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中国

陈晓明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晓明  

页数:

3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种学说的涌入,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些知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冲动,一种态度,它使人们自觉进入一个迥然不同的思想时代。
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启蒙哲学、唯意志论、存在主义、弗洛伊德学说在80年代的中国都曾风靡一时。结构主义作为一种过分繁琐的形式主义理论,在中国不具有丰厚的思想支援,它只是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学人。而后结构主义因其内在的张力,因其特有的批判性和开放性,将会对中国学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学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只要年轻一代的中国学人逐渐成为学界的主流,并且开始与西方的学界保持同步对话,后结构主义就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下一阶段的人文学科的基础。

书籍目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方法论的焦虑
 一 结构主义的意识形态特征
 二 后结构主义的历史背景与思想目标
 三 裂变的当代思想氛围
第二章 结构主义理论思潮概述
 一 从《结构主义者的午宴》说起
 二 谁制造?结构主义?
 三 语言学、人类学与结构主义
 四 文学与结构主义
 五 结构主义的方法
 六 结构主义的成就与局限
第三章 结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 结构主义理论的评介与翻译
 二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在文学研究与批评中的运用
 三 结构主义观念与中国先锋小说
第四章 后结构主义基本理论
 一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二 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与知识系谱学
 三 拉康、德留兹和巴特
第五章 后结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 解构主义研究综述
 二 福柯思想研究综述
 三 罗兰·巴特后结构主义研究综述
 四 其他后结构主义者研究综述
 五 后结构主义与其他理论比较综述
 六 后结构主义的困境
 七 后结构主义的政治内涵
 八 后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比较研究综述
 九 后结构主义理论在中国当代的学术研究中的运用
第六章 文化研究:后一后结构主义时代的来临
 一 文化研究的当代趋势
 二 必要的前提:后结构主义与新历史主义
 三 政治上正确:新的意识形态趋势
 四 后殖民理论:文化?权与文化身份
 五 大众文化:新的压迫与解放
 六 文化研究在中国的新近发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既肯定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质疑它的绝对合理性。在面对中国本土经验时,汪晖的分析一改过去自由派知识分子简单否定的做法,而是深入到历史内部去理解那种历史情境。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形成的研究方面,汪晖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变得冷静而实事求是,这使汪晖也被一些自由派知识分子打上“新左派”标记。当然,在对现代性、全球化,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批判方面,汪晖的思想明显受到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或后殖民理论的影响,不能不说他有偏左的一方面。但同样没有理由认为,偏左就是一种值得怀疑的立场。汪晖的多重质疑的态度,强调多元文化和可选择性(alternative),对全球化的怀疑等等,都是当代文化研究的典型立场。这也许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悖论:像汪晖这样坚决回归本土思想资源的人,却又保持着与西方最新思想潮流并行不悖的位置,这也许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总之,后结构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尤为表现在有相当一批人文学科的青年学者比较熟练而又不偏执地运用后结构主义的方法。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不少偏颇和欠缺之处。一个尤为突出的现象是,研究后结构主义的学者之间,居然很少展开直接对话,几乎各自都是从西方的第一手或第二手资料入手,至于国内的同行的研究现状,则相互不予理睬。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都没有必要的对话。这种状况导致这些研究总是在同一个平面展开,相互没有构成一种互动的推进局面。也许这是当代中国学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很少引述同行的观点,也很少有人能够认真对待同行的观点。文坛有不少的争执和争吵,但少有认真的批评和对话。人们大都乐意采用鸵鸟政策,只要看不见对方的存在,自己就是思想领域的独行侠。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运用后结构主义方法的大多数研究者中。虽然这是一个颇为壮观的群体,也可以说汇集了当今比较有潜力的一群人。他们有共同的思想资源,但未必有相近的立场。立场如何也许并不重要,但他们之间也很少关注对方的研究状况。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他们几乎也从来不相互引用对方的观点。当然,我们绝不是说同代学者要制造一种虚假的沆瀣一气的气氛,但如此有意忽略对方的存在,也不能不说过于狭隘。


编辑推荐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浙史: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中国》:从各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发展大体上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离异”则表现为对原有主流文化的批判和扬弃。《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希望能把这一百年来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如何创立、冲突、发展以及其走向作一较客观的(当然也会带有各位作者主观性)的描述、评论和展望。本丛书共14卷,首卷为导论,其余13卷,大体按传入时间先后,每卷描述和评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派别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中国 PDF格式下载



收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