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药理学

刘耕陶 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耕陶 主编  

页数:

1048  

前言

再版前言1993年宋振玉教授和我共同主编“当代药理学”一书,主要目的是为药理学专业研究生提供一本内容较丰富、题材较新颖的药理学辅助材料。执笔者们所撰写的内容基本上能反映当时药理学的水平。时隔15年,生命科学飞速发展,药理学也日新月异,内容日益广阔,“当代药理学”原书内容已远远不能反映当前国际药理学所取得的新进展。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先生多次与我联系,希望我能主编第二版“当代药理学”。宋振玉教授已九十高龄,不便增加他的负担,我就斗胆答应承担这一任务,诚邀国内有关专家、学者鼎力相助,请他(她)们于百忙之中,结合各自熟悉的学科领域及国际上的新进展,撰写有关篇章。本书与原书相比,由原来的40章扩增至64章,字数从75万字增添至200万字,在内容和题材方面可以说更能反映“当代”一词的含意。药理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作用和作用原理,以及机体如何处理进入体内的药物,因而内容广阔。既要汲取生命科学、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自身,又要紧密联系现代药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与药学,特别是新药临床应用之间起桥梁作用。反过来,药理学又可促进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相互渗透,发展不已。故药理学又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对我国药理学界来说,一方面要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同时又在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肩负着重任。培养高素质的药理学人才队伍包括教学和科研人才是完成上述重任的关键之一。本着上述认识,主编本书的目的在于力求能为读者提供一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有明显更新的新版“当代药理学”,供从事药理学教学和研究者,以及研究生、临床医生、药学人员及其他有关的基础医学工作者参考。殷切希望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以备再版时补充修正。此次本书的执笔者们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学科,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教授(研究员),还有青年学者,他们为本书的撰写付出了辛勤劳动,使得本书能以付梓,在此对他(她)们谨致衷心感谢。最后,感谢张建军研究员和孙华博士在组织编写本书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刘耕陶2008年1月

内容概要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作用和作用原理,以及机体如何处理进入体内的药物,因而内容广阔。既要汲取生命科学、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自身,又要紧密联系现代药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与药学,特别是新药临床应用之间起桥梁作用。反过来,药理学又可促进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相互渗透,发展不已。故药理学又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本书的目的在于力求能为读者提供一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有明显更新的新版“当代药理学”,供从事药理学教学和研究者,以及研究生、临床医生、药学人员及其他有关的基础医学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刘耕陶,生化药理学家。率先在中国从事抗肝炎药及肝脏生化药理学研究,30年来先后与同事们合作创制成功两种治肝炎新药联苯双酯和双环醇,联苯双酯被收载入1995年版中国药典,国内有多家药厂生产,并向韩国,印尼,埃及,越南出口。又研制成功新一代治肝炎药双环醇,临床效果优于联苯双酯。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药理学基础 第1章 药物作用的分子基础 第2章 受体药理学 第3章 基因克隆与分子药理学 第4章 细胞内信使系统与药理学研究 第5章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药理生物信息研究 第6章 生物毒素药理学第二篇 药物代谢 第7章 药物代谢酶及调控 第8章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 第9章 手性药物代谢 第10章 药物的肝外代谢 第11章 药物转运体 第12章 药物代谢的途径  第13章 遗传药理学第三篇 肿瘤药理学 第14章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第15章 抗体药物与肿瘤靶向治疗 第16章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第17章 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方向 第18章 微管蛋白与抗癌药 第19章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第20章 肿瘤的免疫防治策略 第21章 肿瘤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  第22章 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第四篇 心血管药理学第五篇 神经精神药理学第六篇 抗炎免疫药理学第七篇 抗感染药理学第八篇 激素与代谢性疾病药理学第九篇 新药药理学研究

章节摘录

第1章 药物作用的分子基础第一节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药物进入人体后,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即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深入考察该过程,可分解为三个时相,即药剂相,药代动力相和药效相,这是三个相继发生和互相影响的过程。药剂相(pharmaceutical phase)是药物在体内初始过程,这个时相决定用药的效率。药物进入体内后,经历剂型的崩解和分散以及有效成分的释放和溶解,成为便于吸收的高度分散状态,并到达所希望的作用部位。因此选定适宜的给药途径和恰当的药物剂型,并确保制剂的质量,是药剂相的决定因素。对于绝大多数药物来讲,它们的理化性质和剂型设计,应保障药物成为容易被吸收状态,并在吸收前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同一种药物剂型,由于改变赋形剂或制剂工艺,或由于精制原料药所用的溶剂不同而导致晶型的不同,都会影响难溶药物的溶出度和吸收程度,造成生物等效性(bi0—equivalence)问题,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i0—availability)。


编辑推荐

  力求能为读者提供一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有明显更新的新版“当代药理学”,供从事药理学教学和研究者,以及研究生、临床医生、药学人员及其他有关的基础医学工作者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药理学 PDF格式下载



书的质量很好,本以为赶上双11快递得慢一点,其实物流很快,价位也比平时便宜,所以心动之下就买了,没有失望,是本很好的工具书。


毕竟是第二版,比第一版改进了好多地方,补充了不少前沿方法技术


是经典的参考书,也是复习的范围,没啥说的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要是多讲一些药物更好,尤其是新药的药理及鉴别


够深度,够广度,是药学研究生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挺好的 适合研究生 但是我还是觉得七版药理教材更适合我


书的内容和质量都好,正在看


《当代药理学》第二版,刘耕陶主编,2008年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发行。全书大16开1048页200万字,内容丰富,选材新颖,是一本供药理研究生和临床医生使用的案头参考书。 时代的划分,按中国文学划分:近代1840年起,现代1919年起,当代1949年起。在词义上现代是指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人将现代等同当代。《当代药理学》内容及时反映了现代药理学进展,主要参考资料也采用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文献,显然是是点题。 本书第一版是1993年,距离今天已经15年,虽然该书评价高,很受读者欢迎,多年一书难求。但生命科学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再版肯定深受读者关注和欢迎。特别是现在的药理学研究范围日益增长,并与多学科交叉。作为研究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作用和作用原理的药理学,还要汲取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又肩负中药现代化和民族特色的用药传统,新版本这方面增补了不少新内容。全书作者87人,其中院士10人,较高的职务、职称,而且撰稿者多数是该领域学术带头人们或代表人,熟悉情况,了解进展,保证了书的质量和水平。主编根据作者特点指导写作内容和要求,突出重点,发扬特长。新版本由原40章,增至64章,字数由75万增加到200万。该书是选择专题撰稿,重点突出,有侧重的浓墨重彩或者一笔带过,有的着重受体,有的着重基因,有的着重药物代谢,有的着重临床采用治...疗。撰稿方法不同于普通教科书的格式,面面具到,总论各论老一套。对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给予了复。缺点是没有附一个主题词和药名索引,使查找方便。(姚新民)《当代药理学》简介 阅读更多 ›


不错,内容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