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竺可桢

孙清平 编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孙清平 编著  

页数:

175  

字数:

96000  

内容概要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竺可桢》由张清平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书籍目录

 一
1.童年时代
2.到大地方去读书
3.留学美国
 二
1.执教10年
2.走马上任北极阁
3.从梦想到现实
4.气象科研的丰收期
 三
1.新来的校长
2.战乱中的离丧
3.在艰难中发展的“东方剑桥”
 四
1.费巩事件
2.倒孔游行
3.于子三之死69。 
4.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

1.60岁开始的新生活
2.过春节
3.繁忙的一天
4.踏遍青山
5.心底深处的伤痛
6.72岁的新党员
7.厚积薄发的《物候学》
8.来自中南海的关注
 六
1.风暴袭来之前
2.在“文革”的风暴中
3.从五十年到五千年
4.未了的心愿
5.科普事业的拓荒者
6.在最后的日子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4.气象科研的丰收期 竺可桢从创建气象研究所到1936年4月就任浙江大学校长,共历时8年。这8年是他专心致力于气象科学研究的时期。 竺可桢一生公开发表的著作约270篇,有约60篇是在这8年中完成的,其中约50篇是气象方面的论著。 当时中央研究院下设的各研究机构中,数气象研究所的专职研究人员最少。在竺可桢担任气象研究所所长期间,专职的研究员连竺可桢在内也不过2—3人。但是,气象研究所的研究王作却开展得有条不紊,成绩斐然。 竺可桢有许多行政事务性的王作要做,他的科研论著,是利用每一点空余时间写出来的。 早上,他通常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王作时,他精力充沛,效率很高。外出办事,回到气象研究所,哪怕离下班仅有半小时甚至十来分钟时间,他也要利用起来,或者翻阅资料,或者去查阅新到的中外文专业期刊。 竺可桢搞研究,从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分析论证,直到完稿,都是亲自动手,不厌其烦,因而他熟悉科研的全过程。 竺可桢的著作旁征博引,选材精练,论据可靠,剖析周严,令人折服。他为外国的一些专业期刊用英文撰写的论著,如果有人把它翻译成中文,他一定要亲自校对并润色后,才交给有关刊物发表。 科学的精神就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的精神。竺可桢在工作和科研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周围的人,对气象研究所的员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竺可桢的影响和带动下,气象研究所有着浓郁的学术研究气氛。研究所测候员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各种观测、天气预报、资料整编,但竺可桢也让他们承担了部分研究工作。从1929年到1937年,气象研究所的王作人员共写出了20余篇论文发表在《气象研究所集刊》上,这些论文和集刊在与国外气象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中受到了重视和好评。 竺可桢在从事气象研究中,深感资料缺乏的苦恼。他决心从现在做起,带领所里的气象工作者,对现有的中国气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编。经过多年努力,他们整编出了《中国之雨量》和《中国之温度》两部著作。 这是两部资料性质的书,其中有翔实的统计数字,有一目了然的图表。精装的册页,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凝聚着竺可桢及中国第一代气象科学工作者们的心血。这是中国气象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降水和气温的记录。翻开它,中国各地历年来的天气状况历历在目。


编辑推荐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竺可桢 PDF格式下载



科学家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伟人,丰富了对祖国的感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