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艺术史的视野

曹意强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

曹意强  

页数:

641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结集的48篇论文,原刊于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术》。这些论文阐述了美术史与人文学科的互动关系、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外艺术史学的发展,以及欧美艺术史的现状与趋势。世界学术领域发展表明,艺术史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人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视角说明,美术史的研究不仅没有充当其他人文学科的配角,而且为整个人文学科提供了新工具,揭示了新层面。瓦尔堡和潘诺夫斯基运用图像解读艺术深层的思想和文化涵义,其图像学方法开启了现代符号学研究;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为文学和音乐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和描述模式;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研究给现代科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哈斯克尔和T•J•克拉克对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新侧面,而新艺术史家注重女性主义研究也为社会学探索开辟了新的途径。艺术不仅是人类的审美创造,而且也是我们理解世界、理解历史、理解思想的重要模式,艺术关乎人类的观察方法,其观看的历史即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历史。美术史家的任务并非像我国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只是描述图像的表面内容,恰恰相反,它是揭示图像背后的观看方式与思想意义的学科。我们希望本文集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美术史的真正意义。

内容概要

  《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结集的48篇论文,原刊于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术》。这些论文阐述了美术史与人文学科的互动关系、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外艺术史学的发展,以及欧美艺术史的现状与趋势。世界学术领域发展表明,艺术史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人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文从不同的视角说明,美术史的研究不仅没有充当其他人文学科的配角,而且为整个人文学科提供了新工具,提示了新层面。瓦尔堡和潘诺夫斯基运用图像解读艺术深层的思想和文化涵义,其图像学方法开启了现代符号学研究;沃尔夫林

书籍目录

前言序——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第一部分 艺术史与人文科学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人文科学的危机和艺术史的前景历史及其图像图像与历史——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图像证史”——两个文化史经典实例:布克哈特和丹纳艺术史与“情境分析”——波普尔的客观理解理论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意义艺术创作的环境视觉文化分析模式视觉习惯与文化——巴克森德尔的《意图的模式》第二部分 欧洲艺术史学批判的艺术家德国哲学与艺术史——从康德到施奈瑟尔“艺术史这父”——读G•W•F•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贡布里希对黑格尔主义批判的意义作为认识活动的视觉艺术形式创造——康拉德•费德勒与近代德意志艺术史科学里格尔的艺术史概念沃尔夫林与新康德主义美术史英国艺术史的成长和它从欧洲获得的益处达卡维尔:18世纪欧洲的冒险家与艺术史家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阐释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三个概念图像志论艺术与鉴赏第三部分 新艺术史新视野中的欧美艺术史学(导论)巴克森德尔的艺术史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现代主义、图像与符号学艺术史的独特界面——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观述评第四部分 中国美术史学美术史研究与中国画发展艺术创造与慧悟价值——中国美术史研究答问中国绘画史方法论美术研究的方法论:受控的资料阐释库与想象实验室中国美术文献研究的学科定性及命名中国绘画史研究中的一些陷阱元代绘画研究综述《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导言对日本学者搜访著录海外中国古代绘画工作的介绍与评估从传统绘画史到现代艺术学史的转变——张彦远、郑午昌与滕固的绘画史写作方法之比较近代历史科学对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写作的影响陈寅恪先生与中国“艺术史学”滕固和中国美术史的现代写作模式古代画学史的超稳定结构——《历代名画记》浅析壬申札记张彦远、郑午昌、滕固美术史研究方法比较《夏山图》——方闻绘画史方法得失辨《金石萃编》卷二十中所见中国艺术史方法论附录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后记

章节摘录

三、丹纳与“图像证史”布克哈特的《文化》一书发表之初,学术界反应冷漠。丹纳独具慧眼,盛赞此书“令人羡慕,是一部全面论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哲学著作”。1864年秋,丹纳开始在法兰西美术学院讲授美学和艺术史,其《艺术哲学》即根据讲稿笔记汇编而成。是年,他刚从意大利回到巴黎,准备出版两卷本《意大利游记》。丹纳的意大利之行,其目的是考察历史,与美学探究的意图截然相反,诚如他在致母亲的信中所说:“我立志要以绘画而非文献为史料撰写一部意大利史。”丹纳能别具慧眼地赞赏布克哈特的《文化》,也许就在于他充分体会到了其“图像证史”的魅力。在丹纳看来,图像证史是现代历史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他将布氏的著作和自己的研究分别称作历史和艺术哲学。而正是出于同一原因,布克哈特也很欣赏丹纳尚未完成的《当代法国之起源》,将之誉为“文化史的杰作”。”17世纪以降,意大利之旅乃是欧洲精英教育的必修课。意大利残存的古罗马文明,传世的艺术杰作,以及美丽的自然风景,皆是欧洲天才作家思想和想象力的源泉。他们的造访,产生了丰富的旅行手册,其中不乏介绍意大利艺术之作。而19世纪艺术史经典作家无不承认,他们得益于这类手册。然而,丹纳撰著《意大利游记》,并非想为游记传统增添新作。出发前,他已构想了其日后在《艺术哲学》中所阐述的理论,即主宰艺术创作的“人种”、“气候”和“时刻”三个制约因素。亲临意大利艺术发源地考察艺术,使他能在实地验证自己的三要素理论。

后记

值此书出版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中国美术学院学报《新美术》历任主编,已故著名画家和理论家金冶是《新美术》的创刊主编,他和杨成寅教授、已故沈润棠教授借助《新美术》,率先在国内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艺术,尤其是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绘画。肖锋院长和潘公凯院长相继任主编后,继续以开放的胸怀,注重介绍中西美术作品及其研究成果。许江院长分管《新美术》后,全力支持我们将刊物办成更开放的人文科学杂志,所刊用的文章从美术扩展到了思想史。前任主编范景中教授博学洽闻,贯通中西,以卓越的识见,在《美术译丛》(原《新美术》姐妹刊物,现已停刊)系统地译介了西方美术史的经典成果,以期刺激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其努力奠定了《新美术》的基本办刊思路。在近十几年里,《新美术》不但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各届领导和全体师生的支持,而且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关注,不少国际知名学者专门为本刊撰稿,这极大地提升了刊物的学术性。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在编辑本书过程中,石炯、王爱红、朱平、叶玉、洪潇亭、黄丽莎、李秀雪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社长傅新生和编辑章腊梅为本书的出版也做了大量工作,谨表谢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艺术史的视野 PDF格式下载



专业好书,值得一看。


内容全面,参考价值高


论文集,有几篇是我需要的文章。整本书总体编校质量较差。综合来看,价格太贵。不过快递还是很给力的。


  该书良莠不齐。一本书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所属的五官。有深浅,渐进,密度。广度。你或者作为脚手架存在,或者作为范式存在。但这本书不具备这样的功能。而且非常明显地汉语学者和洋学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有问题意识。且是作为一个老老实实的手艺人存在的。你在汉语学者身上找不到这些。他们想起到领路人的作用。但常常感觉到他们对文献的生搬硬套和左冲右突的吃力。看一个文章的好与不好就看他自身的文字同引用文字的区别。如果文字进入一种良好的生态,进入主干,支流的互动,那么这文章就做好了。汉语学者,尤其是活着的这些制作的文字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