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方经济大败笔

克劳斯・施梅,刘绮文,甄楠楠,夏清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克劳斯・施梅,刘绮文,甄楠楠,夏清  

页数:

244  

字数:

193000  

译者:

刘绮文,甄楠楠,夏清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关于经济成功的书籍很多。我们可以在书店的书架上找到成打的有关成功管理人员、带来巨大利润的企业策略以及快速致富秘诀的书籍。然而,事实上其中大部分都没有什么意思。各种研究已经证明,所有企业在创立以及产品开发过程中至少有80%是失败的。上亿元的资金投入到某些野心勃勃的项目中,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尽管这种惨败常常会一度引起舆论界的巨大反响,然而,与那些成功案例相比,失败者的故事在经济类文本中常被忽略。这十分令人遗憾。 这是将经济中的阴暗面呈现在聚光灯下的一场盛事。然而,本书的目的也并非对此指手画脚或者做一些所谓的深刻剖析。在以下的章节中将会介绍经济史上最重要的55个失败的案例,我想这些故事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在精确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兼顾文本阅读的趣味性,因为众所周知,幸灾乐祸之乐并非仅在经济问题上才是最刺激的快乐。

作者简介

克劳斯·施梅(Klaus Schmeh)先生1970年生于德国巴登符堡州维棱丁市,职业为软件设计师和企业顾问。早在1995年,即因特网繁荣的初期,他就为计算机杂志撰写有关信息学的特殊领域“密码学”的文章,讨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安全问题及共对因特网的重要性。在1998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主要是关于密码学与因特网的公共安全设施问题。2001年,他又发表了第二本相关的著作,但他与其说是以研究者的身份,毋宁说是以一位作家的激情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这一神秘深奥的领域,并成为这一专业的知名人物。
凭借其写作才能,从2002年起,施梅开始写作“非专业著作”,《西方经济大败笔》就是他的第一部这方面的作品。这一转向可能同因特网产业的危机有关。之后,他又着笔编著了另外两本关于西方经济史的作品《以小博大》(亦将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和《消费中的崇拜文化》。
应当指出,施梅先生不是一位经济学家,而是一位以谈话方式生动幽默地描画经济史上奇特现象的作家。谁要想从他的作品里寻找深奥的经济理论,那他一定会大失所望,然而,他在叙述经济事件的过程中,揭示了常人甚至专家忽略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使人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并产生了对经济活动的兴趣和对社会的关心。

书籍目录

编者弁言前言聚焦:没有完满结局的故事本书内容1 媒体、广告、体育、业余活动界的大败笔 潜意识造成的失败  ——乔治·哈里森与“齐风”剽窃案 媒体史上星光灿烂的时刻  ——伪造的希特勒日记 一个没有噱头的冗长笑话  ——《天堂之门 好像上帝将草染成了淡紫色  ——新可口可乐的崩溃 离题千里的广告攻势  ——“骆驼”和骆驼玩偶 系列性失手与难堪  ——柏林申奥失败传 破产者的免费啤酒  ——居特斯洛足球俱乐部的解散 普天同庆的城市节  ——闹亏空的2000年世博会 公共领域的赌博者  ——中德意志广播电台和厄瓜多尔债券 规模不明的物质大战  ——沃达丰接管曼内斯曼 离神经错乱不远  ——体育营销商国际体育与休闲公司的倒闭2 工业和贸易中的败笔 假公济私  ——新家园的没落 奥托的自选超市  ——被洗劫一空的考欧派 坠落的巨鸟  ——泛美航空公司的破产 失之大意,还是共犯,或是偏袒者  ——南方乳业破产事件 数十亿资产哪里去了?  ——金属集团的危机 一切都是小菜一碟  ——尤根·施奈德的建筑破产案 大家都睡得太死  ——巴尔萨姆案件……3 建筑业和科技业的大败4 金融业的大败笔5 新经济的大败笔

章节摘录

书摘史上星光灿烂的B寸刻 ——伪造的希特勒日记地点:德国 时间:1983年 损失金额:100万马克受害者:古尔纳亚出版社(Gruner+Jahr) 原因:刑事案件,对行使错误的判断 如果要设奖评选新闻出版史上最愚蠢的一件事,胜出者只会有一个:1983年《明星》杂志有关所谓希特勒日记的报道。在这一事件中,所损失的千万马克与其本身所造成的轰动性影响相比反而显得无关紧要了。数年之后,当赫尔穆特·迪特尔(Helmut Dletl)将这一日记事件拍成电影——由格茨·乔治(Goetz George)领衔主演时,基本上不用再添枝加叶作任何改造。事实本身已经足够荒诞了。 剧中与所谓的希特勒日记有关的悲剧英雄名叫格尔德·海德曼(Gerd Hejdemann),他在新闻类杂志《明星》从事编辑工作。海德曼——在迪特尔的影片中被格茨·乔治扮演成一个有纳粹倾向的、过分热心的长舌男——在现实生活中曾被当做是位出色的记者。真实存在的对于纳粹题材的偏好使得他与斯图加特从事军事书籍买卖的商人康拉德·库亚乌(Konrad Kujau)建立了联系,这位商人平日依靠贩卖纳粹时期遗物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某日,当库亚乌向海德曼透露一条爆炸性消息时,故事便开始了:只要能取得相应报酬,他就会献出希特勒的日记。到那个时候为止,还没有哪个历史学家知道,世上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日记存在,而此时此刻,这份宝贵的资料对于海德曼来说似乎是唾手可得。《明星》的编辑上钩了。他与库亚乌以每本8.5万马克的价格达成交易,后者要交给他其中的27本。 数年以来康拉德·库亚乌已经伪造了大量纳粹时期的物品。对此,海德曼毫不知情。长久以来,库亚乌都做着含糊其辞的解释:他提到了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几天坠落于萨克森州波纳斯多夫的飞机。据称,这架飞机机舱内装载着希特勒的私人物件,以防止它们落入盟军手中——其中就有那位大独裁者的日记。库亚乌宣称,能够通过民主德国的联系人接近这批日记。当然不是一次就能全部拿走,不过可以陆陆续续地将它们都弄到手。 事实上,这批日记当然不是库亚乌经由任何一个秘密的民主德国渠道所获得,而是在他自己的造假作坊中制造出来的。库亚乌一本接一本地伪造,总共发送了不少于63本日记。在此期间,海德曼已经向《明星》杂志社他的上司透露了此事。这些头儿最初还很怀疑事件的真实性,于是便委托国际上许多认证专家进行真伪的鉴定。后来几乎所有人对此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此事也就没有丝毫可置疑的了。1 983年4月份,《明星》向外界投出了这枚重磅炸弹:“希特勒日记被发现”,这一醒目标题出现在了1983年第18期《明星》的封面上。这期杂志很快就销售一空。在杂志内部可以读到以下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字“第三帝国的历史将要被部分改写”。 这还没有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鉴于许多历史学家从一开始就对这些日记的真实性有所怀疑,于是1983年5月在柏林材料鉴定处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查研究。这下终于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似乎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胆大妄为被证实就是一次真实发生的荒诞离奇的冒险行动:利用紫外线灯对日记本所使用材料进行的观察证明,这些疑点重重的纸张不可能是出自那个时代。其他的实验也证实,就连装订都很明显是近期才完成的。所谓希特勒的日记不仅是冒牌货,而且还是手法极为拙劣的一种。 随后所造成的损失,就不仅仅是《明星》支付的酬金了。大约上千万马克在交易后打了水漂儿。版本回收和可信度的丧失又造成几百万的损失。经历了日记事件之后,这份曾盛极一时的新闻类杂志耗时很久才最终得以恢复元气。作为该事件所引起的后果之一,《明星》的出版者亨利·纳能(Henri Nannen)辞去其职务,诸多编辑纷纷步其后尘。当然格尔德。海德曼受到了更为严厉的惩罚:他因犯诈骗罪被判入狱4年8个月,而且对其无可奈何的专业素质的质疑使得他再也无法担任记者的工作,因而至今还靠领取社会救济金度日。在这起事件中,除了记者之外,被人们鄙视到骨子里去的自然还有那些卷入其中的鉴定人,因为他们曾确认了那些日记的真实性。他们的道歉词是:给他们看的只是复印件,而且作为参照物的笔迹也是假的。 此事件中惟一获益匪浅的参与者当然就是康拉德·库亚乌了。日记丑闻中卑鄙的造假大师一夜之间成为了民族大骗子。“他把媒体当做自己帝国中的一个宫廷小丑,放置在一个古怪的哈哈镜前,”克劳迪亚·科内森(claudiacomelse)在他的书中如是写道。库亚乌享受着他刚刚获得的知名度并在监狱里安然度过了4年6个月。刑满释放后,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在公众面前亮相的机会。他出现在脱口秀节目中,组建了一个党派并且做起了流行歌手(“我是图书造假者”)。2000年11月,库亚乌死于胃癌。P6-9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一部经济生活的警示录。55种喜剧氛围的悲情体验。 你是否知晓: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里也有不少形象工程;在私营企业里也存在着领导权力的滥用;在资本市场上也曾出现过全民炒股的壮观;在社会福利经济中重大的腐败案件接二连三;在高度法制的社会里经济罪犯照样逍遥法外。 你是否了解:20世纪初美国的金融危机如何导致欧洲银行的破产;为什么第一条磁悬列车的生产国自己没有车铺设干线;德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许可证拍卖最后的标价;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财政赤字有多少;西方房产投机和IT股票的泡沫有多大。 这本书告诉我们:缺乏监督和约束同样导致私营企业的崩溃;不良投资多会引发金融危机和银行破产;让国库亏空的形象工程折腾的是纳税人的钱;经济危机将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而全球化;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重复西方经济史上的灾难。 在这部书里,读者能看到西方房产投机和IT股票所形成的泡沫,以及这类泡沫破灭后普通人的悲惨结局;能了解到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也有不少形象工程和烂尾工程,以及这类工程又是如何亏蚀国库,折腾纳税人的钱;能发现那些福利国家社会企业同部也同样接二连三地发生重大腐败案件,而经济罪犯在高度法制的社会里照样能钻法律的空子而让自己逍遥法外…… 这部书告诉读者,在西方私营上市企业中也存在领导对权力的滥用,在社会福利企业里,缺乏监督和约束的体同样导致企崩溃;它还告诉读者,在西方资本市场上也时时发生全民炒股、全民炒期贷以及房产虚热的现象,而这类不良投资引发的直接后果便是金融危机和银行破产……


编辑推荐

20世纪初美国的金融危机如何导致欧洲银行的破产?为什么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的生产国自己没有铺设干线?德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许可证拍卖最后的标价?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财政赤字有多少?西方房产投机和lT股票的泡沫有多大?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经济大败笔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