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奥林匹克中华情

吴经国 苏州大学
出版时间:

2005-10  

出版社:

苏州大学  

作者:

吴经国  

内容概要

  本书是吴经国先生回顾了结缘体育并步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神圣殿堂的非凡历程,记录了他亲身参与一系列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重大事件的辉煌瞬间,再现了国际体育运动中一个个动人心弦的场景。那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奥运场外的竞技,奥运场上的花絮,一经亲历者娓娓道来,无不令人或悠然神往,或怦然心动,使人产生强烈的兴趣。

作者简介

  吴经国,祖籍苏州,1946年生于重庆,曾就读于东海大学、牛津大学建筑学院、利物浦大学。1982年任国际业余拳击协会执行委员,1986年任国际篮球联合会女子委员会委员,1988年任国际奥委会委员,1989年以来先后任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和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台北奥委会副主席。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惟一一位建筑专家,在奥运场馆设计、建设与评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吴经国同时兼任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受国际奥委会之托担任工程建设组的召集人。他投身于奥林匹克教育与文化事业,积极推动两岸体育交流。他还是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小与体育结缘 一、在游戏中长大的童年 二、父母的教育受益终身 三、初识篮球运动第二章 难忘篮球生涯 一、转学建筑 二、成为学校风云人物 三、篮球味十足的当兵生涯第三章 留学英伦 一、难忘的打工经历 二、熟识英国文化 三、人生的第一个关卡第四章 步入奥林匹克殿堂 一、率英国篮球队到台湾 二、在沙特面临的挑战  三、接棒人的考验。 四、突如其来的"口试" 五、第二项考验  六、候选而不竞选 七、提名国际奥委会委员 八、"国际奥委会主席杯" 九、宣誓就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第五章 两岸体育界的第一次接触 一、打破僵局之旅 二、萨马兰奇的苦心 三、体育与政治第六章 开启两岸体育交流之门 一、深具历史意义的"处女之航" 二、抉择时刻 三、完成历史性任务 四、问心无愧 五、合作是未来要走的路第七章 1993年北京申奥的"一票之谜" 一、打开另一扇窗 二、两大投票考虑因素 三、决战蒙特卡罗 四、投票结果揭晓 五、揭开"一票之谜"第八章 花招百出的奥运会申办权之争 一、商业化的奥运会 二、经得起考验的操守 三、历史的见证 四、各式奇招异数 五、投其所好的行程第九章 盐湖城事件--国际奥委会最深沉的痛 一、盐湖城二度申办冬奥会 二、"宫廷政变" 三、决定委员们的去留 四、彰显魄力的改革第十章 奥运会经典之作--完美的悉尼与梦幻的雅典 一、设备一流的悉尼奥运会 二、观光型态的竞赛文化 三、"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四、服用禁药事件频传 五、"禁药奥运"的阴影 六、雅典,意想不到的精彩演出第十一章 2008年奥运会花落谁家 一、新北京、新奥运 二、花都巴黎 三、卷土重来的多伦多 四、大阪的难题 五、三探申办权的伊斯坦布尔第十二章 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与两岸合办奥运会的协商 一、会见陈水扁 二、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 三、协商两岸合办奥运会 四、期待以体育跨越政治藩篱 五、竞选流程 六、"密使"传言第十三章 北京申奥圆梦莫斯科 一、萨马兰奇的告别演说 二、精彩的现场陈述 三、见证历史喜极而泣 四、积极拉票从不邀功 五、搭起两岸合办奥运的会谈桥梁第十四章 向北京奥运会建言 一、协调委员会的工作 二、搞好场馆建设 三、推动文化奥运 四、看到奥林匹克的新希望第十五章 将武术推向奥运会 一、将武术推向奥运会的攻防战 二、国际奥委会的"倒阁"危机 三、特别提案 四、破除武术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第十六章 为两岸体育交流而奔走 一、破冰之旅 二、从中华民族的利益着想 三、为北京两次申奥加油 四、与大陆体育界人士的友谊第十七章 最卓越的国际奥委会主席 一、"萨皇"的黄金时代 二、"萨皇"的关爱 三、令人怀念的奥林匹克第一夫人 四、"萨皇"不为人知的一面 五、历史自有评断第十八章 谁是下届奥林匹克大家长 一、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特殊性 二、谁是下届国际奥委会主席 三、主席人选影响深远第十九章 选出国际奥委会新掌舵人 一、罗格顺利当选 二、失败者的反应 三、萨马兰奇病倒第二十章 国际奥委会的罗格时代 一、新主席的新举措 二、奥运会酝酿新的改革 三、罗格的"开源"新招 四、组织的精简与改革第二十一章 领略各国领导人的风范 一、英国女王避免握手 二、喜爱运动的瑞典国王 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的热情奔放 四、拘谨的日本天皇 五、喜好吟诗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六、有着迷人魅力的克林顿 七、平民女总统阿基诺夫人 八、历任韩国总统 九、性格截然不同的澳大利亚总理 十、喜爱足球的阿根廷总统梅内姆 十一、法国总统密特朗、希拉克 十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梅杰 十三、历经沧桑的南非总统曼德拉第二十二章 风格独特的国际奥委会大家庭 一、国王开门 二、资历最深的委员卢森堡大公 三、获得奥运会金牌的希腊逊王康斯坦丁 四、个性十足的安妮公主 五、最有身价的单身汉 六、比利时亲王梅洛德 七、列支敦士登的公主诺拉 八、缺席大王 九、荷兰王储欧瑞 十、墨西哥的传奇人物 十一、霸气十足且颇具争议的内比奥罗第二十三章 世界运动名将的英姿风采 一、NBA明星如云 二、与高尔夫球名将搭档 三、敏捷"黑豹"--卡尔·刘易斯 四、体操选手李宁 五、乒乓球好手邓亚萍第二十四章 纵横四海难忘体验 一、难忘的"美食"经历 二、天堂牛肉 三、特制的蛋炒饭 四、不同感受的美景体验第二十五章 充实而充满情趣的生活 一、忙里偷闲看电影 二、全家人难得一聚 三、嗜好收藏奥运会纪念品出版者的话

章节摘录

书摘第一章 从小与体育结缘 常有人问我,做一位像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样专业的“体育人”是什么滋味?我总是强调,自己只是一位“使者”,忠实地把国际奥委会所追求的推动世界和平的五环誓约的精神尽可能地散播出去。其实,体育活动本身就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和平种子,它能够跨越种族的藩篱和权力的争斗,借由运动将人们紧密地结合起来。而能够将五环精神的真谛表达得最透彻的,莫过于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了。 就在三年后,第一场在中国的土地上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登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又兼有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我对于自己在这场世纪体育盛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更深的期许。就像我多年来努力推动两岸体育交流,期盼借由体育打破两岸的隔阂,使中国人能真正团结在一起的心情一样,我衷心盼望两岸运动员也能让奥林匹克的精神在北京奥运会上有完美的诠释。 值此重要时刻,我不禁回忆起自己成为专业“体育人”的过往,一切都像是命定似的,我必须在历史的洪流中,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一段段重要的记录。回忆匣子慢慢开启,就像贝托鲁奇的电影一般,优雅而丰富。 一、在游戏中长大的童年 有温泉乡美称的重庆北碚,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1946年阴历1O月18日,我就出生在这儿。那时抗战胜利没多久,父亲吴逢祥先生还在国民党的军队里服务,母亲李才杰女士则在学校担任教职,带着我和姊姊一同住在北碚。由于我是家中第一个男孩,再加上和我相差才两岁左右的姊姊在我出世不久后即因罹患传染病而早逝,丧女之痛成为母亲心中的一大憾事,因此,父母亲从小对我格外疼爱,对生活起居的照顾特别周到。 而我的出生也是父亲津津乐道之事,父亲后来告诉我,我这一生注定要与体育结缘,做一个终身的“体育人”。还在娘胎时,我就很不安分,有着好动的本l生,母亲老是讲:“这孩子动得厉害,我看将来可能干上体育这行当。”我不只在娘胎里是个好动胎儿,据说,母亲已怀胎十月,该是我呱呱落地的时刻,却迟迟没有动静,赖在母亲肚子里,非得要母亲挺个大肚子,在家附近的操场快走了两圈,回到家中后才有动静。我就是这样经过剧烈运动后,才甘愿出生的。这段奇妙的经历,父亲每回都像说笑话般讲起,逗得全家人大笑。母亲更说:“或许经国和体育的渊源,从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了!”每次回想起这段记忆,我都不禁要赞叹造物者的神奇,该走哪一条路,一切都像命中注定似的,就像我从建筑领域迈向体育领域的奇缘一般。 1947年底到1948年初,我随父母从上海乘船到了台湾高雄,在凤山的黄埔新村定居。凤山是陆军军官学校所在地,我童年的幼稚园常常为军歌声与号角声围绕。幼时,母亲相当宠我,凡事总顺着我。有一回,见到有人卖羊,我坚持要买,拗不过我的要求,母亲只好为我买了一只。我为小羊取了“姆姆”的昵称,放学回来牵羊在操场上遛达,更是每日必做的。就在我三岁时,有一次我和小羊玩着玩着,小羊却不慎掉进一口枯井里。对年幼的我来说,那枯井深不见底,像要把人整个吸进去一般,真是吓人。只见小羊奋力跳着,却怎么也出不来。我又急又怕,满脸泪痕,真怕小羊就这样死掉。 小羊在井底不停地哀嚎,声音愈来愈大,总算惊动了附近的邻居,赶来帮忙营救小羊,费了很大劲,终于把小羊救了出来。我抱着惊恐颤抖的小羊,心想再也不来这枯井边玩了。小羊后来开始繁殖,从一只羊慢慢变成一群羊。羊愈养愈多,父亲说,家里实在容纳不下这么多羊,就统统卖给了军队。我从此再也没有养过羊了。 黄埔新村有我许多快乐的童年回忆,我还交了很多幼时的玩伴,两个弟弟则先后在风山出生。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调到台北,我们家也从凤山搬到台北,住在台北成功新村,那是台湾最大的一个“眷村”(军眷居住的地方)。那里以前都是平房,现在全变了,平房已拆光,全部改建成高层公寓楼了。 眷村的生活充实而有趣。每天傍晚,家家都搬出椅子来,坐在院子里聊天。大人们聊天,小孩们就闹成一团。我们最常玩的游戏是“官兵抓强盗”,每天玩都不腻。我们住在一巷和二巷的小孩儿各组成一个团队,因为我在家里排行老大,年长一点,所以伙伴们公推我为“大王”,一把木剑佩戴在身上,率领伙伴们成群结队地游行,甚是威风,却也童趣十足。 说起来,读小学我算是提前入学的“资优生”,不到六岁就去台北师院附小念小学。北师附小是当时台北仅有的三所推广国语运动的小学之一,上课必须讲国语,不准讲当地的闽南语。我在那里受到国语的严格训练,所以现在可以讲比较标准的国语。这所学校的入学考试很严,是当时比较难进的学校。入学第一关就是检查身体。我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比较瘦弱,加之入学又早,体重根本达不到入学标准。母亲偷偷拿了两块石头放在我裤子口袋里,我站在磅上一称,总算过了这一关。 北师附小教学条件优越,师资也非常好。一位林姓女老师带了我们六年,她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慈爱,对我们的影响很深,到现在我有时还会去看望她。P1-5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奥林匹克中华情 PDF格式下载



两岸情深,勇往直前


非常好 支持当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