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王宏印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出版时间:

2002年1月1日  

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作者:

王宏印  

页数:

344  

Tag标签:

无  

前言

  英汉翻译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和实际应用。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双向交流中,英汉翻译在日常生活、学术活动和对外关系中均有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和实用价值。为了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在具有一定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学会翻译,使之早日服务于专业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我在多年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新的翻译教学的路子,编著了这部《英汉翻译综合教程》,可供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硕士研究生及广大翻译爱好者选择使用。本教材在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的前提下,力求通过理论探讨、技法掌握、篇章习作、欣赏借鉴四条途径,使学生生动活泼、尽快尽好地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翻译习惯和作风。本书的结构方式在知识分割上体现化整为零、纵横交错、多线并进的循环式脉络,在编排顺序上采用分单元、分章节的渐进式路线。全书分为五个单元,每一单元均包括理论探讨、技法实习和译作欣赏三章。各章内容在单元内既各自独立又互有联系,在单元间则前后相继逐渐拓展,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能系统和易行的新学系列。

内容概要

  本教程集作者三十余年翻译工作与教学研究之经验,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多渠道贯通方法,综合性组织英汉翻译教学。作者提出以文本再造为核心的翻译新概念,力求从理论探讨,技法掌握,篇章习作和译作赏析四个方面,通过应用、科技、论述、新闻、文艺五种文体系统而科学地进行翻译教学和训练。多年来本书经过数次修订再版,内容更加充实、更加适合翻译教学与研究的需要,可作为英语专业课教材,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和广大翻译爱好者使用。

作者简介

  王宏印,陕西华阴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和专家会员、《国际汉语诗坛》艺术顾问等。主要从事中外文学文化典籍的翻译与中西翻译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兼及人文社科类比较研究和文学创作与翻译评论,涉及莎剧、《诗品》、红学、民歌及石涛、穆旦与吴宓研究等领域,有个人诗文集《彼岸集》。已出版各种论、译著及教材4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第一章 理论探讨(一):翻译概论第一节 定义与分类第二节 准备与实施第三节 译者与学习第二章 技法实习(一)第一节 词义(1)习作1 Detective Story第二节 词义(2)习作2 Crisis in U.S.Schools第三节 增补习作3 Science Education for a New Age第四节 省译习作4 The PIeasures of Reading第五节 转换习作5 Writing and Thought Pattern第三章 译作欣赏(一):应用文体第一节 应用文体概说第二节 译作赏析实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国际条约)二、祝酒辞(外交致辞)第三节 自由评论平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定书(节 选)第二单元第一章 理论探讨(二):本质透视第一节 翻译的语言学基础第二节 翻译的宏观透视一、翻译的新概念二、翻译的客体——文本三、翻译的主体——译者四、翻译的主体性与翻译活动的基本性质第三节 翻译的微观透视一、表层对应:语言-信息转换二、浅层对应:逻辑-功能对等三、深层对应:事理-风格表现第二章 技法实习(二)第一节 语序习作1 The Sino-U.S.Communiqué第二节 主语习作2 The weather第三节 被动习作3 Petroleum第四节 否定习作4 Why Cancer?第五节 正反习作5 Loving and Hating New York第三章 译作欣赏(二):科学文体第一节 科学文体概说第二节 译作赏析实例一、微型电子计算机使用说明书(产品说明)二、激光的应用(科普小品)第三节 自由评论平台比尔·盖茨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第三单元第一章 理论探讨(三):过程描述第一节 翻译过程的先导:创作过程追述第二节 翻译过程:总括模式描述第三节 翻译过程:心理程序描述一、翻译的一般心理程序二、翻译的若干心理要素第二章 技法实习(三)第一节 分句习作1 The Caste System in India第二节 合句习作2 Nepc)tism in U.S.Congress第三节 先行it习作3 How to Avoid Foolish Opinions第四节 同位结构习作4 Aegean Civmzation第五节 状语从句习作5 No Signposts in the Sea第三章 译作欣赏(三):论述文体第一节 论述文体概说第二节 译作赏析实例一、美国独立宣言(政论文献)二、谈读书(议论随笔)第三节 自由评论平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上的讲话第四单元第一章 理论探讨(四):方法探索第一节 翻译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一、口译笔译与翻译策略的制定二、文体类型划分与翻译手法分野第二节 一般翻译技法与文学翻译手法述要一、英汉翻译基本技法举要二、文学翻译表现手法例释第三节 翻译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一、中西翻译传统与现代翻译研究二、翻译方法与标准及效果的关系第二章 技法实习(四)第一节 定语从句(1)习作1 Mankind第二节 定语从句(2)习作2 Against Laxity in Grading第三节 定语从句(3)习作3 The Need for Indepeladent Thinking第四节 长句处理(1)习作4 A Defence of Poetry第五节 长句处理(2)习作5 Prologue or Epilogue第三章 译作欣赏(四):新闻文体第一节 新闻文体概说第二节 译作赏析实例一、美国总统福特险遭杀害(新闻报道)二、欧洲的目标(新闻评论)第三节 自由评论平台英文报纸传播小道消息的区域第五单元第一章 理论探讨(五):效果评价第一节 信达雅与翻译标准一、信达雅意义探幽二、真善美附比启示三、翻译标准新论第二节 翻译效果与译作评价一、效果的多重含义二、效果评价的程序第三节 翻译评论中的几个问题一、关于误译问题二、关于“翻译体”问题三、关于一作多译问题第二章 技法实习(五)第一节 习语习作1 Proverb第二节 拟声词习作2 Huh,Uh—uh and Um第三节 颜色词习作3 The Color of Walden Potld第四节 专名术语习作4 Computerized Home Education Movement to Take Off第五节 修辞处理习作5 Letter to 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Earl of Chesterfield第三章 译作欣赏(五):艺术文体第一节 艺术文体概说第二节 译作赏析实例一、论美(散文)二、哈姆雷特(戏剧)第三节 自由评论平台名利场(节 选)附录一、理论探讨术语注释二、各种文体参考译文三、外文书籍书名页与版权页四、英、法、德、俄汉译音译表五、外国人姓名简介六、英汉翻译常用工具书七、本书编写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理论探讨(一):翻译概论  本章是翻译概论,简要介绍翻译的基本知识。各专题的深入探讨留待以后各章进行。本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节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旨在使读者对翻译活动有一个概貌了解。第二节叙述翻译的一般过程和实施阶段,说明每一阶段的特点和任务。第三节说明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具体条件,并指出学习翻译的几条基本途径。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虽然属于翻译科学的常识之列,但对于初学者仍然是入门的向导。同时,本章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则构成全书理论部分的逻辑起点和详细论述的基础。  第一节 定义与分类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所谓翻译,就是把用一种语言构成的文本(text)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翻译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再生产过程,是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来完成的。  翻译是沟通人类的思想感情,传播知识文化,促进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诸项基本活动中,知识的积累和信息的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绝大部分知识和信息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表达、记载和传播的。但是由于人类各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约定俗成沿用已久的语言,而这些语言之间又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别,这就造成了各语言使用集团在相互交流中的困难。这些语言集团之间个人或集体的相互交流要凭借一种不同于同一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中介,即不得不依靠翻译。可见,翻译又是一座无形的桥梁,人类通过这座桥梁彼此接触和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架设在古与今、中与外之间的许许多多的桥梁,跨越时间与空间、语言与文字所造成的障碍和不便,把整个人类从精神上连为一全。


编辑推荐

  本教材在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的前提下,力求通过理论探讨、技法掌握、篇章习作、欣赏借鉴四条途径,使学生生动活泼、尽快尽好地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翻译习惯和作风。本书的结构方式在知识分割上体现化整为零、纵横交错、多线并进的循环式脉络,在编排顺序上采用分单元、分章节的渐进式路线。全书包括理论探讨、技法实习和译作欣赏三章。本书可供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硕士研究生及广大翻译爱好者选择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