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面收益会计研究

程春晖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1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程春晖著  

页数:

202  

字数:

251000  

内容概要

程春晖博士的这部学术著作是建立在作者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广、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并具有自己创造和新意的基础之上的。作者围绕全面收益报告,系统地研究了业绩报告改革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国际动态、未来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业绩报告的必要性。我认为,本书所研究的课题本身就具有开拓型(至少在国内研究这个课题尚属罕见)。虽然书中提出的某些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但作者能够有勇气提出自己的见解,其精神可嘉。
——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葛家澍
改革传统的确定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改革的迫切要求。作为第二业绩报表的第四基本财务报表——全面收益表,呼之欲出。作者对全面收益报告的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基础的论述,特别是对全面收益的确认标准和计量理论的探讨,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取代后者还是兼容后者)的剖析,直至对全面收益报告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都有其精辟、独到的见解。因此,这部著作无疑是一项富有前瞻性和新创价值的研究成果。
——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 常勋
《全面收益会计研究》一书在国内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由此极可能对我国财务
报表的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全面收益、全面收益报告、全面收益会计在国际上都是近十多年才出现的一个理论研究和实务开拓领域,在我国则更新,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不仅会计理论界将会更加关注,会计实务界也将越来越重视。本文所涉及的内容,相信理论和实务界的读者都会感兴趣。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明海

书籍目录

目 录
1 导论
1.1 平静下面是激流
1.1.1 早期的收益确定
1.1.2 复式簿记时代的收益确定
1.1.3 工业时代的收益确定
1.1.4 20世纪30年代前后
1.1.5 最新发展
1.2 研究动机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2 收益确定:面对挑战亟须变革
2.1 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
2.1.1 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特点
2.1.2 传统收益确定的思想根源
2.2 收益表还有用吗?
2.2.1 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
2.2.2 会计收益在理论上的重要性
2.2.3 会计收益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2.2.4 我们的思考
2.3 挑战与改革
2.3.1 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的挑战
2.3.2 财务业绩报告:势在必改
3 全面收益及其报告的理论基础
3.1 全面收益的涵义
3.1.1 全面收益的定义及特点
3.1.1 全面收益、净收益和盈利之间的关系
3.2 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
3.2.1 经济学理论
3.2.2 财务学理论
3.2.3 会计学理论
4 “第四财务报表”正在形成
4.1 英国:遥遥领先
4.1.1 ICAEW和ICAS的改革建议
4.1.2 ASB的改革行动
4.1.3 英国业绩报告改革的新动向
4.2 美国:姗姗来迟
4.2.1 ED
4.2.2 FAS130
4.2.3 对FAS130的几点评价
4.3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努力
4.4 现状与发展
4.4.1 改革的现状
4.4.2 未来的发展
5 全国收益会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5.1 全面收益确认的一般标准
5.1.1 谁是权益所有者?
5.1.2 形成全面收益的来源有哪些?
5.1.3 实现原则是确认收入和利得的合理依据吗?
5.1.4 突破实现原则是对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的否定吗?
5.1.5 如何理解稳健原则?
5.2 全面收益计量的理论探讨
5.2.1 关于现行价值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5.2.2 现行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
5.2.3 资本保持与全面收益计量
5.3 全面收益确定的基本观点
5.3.1 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之关系
5.3.2 全面收益确定的基本观点
5.4 改进全面收益报告
5.4.1 改进全面收益报告的内容
5.4.2 改进全面收益报告的方式
6 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适用性研究
6.1 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6.1.1 我国收益确定的特点
6.1.2 “一次性收益”问题剖析
6.1.3 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6.2 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思路
6.2.1 满足使用者决策需要是我国业绩报告改革的方向
6.2.2 完善全面收益报告的外部环境
6.2.3 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循序渐进,分阶段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附录1 全面收益报告方式与分析师估价的实证研究
附录2 报告财务业绩(征求意见稿)G4+1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全面收益会计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