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

赵晓峰 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晓峰  

页数:

356  

Tag标签:

无  

前言

  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民间艺术创造世代承传,生生不息地在发展着,在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负载着宝贵的人文精神,给人以传统的审美教育。  记得是在一九五九年的初夏,我第一次去河北邯郸磁州窑实习,那里的民间陶瓷匠师们的创造精神留给我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当时的工作条件很差,在湿暗的窑洞里,他们在进行成型和装饰工艺,熟练的技艺引人人胜,特别是刻花和画黑花,那种富于情感的艺术表现令人叹为观止。我怀着敬佩的心情最初感受了民间艺术家的创造智慧。  后来有机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组进行“宋代定窑装饰纹样”专题临摹和整理,并听取陈万里和孙瀛洲二位先生讲授定窑瓷器的发展及其特点,我再一次领略了河北制瓷技艺的杰出成就。在以后又相继接触到唐山的瓷器、皮影、泥人以及武强的年画、获鹿的土花布等,可以说河北的民间艺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难以忘怀的,朴素无华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造型观念,塑造出的器物形态和艺术形象,给我以亲切的感觉,激发着人们的生活热情,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河北民间艺术那种淳厚率真的风格给我的印象,如同当年读孙犁先生散文的感受一样。  古老的燕赵大地孕育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反映着善良勤劳的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从专业创作设计的角度来看,民间艺术家们的根本创意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者的能动作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间艺术虽然没有成文的理论著作流传下来,而是通过口授心传,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掌握创造的观念,继承传统的设计思想和工艺思想,这是和作品同时存在的精神财富,其中的理论和方法需要认真地发掘和研究。

内容概要

古老的燕赵大地孕育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反映着善良勤劳的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从专业创作设计的角度来看,民间艺术家们的根本创意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者的能动作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间艺术虽然没有成文的理论著作流传下来,而是通过口授心传,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掌握创造的观念,继承传统的设计思想和工艺思想,这是和作品同时存在的精神财富,其中的理论和方法需要认真地发掘和研究。  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民间艺术创造世代承传,生生不息地在发展着,在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负载着宝贵的人文精神,给人以传统的审美教育。

作者简介

赵晓峰,男,1971年生人,1989-1993年于河北工业大学攻读建筑学学士学位,1993年于该校任教。1994-1997年于太原理工大学攻读建筑技术科学硕士学位,1999-2003年于天津大学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士学位。现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建筑历史及地域性古建筑文化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题,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北清代王府建筑艺术综合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利用研究(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科技期刊论文及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总序加强地域性建筑史学研究 推进河北文化大省建设(代序)绪论第一章 由远古到先秦的印迹:河北地区古建筑的滥觞 第一节 由穴居到地上建筑:河北地区古建筑的起源  一、泥河湾文化遗址——东亚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   (一)泥河湾文化遗址的发现   (二)挑战“非洲单一起源论”  二、穴居——北方最古老的居住方式   (一)天然洞穴——最早的人类住所   (二)人工洞穴与地上建筑   (三)穴居与巢居的融合 第二节 城市的出现  一、由聚落到城市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一些基本问题   (二)河北地区夏商周三代古城   (三)古城中的高台及高台建筑  二、影响先秦城市与建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   (一)原始宗教对建筑、城市的影响   (二)《周易》——古代哲学对建筑、城市的影响   (三)井田制与《考工记》中的城市模式第二章 由秦汉至隋唐的乐章:河北地区古建筑的发展与成熟 第一节 秦汉伟构  一、秦汉时期社会历史及文化概况  二、河北地区建筑历史概况   (一)经天纬地,神仙理想:北戴河秦行宫遗址   (二)朔漠雄关,拒胡卫汉:长城之始   (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陵墓建筑 第二节 乱世营构:魏晋南北朝建筑文脉的变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及文化概况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地区的古建筑   (一)古墓群:门阀士族文化的见证   (二)曹魏邺城:里坊制成熟的标志   (三)响堂山石窟及其他:佛教建筑的勃兴 第三节 隋唐雄风  一、隋唐时期社会历史文化及建筑概况  二、河北地区的古建气象   (一)佛教建筑的凯歌   (二)安济桥——桥梁史上的旷世杰作第三章 宋辽至明清的辉煌:河北地区古建筑的艺术高潮 第一节 清雅健朗,法度严谨:宋辽建筑艺术的高度成熟  一、宋辽时期的社会文化及建筑概况  二、两宋及辽金时期河北地区的古建筑   (一)辽南京及金中都   (二)单体建筑的文法课本   (三)塔影婆娑——宋辽时期的佛教建筑   (四)城防建筑 第二节 硕果累累的元明清建筑  一、社会文化概况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二、元明清时期的河北古建筑   (一)元大都与明清北京   (二)帝京之皇家园林   (三)盛况空前的佛教建筑第四章 宫殿、坛庙与陵墓:“礼”之秩序 第一节 北京故宫:中国古代宫殿的集大成者二)西陵 ……第五章 园林、府邸与民居:“居”之情致第六章 宗教建筑:“神”之所归第七章 河北地区古建筑的文化特征第八章 精湛的建筑营造技术古建筑的生命力完结了吗(代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由远古到先秦的印迹:河北地区古建筑的滥觞  第一节 由穴居到地上建筑:河北地区古建筑的起源  一、泥河湾文化遗址——东亚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  (一)泥河湾文化遗址的发现  20世纪初,人们还处在一个寻找人类起源的探索时代。当时,人类起源“非洲论”已是无可争议的论断,然而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们却从来不愿遗漏人类历史的任何一个细枝末节。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神秘东方一直被欧美知识界所注视。但直至大清王朝走向覆灭,西方的知识界(当时主要指传教士)才得以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的国策,来到这个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的伟大国度。以天津教堂为中心,外国传教士开始在华北、东北一带活动,因为他们大都是文化界人士,当然不会放过研究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  1921年泥河湾附近矗立起了一座天主教堂,其神父文森特将传教之余收集来的动物化石送交给英国地质考古学家,引起了后者的兴趣,此为西方学者研究泥河湾之始。1924年法国学者德日进在考察萨拉乌苏的途中经过张家口,与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一起考察了泥河湾地质层。通过这次考察,巴尔博写成了他的科学报告,并将泥河湾阳原县盆地内的堆积第四层系河湖地层称作“泥河湾层”,定为最具典型和标志性考古地层,即国际上公认的“第四系下更新统标准地层”,奠定了泥河湾层的科学价值和国际地位。  关于泥河湾盆地的更新世初期是否存在原始人类和史前文化遗迹,外国学者曾经有过大胆的推测,也引发过激烈的争论,均因考古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但正是这些外国考古专家、学者的一个个大胆的假想和梦想,才驱使后人为那些神秘的谜而努力求索。1930年,德日进和另一位学者皮孚陀在《泥河湾哺乳动物化石》专著中首次提出泥河湾盆地更新世初期有人类活动的可能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