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心理学

李建明/刘瑶主编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0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建明/刘瑶主编  

页数:

212  

译者:

无  

Tag标签:

无  

前言

社会心理学在西方兴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开始正视这门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只有十几年的历程。这门学科从产生以来,就有它自己的传统课题,然而,随着研究人员的兴趣逐渐扩大,新的研究领域进入了这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和需要,全国许多医学院校增设了心理学专业,为了适应这一需要的发展,满足学生学习,2002年6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全国医学院校心理专业教材编写会议,并成立了“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审定委员会”,确定了编写大纲和编写人员。2002年12月底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了定稿会议,并确定了出版单位。在编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安徽大学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及各作者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社会心理学是作为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入门教程,目的是在一种或多种有关理论的背景下,让学生对此学科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有一个全面了解。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有社会化、社会动机、社会知觉、社会态度、社会压力、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团体心理与行为、团体凝聚力等方面。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为今后开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打下一个基础。这本教材不仅要把某个学科的重要理论概念及研究结果告诉读者,而且还要把这一学科部分实践的方向告诉读者。此书由下列人员负责撰写:李建明、李玉荣(第一、四章)、邱瓞曾(第二章)、刘娜(第三章)、张丽宏(第五章)、张殿君(第六章)、张敬录、吴宪(第七章)、张建英(第八章)、韩新民(第九章)、刘瑶(第十章)。本书不但用于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适用于其他院校心理学专业学生阅读。由于时间短,水平有限,书中还存在缺点和错误,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再版修正。

内容概要

社会心理学是作为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入门教程,目的是在一种或多种有关理论的背景下,让学生对此学科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等有一个全面了解。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有社会化、社会动机、社会知觉、社会态度、社会压力、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团体心理与行为、团体凝聚力等方面。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为今后开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打下一个基础。这本教材不仅要把某个学科的重要理论概念及研究结果告诉读者,而且还要把这一学科部分实践的方向告诉读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社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思考题第二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 第四节 社会化的历程 第五节 逆反心理与青少年个体社会化 第六节 老年人的社会化 思考题第三章 社会动机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第二节 动机的特征及功能 第三节 动机的分类 第四节 侵犯与权力 第五节 青少年犯罪与利他教育 思考题第四章 自我和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自我和自我意识的表现 第三节 自我评价及研究 第四节 正确认识自我与自我实现 思考题第五章 社会知觉 第一节 知觉与社会知觉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范围 第三节 社会知觉的特点 第四节 社会知觉的效应 第五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思考题第六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社会态度的概念及形成 第二节 态度和行为 第三节 社会态度的改变 第四节 社会态度的理论 第五节 社会态度的测量 思考题第七章 人际关系与交际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吸引 第三节 亲密关系 第四节 冲突与合作 第五节 语言和非语言交际 思考题……第八章 团体心理与行为第九章 团体凝聚力第十章 社会压力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四、社会环境因素的对老年人社会化的积极作用和个人早期的社会化一样,老年人社会化的场所或途径主要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老年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继续社会化,加强角色学习和掌握,加快心理适应,保持心理年轻。1.同辈群体能为老年人提供有益经验,帮助尽快熟悉新角色的行为规范。老年人在未离、退休之前,如有意识地向已经离、退休的老年朋友咨询,了解他们如何安排离、退休生活,如何克服心理不适感,如何把握新的角色行为和角色准则等经验及教训,就能帮助他做好离、退休的心理准备,并对未来生活有一个大致的估计。2.家庭的温暖、理解与帮助。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包括种花、养鱼、观鸟等,也可以调节性情,激发生活情趣。老年人在行将离开工作岗位或刚退休回到家庭之际,配偶及子女应尽量多地与老人沟通交流,了解老人的烦恼、心理波动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给予理解、支持,可以帮助老年人尽量缩短心理适应期,尽快找到新角色的感觉,从而能够安然地接受愉快、休闲的晚年生活。面对家庭变故,如老年丧偶或晚辈的亡故,这时,亲人的关爱、亲情的满足,可以解脱老人的悲伤。3.老年文体活动或老年大学学习,充实晚年生活的内容。老年人参加健身、旅游、读书、休闲等文体活动,也是老年人退休后的职业取向。多参加一些集体文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可以从同辈群体的交往中获得情感上的帮助和支援,学习其他老年人角色扮演和角色行为的经验,又可以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尽可能地多一些色彩、多一些信心,振奋精神。许多老年人在各类老年学校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这对老年人克服消极心理,正确面对未来的人生有积极的作用。4.大众传播媒介,帮助不断更新。报纸、广播、电视、图书、杂志等媒介为老年人提供了关心和了解国家大事、社会新闻、经济热点、政治改革、世界动态的窗口,学习和掌握一些老年人衣食住行和养生保健的方法,从而使老年人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5.社会发展活动与创造性活动有益于老年健康。老年人退休了,但事业并没有结束,应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参加与过去职业相关的技术协会,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贡献给人类。积极从事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争取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使自我价值继续得到体现,从中获得他人的尊重,有利于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老年人从事绘画、书法和写作等创造性活动,可以陶冶情操,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编辑推荐

《社会心理学》: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