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

王萃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

王萃  

页数:

26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在当前国际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本人作为中国音乐学者的独特视角,对武满彻不同时期作品的和声语言及其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武满彻个性音乐语言进行整体性的研究,追踪作为20世纪现代作曲家武满彻对西方音乐,特别是对法国“印象派”音乐和声技法的继承与发展轨迹;探寻作为立足于本民族传统音乐土壤的日本作曲家的武满彻,在世界音乐语境中对民族传统音乐语言元素的吸收与创造。另外,借助于东西方的相关作家和作品的纵、横向联系与比较,并与其所处的独特文化、审美背景相结合,力求勾勒出武满彻在其所处时代的历史定位,从而对武满彻和声技法的发展脉络予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认识。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生平简介与创作分期 第五节 武满彻音乐风格简述 上篇 武满彻的和声技法 第一章 武满彻作品中的音组织结构 第一节 音列 一、三音列——动机式音列 二、四音列 三、五音列 四、六音列——全音音阶 五、七音列 六、八音列——梅西安有限移位调式 七、十二音音列 第二节 音列的多重复合 小结 第二章 和弦结构 第一节 带分裂和弦音的三度叠置 第二节 以四度为基础的叠置和弦 第三节 音列纵和性和弦 第四节 分层和弦 第五节 附加音和弦 小结 第三章 和声序进 第一节 和声的动机与主题 第二节 影响和声进行的几个因素 一、重复状态中的和声变异 二、低音进行 三、中心和弦 第三节 和弦之间声部进行的特点 一、平行式 二、平滑式半音推移 三、模进式进行 第四节 段落间的和声布局 一、终止和弦的习惯用法 二、远距离功能性呼应 小结 第四章 织体构成 第一节 主要织体形式 第二节 低音声部 一、游移和分离 二、持续低音(中心音) 第三节 织体层化 一、自律性部分移位 二、限定音高的场 第四节 协和三和弦的隐蔽用法 小结 第五章 音响的色彩与张力 第一节 音程数量与和声浓度 第二节 透明和声音响的处理法 一、密集音响的缩略和精简 二、八度或同度音的插入 三、不协和音程的宽排列范式 第三节 声部排列与音域调配 一、声部的数量总体上渐次递减和递增 二、单一声部以音程为单位渐次宽展和紧缩 小结 中篇 三首作品的综合分析 第六章 《妖精的距离》 第七章 《鸟儿降落在星形庭院》 第八章 《祈祷》 小结 下篇 纵横向的影响与比较 第九章 20世纪和声技法概述 第一节 广义的调性原则与纵向和弦结构的高度自由化 第二节 对协和与不协和概念的认知 第三节 音响关系的逻辑性统一 第四节 和声色彩的本质及表现 第五节 通往20世纪后三分之一时期的和声技法的新道路 第十章 德彪西、梅西安的和声思维对武满彻的影响 第一节 武满彻与德彪西 第二节 武满彻与梅西安 第十一章 武满彻与同时代日本作曲家及传统音乐的联系 第一节 武满彻与同时代日本作曲家 一、武满彻与三善晃 二、武满彻与黛敏郎 第二节 武满彻与日本传统音乐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武满彻音乐作品目录 附录二:音阶一览表 附录三:20世纪日中部分作曲家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武满彻(Toru Takemitsu,1930~1996),20世纪日本现代作曲家。武满彻继承19世纪末以来法国音乐的艺术风格,在20世纪诸多创新技法,特别是在德彪西、梅西安、约翰•凯奇等作曲家的音乐观念与技法的影响下,结合东方民族的审美意识,加以融会贯通,开创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音乐世界。作为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东方作曲家,他具备与生俱来的超群感知力、不拘一格的叛逆性格、独立而成熟的文化观念、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与众不同的声音理念及贯穿始终的音响逻辑,以非凡的天才引领日本音乐成功地走向世界。 武满彻自认为是在传统与现代、东洋与西洋的矛盾中实践自身存在的作曲家。透过他的作品不难发现其创作技法是西方的,而音乐内在的思维逻辑却是东方的,形成了独特的“武满彻音响”、“武满彻音调”、“武满彻速度”。然而试图用理性的体系、理论来说明这些却异常的困难,因为武满彻没有像梅西安、勋伯格等作曲家那样创立过某些技法体系,也从来没有从头至尾按一种体系技法创作过一首完整的作品,因此,他的个人风格很难用某一种风格流派来定位。他情感丰富,旋律具有鲜明的歌唱性,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是歌,而歌就是爱。”“我的作品是非常浪漫的。”毋庸置疑,他的音乐具有民族性,但不是日本传统音乐形态的直接引用,而是体现在更深层次的、多元的文化元素的抽象表达。譬如,他对速度的感觉是东方式的,表现为舒缓、自由的,多层空间的样式;他的节奏观念深受日本传统音乐美学的影响:“触”(サワリ)的表现;结合凯奇的、东方式的音乐概念挖掘日本民族音乐传统中的特质,如“音之河”的音乐观念、日本能乐的“間”(MA,日语称谓,意为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一种时空概念,有间隔、空间的意思。武满彻的解释是:“不仅是时间的观念,而是形而上的、空间性的东西,应该是非常具有哲学意味的词”),具有区别于西方音乐美学概念的东方要素。他的结构形式不拘泥于西方的逻辑概念,以致于一些循规蹈矩的理论家们面对他的作品文本无所适从,而他的理论是:“我的音乐形式是音自身所要求的自然形式。”他崇尚自然、树木、河流、大海、庭园,这些来自自然元素和冥想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他是神秘主义者,对梦境、星座、数字、禅道、宇宙充满好奇,一贯地孜孜探寻未知的神秘世界;他睿智,能够在多维度的文化时空任意驰骋,构筑独自的声音宇宙。武满彻生活的时代正处于20世纪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文化艺术迅速发展的历史变革时期,新思想、新观念纷至沓来,民族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浪漫主义、新印象主义等诸多艺术观念,在武满彻的创作中均有体现。


编辑推荐

《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 PDF格式下载



是篇博士论文.反正就是最近看了蛮多武满彻的谱子想看看理论方面的东西就买了.


喜欢现代音乐的可以研究一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