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伤寒论讲义

董正华 第四军医大学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董正华  

页数:

357  

Tag标签:

无  

前言

  论日:余每臣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欺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臀蕖,精究方衍,上以瘵君规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畏全,以养其生,但兢逐柴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案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傈;降志屈节,敛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齐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附凡臀,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减,燮焉异物,幽潜重泉,徒焉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柴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炎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遂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馀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渝丧,惕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鞋》、《阴阳大论》、《胎胪檠录》,并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见病知源,若能寻馀所集,思遇半矣。

内容概要

本教材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忠于《伤寒论》原著精神,突出《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髓和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且要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继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概念准确、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注重实用,便于组织教学。

书籍目录

总论 一、《伤寒论》的成书与沿革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三、伤寒的涵义 四、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的概念 五、《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 (一)六经辨证的基本内容 (二)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三)六经辨证与经络脏腑辨证的关系 (四)六经病证的传变 六、《伤寒论》的论治法则 (一)治未病 (二)治病求本 (三)调理阴阳,祛邪扶正,以平为期 (四)明确标本,区分缓急 七、《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二)了解文法特点,弄清字词含义 (三)熟读背诵原文,领会精神实质 (四)以六经病为纲,以方证为目 (五)学以致用,联系临床实践 (六)适当参阅注本,结合现代研究各论 辨治总纲  一、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二、辨寒热真假  三、辨传变  四、变证治则  五、病愈机转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一)太阳中风    (二)太阳伤寒    (三)太阳温病   三、太阳 病愈期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太阳病经证    (一)中风表虚证     1.桂枝汤证     2.桂枝汤禁例     3.桂枝汤证兼证      (1)兼经输不利证      (2)兼肺失宣降证      (3)兼阳虚漏汗证      (4)兼胸阳不振证      (5)兼气营两虚证    (二)伤寒表实证     1.麻黄汤证     2.麻黄汤禁例     3.麻黄汤证兼证   (1)兼经输不利证   (2)兼邪迫阳明证 ……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附录

章节摘录

  总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它成书一千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被后世医家称之为“师表万世”之经典、“方书之祖”、“活人书”。自唐代以来,就被奉为研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国际上,《伤寒论》对朝鲜、韩国、日本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中医药热”。因而学习研究《伤寒论》对继承和弘扬中医学术理论,促进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医药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伤寒论》的成书与沿革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张仲景,其生平史书记载甚少,晋、隋史书中唯见其名,至唐·甘伯宗的《名医录》中始有小传。张仲景生卒年代约为公元150~219年,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据北宋·林亿等所作《伤寒论序》中,引《名医录》云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伤寒论讲义 PDF格式下载



此书个人觉得不怎样,继承了历代教材编写程序,可以说没啥突出的个人观点。和其他教材一样,不建议看。


用医古文写的,才叫中医经典嘛!解释到位,中医必读!


这本书非常好,很多地方都缺货,足见其热销程度


内容详细,容易理解,很好,很喜欢


书很好,是正版的。刚好可以用上!


就是发货速度太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