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和她的同学们
2006-2
北京广学院
蔡帼芬
240
无
本书是同学们的精神聚会,也是毕业生、在读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无论是身处祖国各地,还是远在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同学们,当翻阅和品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也会感到一种特别的亲切与鼓舞。 他们青春靓丽,他们能说纯正的英语,他们是获奖专业户,他们是未出本部门就被用人单位挖走,他们出自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他们是传媒新势力!……鲁豫、江欣荣、李斯羽、张勇、杜丽君、张卫……从央视到凤凰卫视,都有他们的声音,从中国到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本书汇集起来的这些文章都是他们的心灵之作,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浓情与眷恋,闪烁着不断进取的精神火花。这些生动的人生事例和美好的思想情怀,对未来步入社会的同学们和媒介同行们,能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蔡帼芬 女,浙江宁波人。曾任北京广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分配到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工作。1970年至1975年任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部国际组英语节目编辑、翻译。1975年回北京广播学院任教至今。曾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多所大学进修或调研。为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教学学会理事,著有《加拿大的广播电视》、《面对镜头的瞬间——电视节目主持人》等书,发表论文多篇。
鲁豫有约十年三城路梦回广院时广院大舞台我的选择世界历史的见证者播音幕后的小故事植根土壤追求理想洋溢在青春、音乐与电波间的激情绿叶对根的情谊在路上记蔡老师与91级让向日葵尽情绽放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如果再回到从前……成长的喜悦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喜悦一串值得珍惜的脚印难忘的一课旅程中的云彩三百六十五里路在广院的摇篮里成长重担就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荣耀广播这一行是我的第一选择十年磨剑一杯酒但愿我走遍万水千山我的老外语系足球激情体育之恋我的助手生涯我与广院外语系纯净女孩杨舒
国传大舞台 许多同学打趣地说国际传播学院是“娘子军的天下”,这里不仅女孩多 ,女老师更多。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我想,有着这么一群气质优雅、 睿智精干、亲切热心、博学求实的女老师们,她们搭建的戏台一定比别人的 更加精彩。而我和同伴们作为台上唱戏的演员,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个 舞台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确实,国传的舞台是精彩的。对一个年轻而有梦想的女孩来说,它提供 了最广阔的追梦空间。我记得在大一国传举办的传统老牌节目“音乐无国界 ”汇演时,凭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好奇心,刚入学的我就急匆匆地 登上了这个舞台。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说着一口并不动人的美国英语却像 模像样地扮演起了那个羞涩的“cinderella”,与“王子”演绎一段动人的 爱情故事。 虽然事后看着录像中的我,自己也觉得实在滑稽可爱,但是我却对这段 经历,甚至此后一生都少有的与英语舞台剧亲密接触的经历记忆深刻。后来 有些大二、大三的师姐发来短信说:“小荣,真是佩服你的勇气。”她们告 诉我,说国传的舞台、广院的舞台是很难让人立足的,挑剔的广院人如果对 你的表演不够满意,会用最温柔的“纸飞机”、“小火箭”的方式让你在台 上无言以对。甚至有这样一种夸张的说法,“在广院的舞台上能站3分钟, 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就能站上30分钟。”事后想想心里还真是有些后怕, 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就愣头愣脑地冲了上去。 我终于明白,人在选择、奋斗的时候是应该具备一些大无畏精神的。最 重要的是,国传的舞台对我来说实在太具诱惑力了。后来我再一次鼓起勇气 ,带着一个大一学生的自信的微笑,站上中央电视台第三届“希望之星”英 语风采大赛的舞台,用一种诚恳、真实的状态表达自我,最终获得了北京赛 区大学组第三名的成绩。我现在的一些努力能得到大家的一点认可,我觉得 那是在国传舞台上的点滴表现累积而成的。 真的很感谢,也很庆幸自己的大学初始。人生的一个重要起飞点就能够 站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是十分珍贵与难得的,因为它提供给我的不仅是一个 展示个性的空间,更是一种历练胆识和自信的舞台。它让我更加从容地去应 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挑战。
他们青春靓丽,他们能说纯正的英语,他们是获奖专业户,他们是未出本部门就被用人单位挖走,他们出自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他们是传媒新势力!……鲁豫、江欣荣、李斯羽、张勇、杜丽君、张卫……从央视到凤凰卫视,都有他们的声音,从中国到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本书汇集起来的这些文章都是他们的心灵之作,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浓情与眷恋,闪烁着不断进取的精神火花。这些生动的人生事例和美好的思想情怀,对未来步入社会的同学们和媒介同行们,能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