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转型(上下)
2006-1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宏强、王敬红
1117
目前,在人类社会更趋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分化重组,递升跃迁,加快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化、由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多元化社会的转化、由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化。社会转型的加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和生活形态,改变着社会的整体结构、运行秩序和发展方向。伴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作为社会重要构成的教育也必定会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部分,在社会转型的洪流中依循自身的逻辑探寻其时代定位和转型路径。社会转型呼唤和催生着教育的转型。纵观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转型是由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系统设计、渐进展开的自觉的改革实践,在这场跨世纪的重大变革中,广大中小学校长作为基础教育在基层一线最直接的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始终涌动着一股强劲的改革力量,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目标、措施在学校层面的具体落实所进行的富有成效的个性化探索,为实现教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从办学理念的更新到学校制度的创新,从新德育模式的探寻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从教育设施、技术等硬件条件的改善到更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从教师队伍建设到校长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校长引领着中小学校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改革进程,这一进程日渐清晰地呈现为学校变革由单一、局部的变革走向了学校范式的整体转型,即探寻学校由传统办学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整体转变。新时期广大中小学校长对学校转型的积极实践构成了绚丽的时代景象t为我国教育的整体转型注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小学校长》月刊--百万中小学校长的精神家园,以期刊媒体独有的话语方式忠实地记录并见证了中小学校长探索学校转型的实践进程。《中小学校长》自1995年创刊以来,与全国中小学校长携手同行,作为中小学校长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的交流平台,作为中小学校长政策咨询、理论求索的思想园地,作为中小学校长办学经验、治校风采的展示窗13,她记录了中小学校长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革新求变,探索校本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实践,展现了中小学校长探索学校转型的多姿多彩的生动图景
《学校转型》撷取《中小学校长》精华内容,重新梳理整合,集结出版。《学校转型》共分上下两册,由八部分组成,分别是:办学理念篇、治校方略篇、文化建设篇、管理创新篇、教学改革篇、德育创新篇、队伍建设篇、校长发展篇,共收录文章240余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中小学转型的最新实践与理论成果,荟萃学校转型实践经验之精华,闪耀着中小学校长改革智慧之灵光。 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学校管理水平,昭示着学校发展的未来走向。《学校转型》的出版,无疑会对中小学校长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发展模本,给予中小学校长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引领,为中小学实现全面的转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册办学理念篇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力量之源朱永新在“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指导下创新学校教育··卓立办学的四个指向··王建宗中国需要有世界著名的中学唐盛昌办学理念与理念办学·付晓秋科学·人文·个性--现代办学理念中的三要素张伟跃帮助每位学生、教师满怀信心走向明天--我做校长的感悟刘水胜和谐--教育的追求丰立以理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卞东华校长办学思想纵横谈郑林坤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访全国人大代表鲁善坤周鹊虹办学工作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黄耀学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发展刘尚义要以服务赢得学校发展姚俊义刘晓光经营学校许吉安我的“H”型管理思路王惠东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侯开良校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郭子明学校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李国龙以校为本大有可为--我当校长40年的最深体会黄书文如何办好一所高中--解读全国劳模林天伦校长的办学思想覃克良走出学校管理的误区况晨光校长治校要强化四种管理意识沈幼生爱,教育的基石魏定堑“赏识一发展”:一种崭新的教育方法崔学鸿让学生成为快乐的读书人陈 玉建设“动态的、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21世纪新型学校”--常州第二实验小学对未来发展的构想常尔实给我所深爱着的人大附小的每一位孩子郑瑞芳“破案”带给我的悔恨秦选强电灯开关为何频频被敲碎周建国治校方略篇校长的治校方略周在人新时期学校发展策略陈德华全面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祝启程我们是如何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徐秀珍北京育才学校创建示范校的探索与实践王建宗百年积淀全新跨越--广水市实验小学兴校之路杨以勇严朝云厚积有恒弦歌不辍--江苏省海门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全景扫描赵宏强高迎九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重庆一中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鲁善坤周鹊虹让学生、教师有足够时空去选择和创新--常州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第二轮教育革新计划邵兰芳李伟平“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仇忠海努力培育自主发展的一代新人翁肇桢以人为本:管理视野中的洋思模式一戴荣务实创新有所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的崛起之路孙恭恒王成江贫困地区学校走出新路--三家于镇中一心校强校纪实蒋浩伟特色·机制·品牌--邗江中学的发展战略之路徐金才以科学发展观全面统领学校工作赵宗正鲁迅小学努力做强做大马成永让生命放射灿烂的光华--水心集团学校实施“阳光工程”林成亩郑建萍华东师大一附中探索研究型的学校教育新模式孙稼麟溧水实验小学创建学习型学校韦仁健任定保苍南中学坚持走“科研兴师,名师强校”之路扬道想东风小学走创美之路见成效姜丽艳学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杨国云提高实效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任定保培养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顾文尧管建林培育办学特色高元新提升办学层次的“六先六后”策略陈顺奇建设和谐学校要协调好几种关系戴建国民办学校办学之道包祥民办学校经营之道周玉薇文化建设篇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程红兵充分认识学校文化的复杂性宋娟杨颖秀学校应该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质赵绪清全方位建设校园文化施建东校园文化的构建张根洪建设和谐校园滕永波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张颖建设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谢贵华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包春华冲突管理与学校求真文化建构查品洋在管理中弘扬人文精神牵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陈兴华上海庙行中心校文化立校形成办学新特色陈连兴江北中学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杨平黄吉元勤业中学开发“勤文化”创出学校新品牌沈慧文李兵以人为本构建“e绿”校园陈光校园文化建设要有系列性--加拿大安大略省学校考察有感姚斌管理创新篇管理转型究竟“转”什么邹伟辅以管理创新促学校发展刘世国管理创新的三个视点游家水增强管理的有效性祁伟君运用动态平衡思想构建学校管理体系汪理智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姚灶华“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启示陈宗炫“双因素”激励理论与学校管理改革刘昌斌尝试情智管理孙双金走向智慧管理吴兴平周卫东无为而治不妨一试郭安南深刻理解校本管理的意蕴杨满学校管理的人格化趋势--滕永波宋文胜学校管理中的“情”与“法”陈海金学校管理要解决好体制、机制和导向问题李建飞“五以”并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金崇奋学校管理的“三模块”“四境界”李志成邹施凯
和谐--教育的追求和谐教育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致力于精心雕塑孩子的心灵,培养与自然、社会、学生身心发展相和谐的人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和谐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也是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某一时期的和谐,也是学习阶段全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教与学的和谐,也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不仅是校内各种教育的和谐,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和谐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和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和谐教育就是要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一、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明天培养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观念必须随之转变。我们认为,教育既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也要按人的个性特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来培养人。这两者虽然是相对的,但又是相互依赖的,只强调哪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应对社会需要和个性发展都予以重视,遵循一般要求与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观点来培养人才,创设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革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使中小学教育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小学校长》精华本--《学校转型:世纪初中国校长的探索》一书经过我社编辑人员一年多的辛苦努力,终于要付梓出版了。本书是应广大读者要求,围绕“学校转型”主题集结《中小学校长》相关文章之精粹编纂而成,是为答谢多年来关爱支持《中小学校长》刊物的各级领导、特约通讯员、读者献上的一份“力作”。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是以《中小学校长》新世纪以来的精华内容为依托,以中国校长探索学校转型的实践进程为主线,故题书名为:《学校转型:世纪初中国校长的探索》。由于所选文章涉及面较宽,体例不一,内容庞杂,寻求一个科学合理的编排体系实属不易。我们本着方便读者参考查寻、易学易用的原则,对所选文章进行了精心审读,经多次研讨,最终决定将全书分为八个部分:办学理念篇、治校方略篇、文化建设篇、管理创新篇、教学改革篇、德育创新篇、队伍建设篇、校长发展篇。每一篇都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精心编排,力求让读者在清晰的逻辑线索中概览新世纪初我国中小学校“转型”的全貌。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书所收录文章的部分作者其职务、或其所在单位、或其单位名称业已变更,但本书并未对其作进一步的考证,而是出于尊重历史,见证“转型”的考虑,完全保留了文章原载出处的全貌。希望这点能得到作者、读者的理解和认同。本书是我社全体同仁共同努力、协作攻关的劳动成果。杂志社社长赵宏强主持了本书的创意策划、栏目设置、目录编排和统稿把关工作;《中小学校长》执行主编孙恭恒指导并参与了文章的初选工作;我社编辑王敬红对本书文章的遴选、甄别、排序以及编排工作的统筹协调承担了主要任务;编辑杨雪翠、刘娟参与了文章的遴选和编校工作,编辑董孟怀、王林、张瑾琳等参加了书稿的编校工作,文印人员梁京京、郭月红、梁惠芬、杨家杰等参与了本书的录入、排版工作。
《学校转型》是以中国校长探索学校转型的实践进程为主线,集结《中小学校长》新世纪以来相关文章之精粹编纂而成。是《中小学校长》为进一步关注和推进中国学校转型的伟大进程,并答谢多年来关爱支持本刊的各级领导、特约通讯员、读者献上的一份“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