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

周夏 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作者:

周夏  

页数:

256  

Tag标签:

无  

前言

  有的投资者可能称不上“贪心不足,违背规律,胡乱决策”,但至少缺乏长期价值投资意识,看重眼前利益,对投机的偏好高于投资本身。甚至很多机构投资者,虽然掌握大量资源,并有拥有一批高级证券分析师,在价值分析时也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客观分析投资决策方案。但在具体执行时,往往又难以严格按照之前的计划行事,执行过程中过多依赖领导的“拍板”。尽管某些领导具有证券行业多年的投资分析经验,但是不可否认,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够在变化无常的证券领域仅依靠经验就保持不败。  市场变化无常,但是价值投资分析已经被无数的事实证明其具有可靠性。短时间的市场波动可能会导致投资者资产的宽幅变化,而经过谨慎分析得出的投资决策方法确总能在长期中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格雷厄姆、索罗斯、奥肖内西……本书所介绍的七位投资大师都有其独到的眼光与始终如一的投资模式。  本杰明·格雷厄姆可谓投资学领域的开山鼻祖式人物,其开创了价值投资的基本思路——安全边际概念,这一概念要求投资者划定市场可观的安全范围,然后根据自己主观的方面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当缩小或者增大这一范围的边际,从而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满足自己对于风险的追求以及承受能力。  沃伦.巴菲特拥有极为敏锐的市场嗅觉。他似乎总能在人们起初并不看好的投资上获得丰厚收益。但是,这只是人们看到的表象,巴菲特的事成功,除了机遇之外更依赖于他准确而稳健的市场分析判断,以及负有胆识与远见的金融投资决策。无论在何种市场环境下,理智与果断都并不矛盾。巴菲特始终秉持其导师奥肖内西.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准则,在市场低位中进入,投资于经营稳健,业绩稳定增长且分红殷厚的公司股票。而在市场高涨时,他也并不随便抛售所持股票,仍是选择“价值分红”的策略,以保证长期获得红利收益。巴菲特神奇的投资生涯带给投资人的启示很多,其任何一项成功的投资决策都足以让世人顶礼模拜。  乔治·索罗斯在投资领域可谓怪才与奇才。他并不循规蹈矩地遵守投资传统领域的规范,并始终游走在投资与投机的边缘。他始终会利用反身性理论以及抽象路径的概念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这属于索罗斯的投资范畴。然而,索罗斯无法将自己完全限制在投资的领域内,他青睐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并不失时机地发现市场存在的投机罅隙,在制造出几次震惊全球的金融危机事件后获得了“金融大鳄”的称号。乔治·索罗斯这个名字,充满了崇拜与憎恨的矛盾冲突。  吉姆·罗杰斯的投资理念趋于“因地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即在不同投资环境的国家或者市场中投资于最适合该国或市场国情的产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制度、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发展程度不同,某一种投资品种不可能完全在所有市场中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因此,他主张投资者根据其所在市场中所具有的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投资方式投资于恰当的投资品种,这样来换取高额的投资回报。  詹姆斯·P·奥肖内西则是忠贞的价值投资的追随者,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所主导的“经验型+精确型”投资决策方式,成为后来投资者所借鉴的最重要理论,在后人的不断发展下,这一投资理论得到了发扬光大,其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大。随着精确型分析所包含的指标越来越精细化,这一理论的实用性大为增加,成为价值分析的主要依据。  范·K·撒普传承了行为金融学的精髓,他始终认为任何人在投资中都很难完全摆脱自己内心的影响。由于人的心理总是充斥着主观冲动,因此金融投资这种被人操作的行为必定也充满了主观与冲动。学会利用这种心理,那么这个投资者便能因为其他人更多的不理性和冲动而获得超额报酬;不会利用这种心理,那么投资者只能做众多非理性投资者中的一员,而失去获益的机会。  罗伯特·希勒创立了非理性繁荣理论。与前面几位投资家的立场有点差别的是,前面几位投资家都十分重视理论对于实际投资操作的指导性,但希勒更希望从投资市场中总结问题,诊断市场的问题。因此,与其他人相比,希勒更趋近于一位学者,一位能够超脱于市场束缚,更加客观分析现实的中立者。  阿瑟·莱维特,他虽然在人生的前一段时间中算得上是一个投资者,但介绍他的更大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一个“宏观投资家”,这里的“宏观”是说他将自己的努力“投资”于为广大的散户投资者的谋福利这个伟大的“事业”上了。这个人对宏观投资环境的努力让更多的微观投资者保护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  在日益完善的金融体制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比别人多一份理性、比常人多一份价值分析理念或许是在这个市场上长期立足并获得长期收益的最佳途径。中国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应该逐渐形成这种价值为导向的投资模式,应该逐渐抛弃过去那种主观懵懂的投机模式。这样才能具有“高人一等”的投资能力,在波动中的金融市场生存下去。

内容概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壮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日益彰显,投资技巧已经成为致富的基本功。  但西方投资大师的著作繁多,且晦涩难懂,让广大中国投资者望而生畏,《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深入浅出,让大家只读一本书就掌握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詹姆斯•P•奥肖内西、范•K•撒普、罗伯特•希勒、阿瑟•莱维特八位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轻轻松松掌握投资精髓。  中国投资者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制度不完善,运用西方投资大师的理论需要结合中国实际,作者在这方面也给出了操作建议。  衷心希望本书能成为您运用大师投资智慧的起点。

作者简介

周夏,北师大金融学硕士,师从著名学者钟伟。
  具备经济、金融、财务、管理、城市规划等复合知识背景,并活学活用,从事房地产投资测算与项目资金的融资工作。
  写作本书,帮你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做最有价值的投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第一节 投机失败后诞生的投资大师 影响三代华尔街投资者   从张贴交易信息做起:“美国梦”驱使下的本杰明早期从业生涯   早年的格雷厄姆是挖掘内幕信息的狂热机会主义份子   “萨幅轮胎事件”:伟大的投资家开始走向成熟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对华尔街的馈赠  第二节:只有真正的投资者能够获得长期收益   投机者在长期中必然失败   高风险与高利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以怀疑的态度去了解你想投资的企业   定力很重要:短期下跌不能阻挡好股票的长期增长   进攻型投资者和防御性投资者怎样进行投资组合   关注公司的股利政策  第三节 安全边际:投资法是基本功   什么叫真正的“投资”?   注意“安全边际”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投资者   防御型投资者的几个基本投资原则   四个“商业原则”——有效体现“安全边际”的投资精髓  第四节 中国投资者该向格雷厄姆学些什么   一、投机者必然失败   二、我们要作一个理性的投资者 第二章 “股神”沃伦•巴菲特  第一节 沃伦•巴菲特是怎样逐步成为投资大师的   从小就爱记数据  第一次投资股票赚了5美元  师从格雷厄姆,开公司   热心公益  第二节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精华  第三节 沃伦•巴菲特对全球的影响   不仅仅是投资家:巴菲特的慈善事业   巴菲特在中国的投资与慈善 第三章“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  第一节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浮出水面   纳粹的追捕教会索罗斯怎样做投资   纽约:冒险份子索罗斯的神奇舞台   全世界最想揍的人——“金融大鳄”索罗斯  第二节 反身理论:非理性投资未必是地狱   索罗斯不相信传统经济理论   索罗斯对反身性理论的成功实践   “量子基金”的辉煌业绩  “量子基金”钟爱汇率投机  第三节 索罗斯式汇率投机差点在香港得手   索罗斯式外汇投机:泰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中国的应对之道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章 “旅行投资家”罗杰斯  第一节 吉姆•罗杰斯:一边旅行,一边投资  吉姆•罗杰斯考察了上百国  投资英国的石油与茶叶公司   意大利和法国:外债、通货膨胀和老龄化  中国是值得投资的   韩国:旅游业和与女性相关的产业  只购买了一只印度股票   美国的贸易保护带来恶果   购买了投资品还要学会管理他们  第二节 罗杰斯的七条投资法则   法则一:特别勤奋   法则二:独立思考   法则三:别进商学院   法则四:绝不赔钱   法则五:价值投资   法则六: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   法则七:袖手不管  第三节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罗杰斯启示录   罗杰斯投资买中国B股  我们从罗杰斯那里学到了什么 第五章 “理性投资家”詹姆斯•P•奥肖内西  第一节 詹姆斯•P•奥肖内西:分析数据、获取财富   投资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对错误投资方法的批判   奥肖内西的7个基本投资建议:不要追求意义,要追求实用  第二节 精确型投资决策的五大关键指标   小规模市值股票和巨型股票都不是最佳选择  市盈率是区别股票优劣的法宝   市值—账面比(市账比)是衡量价格的更好标准   价格-现金流比率(价现比):良好的现金流价值体现指标   价格对销售额比率(价销比)——价值比率之王  第三节 不赌运气:奥肖内西对中国投资者的启示   中国大盘股与小市值股票收益率对比   卖大盘股是上策 第六章 “交易心理学大师” 撒普  第一节 范•K•撒普:手执圣杯的投资大师   在市场中准确定位自己:寻找自己的圣杯   投资成功的六因素   成功六因素重要性的打雪仗比喻  第二节 帮你开发适合自己的投资系统   设计你的目标——目标是系统的关键部分  设置的利用   该出手时就出手——时机的选择   该放手时就放手——离市   头寸调整  第三节 撒普的投资理论对中国投资者的启示   我们要寻找到自己的圣杯   平衡心态   做一个优秀的货币管理者   投资系统是我们赚钱的武器   目标是成功的序曲   行动可以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学会保护自己的资本   合理做出投资决策 第七章 “泡沫预言家”希勒  第一节 学院出身的罗伯特•希勒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非理性繁荣理论的核心——导致投机性泡沫的因素   美国泡沫史   美国股票市场的历史回顾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投资泡沫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第三节 非理性繁荣理论对中国投资环境者的启示   关于中国的股市和楼市   正确认识能够导致投机性泡沫的因素 第八章 “宏观投资家”阿瑟•莱维特  第一节 阿瑟•莱维特:美国证交会主席   预言安然公司丑闻   伟大的使命  第二节 散户利益至上   中小规模投资不需要经纪人   不要轻信分析师   一定要直接看公司给证交会的年度财务报表  第三节 莱维特“散户至上”对中国投资者的启示

章节摘录

  早年的格雷厄姆是挖掘内幕信息的狂热机会主义份子  成为证券分析师,使得本杰明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公司内幕信息。20世纪初的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并非如当今这样严格与完善,通过会计作假,公司很容易隐匿自己的不良信息而放大有利信息。普通投资者对这些内幕信息缺乏必要的获取渠道,因此一旦能够得到这些信息,就如同在赌博中“出千”一样更容易赚取多于其他投资者的超额利润。  通过公开渠道挖掘公司故意隐瞒的信息,他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赚取了大量利润。本杰明逐渐成为了公司老板高效的赚钱机器,他似乎拥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天分,能够比其他人更全面而迅速地找到某个公司潜藏的内幕消息,并且总能及时准确地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决策,收益颇丰。老板的赏识和工作上的成功给本杰明带来了极大的自负感,他认为自己已经具有足够的能力来驾驭证券市场的风浪,而在风浪中始终安全承载他的便是自己对内幕信息的挖掘和分析能力。  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名叫特里?阿维莫奇的朋友私下鼓动气盛至极的本杰明成立自己的投资基金,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些内幕信息运用于该基金的投资理财上。朋友甚至主动示好,表示愿意将自己的部分资产投入本杰明的投资基金,并承诺所得收益以一定比例支付给本杰明作为投资理财的应得报酬。  早已跃跃欲试的本杰明当然经不起这样的游说与劝说,酒会结束后第二天,他便立即决定成立自己的投资基金。他将自己几年来辛苦工作赚来的积蓄几乎全部投入其中,并联合几位朋友一起,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坚信自己的智慧足以为自己带来更加可观的收益。此时的本杰明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狂热的机会主义份子,或许他不懂得中国“骄兵必败”的道理,等在他前面的是其一辈子证券从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而正是这次失败让本杰明的投资理念形成了根本的转变,甚至在今天仍能够指导真正的理性投资者分析形势,以致从中获利。或许这场失败对于本杰明,对于当今的金融投资者们并不是一件坏事。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精华  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  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巴菲特的这种投资方法充分证明他不是一个投机份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投资家。在他的眼中,经营稳健且分红回报高的企业说明其具有长期的增长性,而不是短期的昙花一现。所谓价值投资,就是要在长期中得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巴菲特从来不看重短期的浮亏盈损,只有长期增长的股票才是他投资的首选。  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  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垄断性企业往往掌握了社会或者行业中的关键资源,并且具有对政策影响极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其往往也能在短期的经济下行运行中独善其身,而在经济上行中,又能够因为资源的优势而获得比市场平均水平更高的盈利水平。  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巴菲特的这种投资理念更是屡试不爽。当巴菲特涉足中国市场时,他首先选择了中石油,看重其在中国的绝对垄断地位;清仓中石油后,他又瞄准了令许多人“大跌眼镜”的比亚迪汽车,看似非垄断的民企,但是比亚迪却拥有在汽车电池领域的绝对权威,此时巴菲特看中了比亚迪在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垄断优势……“垄断才能赚钱”,尽管巴菲特憎恶垄断,但垄断企业股票却永远是他眼中的“肥肉”。  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  巴菲特认为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案例便是对此的最好证明。作为全球最大的可乐生产厂商,可口可乐在具有垄断优势的同时,还在不断开辟新兴市场,并且不断并购其他种类饮料的生产企业,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可口可乐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上市企业,其财务状况等信息公开途径十分顺畅,这也便于巴菲特对其信息的及时迅速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投资有理”。  不要贪婪  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巴菲特疯了,眼看大好的赚钱机会而轻易放弃,甚至很多人都嘲笑巴菲特是不是已经过时,已经不具备投资的基本素质。但是,随后的金融风波席卷而来,那些追高的投机份子纷纷在股市狂跌的风暴中败下阵来。而巴菲特,由于及时退出,不但在之前的股市上涨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还能在萧条时稳稳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将财富早早放进自己的口袋中。这次的顺利退出也为巴菲特今后在金融帝国的大肆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要跟风  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巴菲特却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跟1969年一样,许多人都认为巴菲特已经步入老年,甚至“老不开化”,这种想法在网络泡沫时期似乎成为了人们对巴菲特的主流评价。但是巴菲特还是在舆论的压力中挺了过来,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绝对不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绝不跟风。  一年后,上帝再次眷顾了巴菲特。一场席卷全球的高科技网络股股灾随即降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危机波及全球的各个角落,但是巴菲特从未触碰这一当初人人青睐的“肥肉”,因此这场危机对于处在危机三线的他并未造成太大影响,在其他身处一线的跟风投机份子相比,巴菲特的损失可谓微乎其微。  不要投机  巴菲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正是坚持自己“不要投机”的信条,巴菲特才能真正称得上一位名副其实的投资家。读过前文的读者肯定已经能够明确地区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了,那些只注重短期利益,盲目追高的投机份子永远也只能分到股市上涨的残羹冷炙,而这还是他们最幸运的时候。而幸运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幸运,就是因为其很少出现。在长期中,幸运出现的频率总是很低的,因此投机份子想获得高额回报甚至不赔不赚都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一次又一次证明,只有理性的投资才是获益的“王道”。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因为理财诀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比如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而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把钱放在储蓄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长期投资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我们所看到的是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魔鬼往往在细节之中。  赚钱而不是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则很难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年到2006年间,历经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达到37%。   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贾斯廷富勒说:“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等8位大师的投资精髓,大大节省普通中国读者的阅读时间。投资不在于你有多少钱,而在于如何应用你的每一分钱。中国盲目的投资者很多,急需领略世界级投资大师的智慧,帮助自己远离投机,做真正有意义的价值投资。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精选最适合中国读者的案例与理论,实用性强,即学即用。投资大师的投资案例非常多,但适合中国市场的投资案例与理论,才是最适合中国读者的读物,本书精心将大师投资理论与中国投资市场的实际相结合贡献给读者。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非常通俗易懂,方便读者阅读,轻轻松松投资、创富。投资大师的著作大多非常枯燥,本书文本的通俗性让读者看着不累。《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作者为北师大著名教授钟伟的学生,具备金融学硕士的学术背景,理论扎实,文笔通俗,让你畅快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 PDF格式下载



总结好的投资学 受益匪浅


作为枕边书,睡前看一小节,很有意思,写得很好,实用,同时,培养我们投资理念,学会思考的方法


在中国这个投机为主的股市并不适合


大概读了一下前面,是我想读的那种,我很满意


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好朋友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大家注意是汇编,不是专著


可以学习怎么赚钱了


才收到,感觉还可以。。


书中的内容都像投资大师的理论大纲,适合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内容比较简单,启蒙级别。


一本很好的理财投资通俗读物


搞活动的时候买的,权当增加点投资学的知识了


开冗长的会议的时候,便于阅读


学习中,有点帮助。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讲投资学讲得少,讲大师是什么人讲得多。


我不能确定是否是盗版,但是纸张质量和印刷质量都很一般。本书内容我还没来的急看,但是大略翻一下感觉应该还可以。


这本书太平淡,看不出精华,后悔买了。


骗钱的书……内容东拉西扯东拼西凑,实在敷衍,不推荐


书很好,对投资相当有帮助


投资是必须的


很不错,发货 非常快很好


一般就是价格好.内容太简单


涵盖内容比较广泛


很有收获,非常好,学习了,真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