说是毛主席叫她离婚的,现在把周总理也拉进去了。近日,在香港凤凰卫视一个短短五分钟的节目中,竟然听到主持人说:“毛主席鼓励她(指章含之)和她有外遇的丈夫离了婚,她的人生就更传奇了。”节目播出的当晚及随后几天我接到许多电话。一位知情者说:“主持人如此评价所谓的成功人士太可笑了。可见她太不了解章某过去的种种。”其实,与章含之离婚之后,我从不谈论离婚的事,也不愿谈离婚的真正原因。但章一而再,再而三,持续十几年,不厌其烦地讲述她奉命离婚的故事,来掩盖她和我离婚的实情。其目的无非是要美化自己,把自己装扮成纯洁无瑕的“简?爱”式人物,强调章乔恋如初恋般纯情,而章乔的结合更是千载难逢的旷世奇缘。我在章所散布的舆论笼罩下,感到很压抑。每次从报刊杂志或电视上看到章含之说毛主席叫她离婚,心里感到很委屈,无法释怀。自1993年至今我整整沉默了十几年。知道洪章离婚真相的同学和亲友大有人在,他们通通为我抱不平。他们催促我说:“谎言重复千遍便成真理了,你一定要把事情讲清楚。”1994年,我去澳洲旅游,一位敬重我的学生对我说:“洪老师,你一定要写出事情真相,你写了对我们学生也是个交代。”还有一位晚辈,她从法国巴黎来信说:“洪伯伯,几年前我读了章含之的《十年风雨情》,读到与你有关的章节为你感到不平!我虽是晚辈但对你过去的遭遇是知道一些的。你若再哑忍下去,那谎言便成为真理了。”如今我已年过七十了,人到古稀之年重新回忆这段往事仍然感到痛心疾首,有时仍然彻夜辗转难眠,有时会从噩梦中惊醒。好几次想掷笔作罢。但是,我有责任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到底谁是婚变的始作俑者?到底谁是婚变的主角?我想:只有原原本本毫不隐瞒地写出事情真相,才能给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一个交代。“文革”带来灾难谈到我的离婚,不能不提及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我的家变是在“文革”中发生的。由于我在“文革”中身受政治迫害和家变的双重磨难,所以印象特别深刻、恐怖,至今心有余悸。“文革”一开始,北京大学首当其冲。造反派首先把矛头指向北大校长兼党委书记陆平,在校系两级干部中揪出一大批“陆平黑帮”。而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教研室主任,也莫名其妙地被当作“陆平黑帮”揪出来了。有大字报揭发我是“陆平黑帮五大白专标兵之一”。“文革”前我的确升得比较快,那完全是由于工作需要。记得那是1959年春天,我从京西门头沟区斋堂乡下放劳动一年后归来。有一天,校长兼党委书记陆平召集经济系党总支书记等系领导,传达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周总理说,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应当培养一批研究当代世界经济的人才。我们不能对当代世界经济不甚了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也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周恩来总理鼓舞人心的指示下,我在北大经济系参与创建了世界经济专业。1960年世界经济专业正式招生。1959年世界经济教研室成立后,由校领导任命我担任世界经济教研室主任。27岁就当上教研室主任,在论资排辈的年代,这种情况很少见。于是到“文革”来临我就遭殃了。有大字报揭发说:陆平重用洪君彦。陆平提拔我当教研室主任时,有人反对。他们认为我年纪太轻,不适合担任正职,可安排副职,正职先空缺。但陆平坚持说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有学问就可以当教研室主任。那时造反派给我罗列的罪名一大堆。例如:我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又当上了小领导,理所当然地被划为混进党内的“走资派”。我当时是教美国经济的,我曾经在课堂上讲:美国的生产力发达,生活水平高,80%至90%的家庭拥有汽车……这些论点被说成是“否定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美化美帝国主义”。我被定性为不折不扣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还有人无中生有地说我同意储安平“党天下”的言论,给我扣上一顶“漏网右派”的帽子。把这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加在我身上,我的处境可想而知。后来,经济系一名教师当上了系里“新北大公社”的红卫兵头头。他为了煽动学生批斗我,竟颠倒黑白在大字报上揭发我拥有股票、房产,一口咬定我本人就是资本家,是钻进教师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1949年解放那年我才17岁,我怎么可能是资本家?这条新加的罪名太荒诞无稽了,我忆起:1953年我入党时曾向党交心,忠诚老实地彻底交代我的出身和家庭情况。我说过:我幼年时我爸买了一栋花园洋房,地契上署的名字是“四知堂”,表明他的房子属于妻子和三个儿子名下。这名教师完全知道,我家住进花园洋房时我仅仅是个10岁的孩童,我算哪门子的资本家?这名教师不仅抛出我的档案,甚至利用我对党的忠诚,捕风捉影来罗织罪名。我觉得太冤枉,实在不能接受。我含着泪对他说:“资产阶级家庭出身与本人是资本家完全是两回事,有本质的区别。”当时资本家在批斗中被活活打死的事例时有耳闻。我要求他把我定性为资本家这个错误更正过来。他根本不予考虑,态度十分恶劣。他嘴上叼支香烟,洋洋得意地对我说:“是不是资本家,将来会查清楚的,现在不能更正。”加上这条罪名,我就更加遭罪了。当时的我,从早到晚活在恐惧中:白天被关在小屋里写检查,或者被押到校园去拔草,任由到北大串联的一批又一批红卫兵围斗。红卫兵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反动血统论批斗我,吆喝我跪在石子地上,他们一边向我吐口水,一边高举紧握的拳头喊口号,并不断用皮带抽打我。特别是当北大红卫兵向不明真相的外地红卫兵指出我就是资本家时,立即激起“革命小将”的怒火。此时耳光、拳头像下冰雹似的袭来,口号喊得震天响。这样一天下来我真是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晚上我拖着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身躯回到宿舍,等候第二天的批斗。如此日复一日,在一轮又一轮的批斗中我受尽摧残和凌辱。因为“文化大革命”来得太急太猛,我一下子被弄得晕头转向。我当时不太明白:像我这样一个历史清白、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到底犯了什么滔天罪行要受到这样的惩罚?记得第一次被红卫兵拉出去批斗,坐“喷气式”时我知道大祸临头了,感到十分惊慌。这里说的坐“喷气式”,是当年红卫兵创造发明的批斗“黑帮”时惯用的刑罚。每次红卫兵把我拉出去时,总是一左一右两人把我左右两臂拧到背后,再一个巴掌按在后脑勺,用力把我的头往下压。如此我只能低头弯腰踉踉跄跄往前走。1966年6月18日,北大红卫兵在全校范围内对“陆平黑帮”搞大搜查、大批斗,更是惊心动魄。那天红卫兵在38楼学生宿舍的台阶上设一个斗鬼台,见到他们眼?的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就拉到斗鬼台。他们勒令“黑帮”们跪在斗鬼台前,批斗一通再打一顿。听说那天上午我班上的几名红卫兵也手拿麻绳在校园内四处找我,未果。下午他们却在经济系的院子里找到了我。他们一见到批斗目标,兴奋得像疯了似的。立即聚众喊口号,当场在四院开批斗会。他们一把抓住我坐“喷气式”,并用厕所里扔厕纸的纸篓套在我头上。纸篓上糊张纸,上写“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洪××”。这次批斗除了要我承认前面提到的欲加之罪外,又加上一条罪状:“洪君彦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腐蚀学生。”因为过去学生到我家开会或要我辅导,我都会用茶水、糖果热情招待。万万想不到我的待客之道,也可上纲上线到敌我矛盾的高度。我当然又少不了挨一顿打。记得自“文革”开始,我被“冠上”“黑帮”的称号起,至1968年8月进“牛棚”前,这两年间我挨的批斗有数十次之多,有时一天两三场,就像耍猴戏一样。每次批斗必然坐“喷气式”,必然挨拳打脚踢,有时还要戴高帽子游斗。在“文革”初期,我面临从天而降的灾难,简直是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一次红卫兵在北大五四广场批斗北大校长、党委书记,也拉我去陪斗。我偷偷向四周望一眼,见到所谓的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黑压压的一片。凡我熟悉的教授、系主任通通都有份。我稍为放宽了心。但是心里却在嘀咕,为什么把这么多好人都当做阶级敌人来批斗?为什么连我这个青年讲师也不放过?

后记

我终于打破了多年来郁积在心中的块垒,写出了我在“文革”中的经历,写出了心中所思所想,如释重负。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我的遭遇比起那些在“文革”中被囚禁、被流放、被迫害致死的受难者,不算太悲惨。但是,为什么事隔几十年,“文革”的恐怖景象还时而在我的梦中出现?其实,十年浩劫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但对许多知识分子来说,这十年的难以忍受,犹如熬过漫长的一个世纪,它如幽灵缠身,挥之不去。我觉得对世人来说,“文革”的惨痛教训不能遗忘。关于“文革”,有些人视之为禁区加以刻意淡化,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千千万万受难者本身,因为伤痛太深,怕触及,怕回忆。这样久而久之,这十年的历史就被湮灭了,以致20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又一代人根本不知道“文化大革命”为何物。他们听到红卫兵打老师、给老师“坐喷气式”的情节,如同听天方夜谭般新奇。有鉴于此,希望读者们能从我这个普通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亲身经历,窥见十年浩劫之一角。我之所以有勇气提笔,最大动力来自关心我的各方亲友。我在海内外的亲人、老同学和学生辈经常催促我、鼓励我,要我写出“文革”十年我所经受的冤屈。他们要我抚平过去的创伤,乐观面对未来,祝福我后半生过上好日子。所以这本小书每一页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诸亲好友对我的关爱,凝聚了他们对我的期望。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顾名思义是讲述作者和章含之的婚恋旧事,但从“文革”乱世中这对夫妇的婚姻悲喜剧看到的,却远远不仅是一个私人化的话题,而是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巨大投影、社会的人情世态,还有两位知识分子的不同人生道路。  ——丹晨(原《文艺报》副总编辑)上世纪60~70年代,宁静的燕园烽烟四起、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知识分子遭到了一场浩劫,洪君彦也不例外,家事、国事,事事让他痛苦。我赞成洪君彦把这一切真实的回忆写下来……不是为了儿女私情,打笔墨官司,而是要对历史负责。  ——哲夫(原香港燕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


编辑推荐

《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记录“总长女儿、主席老师、外长夫人”章含之讳莫如深的第一段婚姻毛泽东亲自过问的一桩离婚案章含之、洪君彦、洪晃,中国最著名家庭的悲欢离合这场婚姻超出了私人话题,从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巨大投影、社会的人情世态 点击链接进入: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 (章含之著)红色名媛章含之十年乔木锁寒枝:乔冠华与章含之的情爱世界廉价哲学(洪晃著)我的非正常生活(洪晃著)无目的美好生活(洪晃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不堪回首 PDF格式下载



非常喜欢历史故事类似的书,这本书真的很好啊


纪传体文字,各有各的道理和缘法,我们只是看客,不评论


那个板着脸过日子的另一面哦。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内容不多,历史很难有真相。多换几个角度看吧


章含之去世后,多方面、客观的评价纷纷涌出来


服务不错,快递速度比较快。


多了解名人佚事,了解特殊时代的风云变幻


读此书,感到了作者真诚、正义、老实、厚道的人格魅力,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攀龙附凤、投机取巧、虚情假意不会长久的,做人不要“假”。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了,承认就是了,何必文过饰非?此书还有历史意义,展示了过去的岁月的真实!名人的隐私,太过关注,这样好么?


用真情实感说真实话、写真实事。事情是什么样,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该怎么写就怎么写。正如季羡林老说的,真话不全说,假话一句也不说。《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语言朴实无华、毫无渲染、夸大之词,叙写很近情理,提高了事情的真实性,增加了可信度。


我看了跨过厚厚的大红门后非常同情章含之的坎坷一生,她文章写的好,真是一个快人快语的才女。但是,看了洪君彦写的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我才发现人不能说谎,因为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为什么章含之如此结局,是她自己一个人造成的。


同事喜欢的类型(有点政治色彩)


洪君彦先生是个很厚道的人,也是个老实人,老实到不知道”人,是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的“,所以他一再忍耐。支持先生还原那段真实的历史,公道自在人心!


我看了,据我的眼光看,老洪说的是真话。那场浩劫写的很真实。应该实事是这样认定的,谁在文革中没受打击,恐怕都跟“四人帮”有染。


书写的不错,人品更可配!!


其实历史的真相是永远无法还原的,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会相同。这本书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真实的,尤其是对于文革的记忆,对于那些受到过极端的迫害的人,哪怕时间过去几十年,记忆深处仍会是一片刺痛。


看完此书,我想,凡事不能只听一面之辞,尽管有时看起来那么美丽。


父亲说看了这本书了解到很多真实的内幕。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被章含之蒙蔽了这么多年。要不是这本书他一直认为是洪君彦红杏出墙章含之才与洪君彦离婚的。父亲有一本章含之写的《我与乔冠华》。看了这本《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毛泽东亲自过问的一桩离婚案:章含之与洪君彦,岁月不能漂白的悲欢恩怨》才知道洪君彦与章含之之间真实的故事……好书。


质量很好,文笔还可以,能了解历史的真相真的是不容易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正义的声音,一定要支持


不同角度去认识一个人,认识不同视角下的同一事件,剥下高贵的外衣,人还是普通的平凡人。


以前我看了很多章含之写的他和乔冠华真情实感的书,很受感动,以为这是真的,可是洪君彦先生的回忆录让我看到了真实的另一面,我简直感到震惊。婚姻本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从中也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美与丑。这个世界除了自由之外,更需要道德,需要良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相,我当然更崇尚道德的美。更唾弃极端自私,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那场可怕的动乱之中中暴露出的人的最真实的面貌,但愿洪君彦先生的后半生更安然无恙,更新福美满健康长寿!好人吃尽了苦应该平安幸福了!


曾经一直被奉为仙人的章含之,原来是这样?!历史真的是由人写出来的?!!!


喜欢,非常不错的书


买来送给婆婆的书,经过精心挑选,老人家比较喜欢。


非常感谢。初次到当当网买书可惜不小心多点了一下,多买了一本,呵呵。


书内容虽然不多,对了解真相而言,和花多少钱买书好象没有太多关系。个人认为值!这个社会太多谎言等着被揭穿!!


书很难得!


终于听到一点其他的声音了,过去的疑问也得到证实。作者陈述的事实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后面的部分是学生,朋友等的文章,从周围人的角度再次强调了真相。


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历史风云左右人的命运,每个人的品质在坎坷命运中显现无遗。有人能在狂风暴雨中同甘共苦,忠贞不二,坦然面对一切;有人则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一有风吹草动就心旌摇荡,另寻新欢,继而趋炎附势。这一切都是人性使然。这一切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何须又用唬人的四大光环罩住自己,用各种方式文过饰非,把污水泼向别人,把自己打扮得无比圣洁,以此去哄骗世人,欺瞒历史。好在当事人还健在,终于在沉默多年后,忍无可忍,说出了事实的真相,让人们明白了一切,还了历史的真面目。读了本书后,使人感叹不已。人啊,人。本书还给人以启示:读传记,特别是“名人”传记,要兼听则明,不要只听一家之言,要再看看、听听相关人员的说法、看法,才能明了事实真相,明辨是非,正确了解历史真相。这也是本书给人的一大启迪。


因为这本书,我倒打算再买章含之的来看了。我想,洪写此书定没有章写的故事那么动人、优美,却觉得无比诚挚,整本书都透露出随意的真实,似乎是忽然想到哪,就提提哪儿定然是没有人家章美人的那么温润华美,我还没看过章的东西,倒已经能想像出她的文章了,尽极一切来美化自己吧。也看了许多网上的评论,我只是想说一句:洪老真是一个厚实的男人。


了解一段历史吧.


寄的很快,书也不错,让我看清了章某的本质


此书是为老总购买,书中的内容不曾看过,但应该是本有文学涵养的书籍。


事情都有两面性,同一件事情,看2本不同人物写的书,会有不同的结果。


以前看了太多章的书,在我心目中她是美丽、才情、幸福集于一身,但读了<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我对章含之太失望了,对洪教授能说出真相深表示敬佩。中国就是太少人敢讲真话!


衷心祝福洪君彦教授晚年幸福安康!


这本书的正文不长,但回答了一些问题。从侧面反映出人性的真实。有照片,有一些相关人士的评述,我是比较喜欢这样的书的。


这是我第一次一气呵成读完一本书后,迫不及待的要广而告之。因为太长时间,我们听到的都是一种被粉饰被虚化被营造出的逻辑了。当谎言说了千百遍就快要成为真理的时候,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话了。没有修饰,没有所谓的妙笔生花,有的就是残酷的血淋淋的事实,就这样,已经足够动人动情动心了。我的情绪直到后续中才得以渐渐平静。嘲弄历史终将必为历史所嘲弄。衷心祝福洪君彦教授晚年幸福安康!


精彩,动人!


一夜读完了这本书,洪老师和我们能出一口长气了。谢谢您,给了我们又一片蓝天。


送人的,没看过,只能说看起来还行


据章含之本人回忆录《风雨情》所述,章与洪感情破裂乃至离婚是由于洪君彦的外遇。1993年至2003年,章含之写文章、出书或接受访问,凡提到她和洪离婚那一段往事,总说是已故毛泽东主席叫她离婚的。她说毛主席批评她没出息,是这样对她说的:“我的老师啊,我说你没出息是你好面子,自己不解放自己!你的男人已经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怕别人知道?那婚姻已经吹掉了,你为什么不解放自己?”对此,前夫洪君彦则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根据此书,《洪君彦: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指出,在洪遭受政治迫害后,章不仅没有关心和帮助,反倒开始和其他男人交往。


书中披露了章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可信。


章含之 第一任老公写的书,是从他的角度讲他与章含之的那些事,妈妈说还可以,文笔一般!适合茶余饭后!!


读后有种真相大白的感觉


这才是真正的穿越 神马 宫 神马的都是浮云


不错不错,还可以


我读此书,是与章含之所写《跨过厚厚的红大门》对照着读的。事实总归是事实,谁也变不了,章含之是怎样的人,难以说清了。不过,他们的女儿洪晃在-------------她大概也无法说清。事实虽然是事实,可谁又能理清呢?宽容吧,宽容!谁也没有对错,在感情方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尤其在文化大革命这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有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家破人亡。而作者所遭遇的不幸只不过是千百万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也许,很多人看完本书后都会谴责章含之在老公文革中遭难时,不但不给予老公精神的支持和安慰,反而不忠于丈夫作出出轨的这种不道德行为。这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章含之自己先飞了,这种行为固然要受到指责,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对比同样是文革中受迫害的许多文人夫妻那种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来说,比如巴金夫妇,傅雷夫妇等等许多许多,章含之的人品是要受到质疑的。
不过,换一种角度来看,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那种社会背景下,建国以来,各种政治运动不断,文革尤甚。他们夫妇二人从结婚开始以来,聚少离多的现实。这样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这场家庭悲剧的因素吧,我认为。女人心,海底针。洪老师在与章含之结婚前,就已经有了一次分手风波,可以说婚前章含之那时对洪老师的感情已经不是那么牢靠了。
再说到虚荣心。虚荣心人皆有之,有利有弊。女人的虚荣心胜于男人,更何况像章含之这种背景的女人,政治运动时党员的章含之说要与官僚的父亲划清界限就可见一斑,要不是组织的劝说,说不定还真的划清界限了。虚荣心作为正常人的一种心理,在文革中章含之要与黑帮的老公划清界限,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我绝不是为章含之辩护什么,只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问题,章含之这样做可能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吧。只不过书中提到的张某并没有明确说明他的情况,可能为了张某的隐私需要吧,作者没有指名道姓。所以读者还不能更加客观地看问题。总归一句话,只能说他们两人的夫妻情分还不够深吧,才导致了这种结果。
本书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作者的朋友和学生对作者这本书,洪老师和章含之的评价,很有可读性。


随便看看而已。


写得不错。起码是对照自己的良心写的,还有证人写的旁证,更加的支撑了整个文章的真实性,喜欢这样认真写实的人!!!


一早领到的书,花了一个上午一口气读完了。知道了不少东西。


虽然大家对洪老先生写这本书褒贬不一,但我还是挺支持他的,毕竟他想做的就是写出历史真相,而我们想要的是知道历史真相,很多时候很多事,特别是感情方面的事情,我们旁人是没有资格妄言对错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倾听。


故事写成书,就总有些隔靴搔痒,然而,痛在当事人当时当是撕心裂肺。好在时间是最好的创伤药,最后故事总会娓娓道来。
我是和洪晃的书一同买来读的。
对人生,对婚姻,一起看后会有一些新的看法,这是收获吧。


个人情绪比较强烈,孰是孰非已不重要。书中内容有重复,有些絮叨。不过还是觉得洪是个才子!


很多事情双方各执一词,历史的真相就湮没在争论中。我宁愿相信这本书的故事,因为有发自内心的激情触动。
在那样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多少曾经浓情蜜意的爱情天各一方。经不起考验的婚姻,不要也罢。这本书完整的刻画了一段当年著名婚姻的恩恩怨怨,也是还历史一个真相。逝者已矣,愿安息!


虽然由洪君彦本人写的部分不是那么多,但是至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客观一点的历史。


因为崇拜乔而知道了章含之,而后读章的书发现了章含之在书中表露出的对前夫没有出息的抱怨,如今多少年之后的今天,看到一个出身银行家的具有显赫地位的老知识分子的呐喊,心情很郁闷。


知道了一些情况,仅此而已


读完这本书,有种新奇、新鲜的感觉,使我重新认识了章含之和老乔。


历史需要多面来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作者的语言很平实,感觉作者自己就是这一类人;朴实善良宽容。同时也了解了人性的另一面,人无完人;有心机的女人挺可怕的。


下午给妈妈订的书,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非常迅速,攒一个


大学舍友曾在读书时常常讲述她崇拜的章含之、乔冠华夫妻,但因为她描述的不过是二人英文好、社交好,对我们其他舍友丝毫没引起什么重视。直到n年后,先看到洪晃某日突然成为人们注意焦点,她对自己父母的回忆,后又看到网上对章、乔、洪的众说纷纭,近日看到洪亲自写了回忆录,很多评论文章综合起来,使人更加相信洪的真诚、章乔二人的为达目的做出的小人行径。不要总是将章为一步步爬而运用的手段推到文化大革命这个借口中去,仿佛要不是这个环境,章就是个正人君子。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有多少人洁身自好,大家心里应该有个明镜。某些在平明老百姓看来光鲜显耀的名人身后究竟是否能够摆得到桌面说,看来真有待考证。


先知道洪晃,后知道的章含之.


像听故事。反正,洪晃一家子的故事是个巨坑来的,要挖的话,嘿嘿,深不见底啊。有兴趣可以到天涯社区一看。


本人对洪晃比较好奇,买了她的好几本书爸爸看后,强烈推荐我买这本比书店便宜,还是包装完好的,很不错


历史难免是任人评说的,但主人公书写历史是要有良心的,章用心把历史写成小说,居心不良,所以难称良家妇女。


简单平实的文字向我们述说了故事的另一面,大红门的另外一边。相信作者不是在炒作而只是一抒胸中所思所想,也算给自己给大家一个交待吧。相信老先生没必要这么大年岁还要跟自己和别人过不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在人为。


文字平实,感情真切。希望那个扭曲人性、情感的时代永远不会再来。不喜欢书的包装上广告性的商业文字,什么“毛主席亲自过问的一桩离婚案”什么“章含之、洪君彦、洪晃,中国最著名家庭的离婚案”,完全是为了哗众取宠,增加销量。一方面不反映(甚至偏离)书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书的品味。本书与香港版的书无论内容、照片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唯有装帧上还是反映了出版商在文化品位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差距。


以前看章的书,现在看看她前夫的书,从多方面去了解一个人.时代有时代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可以否认还是有一些人对自己的追求和满足胜过亲情和爱情的.看了之后才知道:哦,原来章是这样的人啊特别是看了乔松都的书以后这样的感觉更明晰.我们真的不可以光看章的一面之辞啊!


满足了自己八卦的心理,感慨作者有这样的悲惨经历,对有些事有些名人有改观,原来章含之是这样的人啊,


很多东西是正史中难得一见的,便于形成更客观的印象.


最早看的是章的文章,然后是龚澎女儿写的文章,现在又看了洪老师的,重新认识了章含之,一个势力虚荣的女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还原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


整个感觉就是个纪实片了一般了~~~了解历史了


收到后大概翻了一下,内容很真实


不同当事人所说竟然如此不同,令我惊讶历史怎么如此不同?


拿到手,2个小时就看完了。点到即止,并没有人身攻击,只是还原历史真相。反而后附的几位朋友学生的后序中更显得气愤填膺。看得出是洪个宽容的人。


本来在看此书前,我很不明白,如何一个男人把自己十几年的婚姻写成不堪回首。看后方知,其实不堪的只是女人在动荡年代中对男人的背叛。婚恋中,很多的美好也曾经让男人那样的动心,那样的执著,那样的想和这个女人厮守在一起。当时的爱,没有半分的假,你可以清晰的从照片中看到洋溢在脸上的温馨与甜蜜。还是记住她的好吧。毕竟这世界上,让男人动心的女人不多。甚至是绝版。


看完这本书,开始对作者表示同情。原来一直以为洪晃的父亲是个没用的人,现在发觉并不是这样。这本书真实的展现了一段历史,真实而不悲戚,体现了作者乐观积极的精神,和正直大度的人格魅力。再现了在一段扭曲的历史下,人性的光暗面,还有时间对于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危机下,人们往往会选择恶而非善,为什么有的时候恶和善的界限很难界定?人之初,性本善难道是错的吗?道德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底能占多少分量?


我觉得章含之真的很无耻,洪在本书对章的评价还是很含蓄的,还是有所保留的。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章含之应该真的很无情的人。


我一口气看完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只能一次次地感叹人性的复杂。


之前看了章含之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对语蔫不详的离婚原因很好奇,所以一看见这本书就买了。看了不同的说法,应当能有所判断。


没什么文采,但就象听朋友聊天,左手拿着这本书,右手拿着章含之的书,前面放着洪晃的书,想分析一下到底怎么回事,最后得出一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


一段真实的历史,折射不同的人格.值得一看.


洪君彦出来澄清了并还原了一些历史。这样看起来所有的事情都理所当然了。并不是说是某个人错,或者某人对,都是历史的产物。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每个人的自传,每个人自有一说,看个此书,从不一样的历史角度去看历史问题


不过文字表达说明与章含之相距很大,煽情的力度几乎没有,基本属于平铺直叙型到底这场婚姻的悲剧是谁导致的?章含之?个人认为并不能全怪她,毕竟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悲剧太多太多,如果不是因为章含之、乔冠华、洪晃、章士钊,或许这个家庭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只是无数个悲剧中的普通一个而已


读过了章含之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接着读了乔松都的乔冠华和龚澎,刚刚又读了这本书。一段同样的历史,就有不同的说法,这场豪门恩怨简直就是一个罗生门,每个人的眼里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人心里都有一份解读。唉,我感慨的是,毕竟曾有那份情,为何会生出这般的怨恨。


本来想写的题目是:同情,可是想想作者可能需要的不是同情,他已经一吐为快了,想必后来的生活会更加美满,只是我都了多少有点憋闷,这样一个女人竟然还能这么红了大半生?有时候历史就是有很多面的,我们的教育总是教授一个面,生活中却慢慢呈现出很多面,为什么这些面不能同时呈现在生活里呢,一个人即是活着就该承受她所做一切的后果,在这件事上作者未免太委屈了,洪晃也未免太向着她母亲了。


早就知道洪先生想把自己的夫妻反目的故事付诸笔端,近日终得一窥。乔章之恋宣泄得轰轰烈烈,洪章分手却默默无闻,虽然中间夹杂着伟大领袖的“钦敕”,但是毕竟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洪君的辩正之言,尽管很短,但也可以看到当时当事之人的苦涩、无奈、痛楚和愤懑。文革对于个人来说(参与和经历者),实际上统统都或多或少体验到灵魂被扭曲的过程,无论是造反者,还是被造反者,无一幸免。只不过有人醒悟,有人辩解,甚至有人留恋那扭曲的时代。想一想当年,夫妻反目、父子对立、兄弟阋墙的悲剧与闹剧比比皆是,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过心灵忏悔!但愿那个时代不再重演!


关于“章含之”我于九五年七月在本地购一本章的书“风雨情-忆父亲、-忆主席、忆冠华、”初识其冰山一角也。尔后又从网上录下一些关于章的前夫洪君彦,女儿洪晃及章的生母谈雪卿(康克令小姐)的情况。但总觉还未识其全部面目。尔后又相继从当当网购了洪晃著的“无目的美好生活”及乔松都著的“乔冠华与龚澎—我的父亲母亲”的书,还有从徐迟著作中关于乔冠华的一些事,点点滴滴,零零星星……咋日又从当当网购进洪君彦著“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书一本,书到即夜读二个余小时看完。总算对这一摊之事从多个方面有一个了解。从三十年代到解放初期又经历了世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又到今天,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中真可谓风风雨雨。这些当事人均被历史的大潮戏弄着有喜有悲有苦有乐。也洗刷着每一个灵魂,暴露出真心。尔后不管是好是坏有福无福终将归去唉!我想留给人们的是如何去做一个自主的人而不被或少被潮流世俗所戏弄。章已于零八年一月二十六日过世了,洪君彦还健在且第三次婚姻与三十年前的老同学陈贤英于九五年十一月结为夫妻定居于香港。又陈家是个大家庭弟妹几家二十几人在香港也可谓热闹有后福唉!至于后輩的后辈们我想祝他们要活得比前辈好啊!


书中折射出那个年代的疯狂和人性的扭曲.感觉很真实的回忆和记录,虽然文笔过于平淡


当事人的书都看看,算是立体观察吧,可能会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


此书内容简洁,配图也很合理,历史公案很难判断,读一读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做个了解。


是一本客观评价自己和整个事件的书


书的前一部分为作者的自传
中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随看的不是很过瘾
但也算可以
后一部分为各种朋友学生写的关于他们眼中的老师跟前师母之前的事情
略显多余
不过没有这部分这书也是字数太少
这种做法跟她女儿的自传貌似如出一辙


看了觉得有些好笑,首先承认自己的的心态就有问题,有窥探的成分在里面,在我的层面到了这个岁数好多事情应该已经释然了,没必要为了这般陈年往事而互动干戈,互挖墙角。反而让中间那个流着两人血液的人尴尬。


与原来报纸所载没有添加多少内容。不过从作者个人角度, 很有必要集书出版以存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