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2006-3
上海财经大学
蒋洪 编
485
无
本书的书名《公共经济学(财政学)》多少会让一部分读者产生困惑:这究竟是一本公共经济学教材还是一本财政学教材?书名本身就是想在书的封面上给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财政学就是公共经济学,二者是一回事。本来,书名可以定为《公共经济学》或者定为《财政学》。把二者放在一起,再加一个括号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以“公共经济学”来称呼这个学科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普遍;二是有种流行的看法把公共经济学和财政学说成是两种不同的学科,或者是本质上不同的理论,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在我们看来,费心地去区分二者在学术上的差别完全没有意义。在国际学术界,公共经济学和财政学是对同一个学科领域的不同称呼,使用哪个称呼并不意味着理论体系或者学术观点有什么区别。例如,著名的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在他的《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Public Finance inThleorly and Practice)一书的第一章就写道:“本书研究在混合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公共部门的经济学。”眼下被广泛使用的哈维•罗森的《财政学》(Public Finance)则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财政学,也称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仔细对照那些以公共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财政学为书名的教材,我们发现它们涉及的是同一个领域,使用的是同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讨论的是同一类问题。我们不希望读者因为本书命名为《公共经济学》就以为它是与财政学不同的课程或学科,也不希望读者看到《财政学》就以为是一种落伍的理论,可以不再关注。
《公共经济学(财政学)》多少会让一部分读者产生困惑:这究竟是一本公共经济学教材还是一本财政学教材?书名本身就是想在书的封面上给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财政学就是公共经济学,二者是一回事。本来,书名可以定为《公共经济学》或者定为《财政学》。把二者放在一起,再加一个括号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以“公共经济学”来称咱这个学科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普遍;二是有种流行的看法把公共经济学和财政学说成是两种不同的学科,或者是本质上不同的理论,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第一章 公共经济学导论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课题第二节 政府的组织体系第三节 公共部门的收人与支出第四节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本章小结习题第二章 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第二节 效率第三节 公平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本章小结习题第三章 政府与市场第一节 市场机制第二节 政府机制第三节 混合经济本章小结习题第四章 政府与消费第一节 公共产品第二节 私人产品第三节 混合产品本章小结习题第五章 政府与生产第一节 垄断第二节 生产中的外部成本第三节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四节 生产者的盲目性本章小结习题第六章 政府与分配第一节 公共提供与收入再分配第二节 公共生产与收人再分配第三节 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本章小结习题第七章 公共选择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第二节 维克塞尔一林达尔机制第三节 直接民主决策机制第四节 集中决策机制第五节 间接民主决策机制第六节 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本章小结习题第八章 公共支出的成本一效益分析第一节 公共支出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的概述第二节 公共支出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评价标准第三节 公共支出的贴现率第四节 公共支出效益和成本的测定第五节 不确定性、收入分配与成本一效益比较分析第六节 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成本效果法本章小结习题第九章 国防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第一节 国防支出第二节 行政管理支出本章小结习题第十章 文教科卫支出第一节 文教科卫支出的性质与内容第二节 教育支出第三节 科学研究支出第四节 医疗卫生支出本章小结习题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支出第一节 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保障第二节 社会保障政策的效应分析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节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第五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本章小结习题第十二章 政府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第一节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概述第二节 政府与道路交通第三节 政府与电信第四节 基础设施的生产问题第五节 政府与农业本章小结习题第十三章 税收概论第一节 税收要素第二节 税收分类与税制结构第三节 税收原则本章小结习题第十四章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第一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第三节 垄断条件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本章小结习题第十五章 税收与效率第一节 税收的超额负担第二节 税收与劳动供给第三节 税收与储蓄、投资本章小结习题第十六章 流转税第十七章 所得税第十八章 财产税和其他税第十九章 公共定价与政府收费第二十章 公债第二十一章 财政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第二十二章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一、理想的政府在怎样的条件下,一个完全由政府计划来作出安排的经济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呢? 首先,政府必须具有充分信息。它必须事前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所有因素。根据我们前面阐述资源配置效率时的思考逻辑,政府通过计划实现效率必须拥有以下信息。(1)现有一切资源的种类以及各种资源的数量。只有了解这些信息,计划者才能确定现实中的埃奇沃斯箱形图,认定资源配置的选择空间。(2)所有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了解在各种不同的产出水平上各种可行的要素组合方式,这样计划者才能了解现实经济中各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画出各种产品的等产量曲线,并确定符合生产效率的要素组合。(3)所有不同个人的偏好,即各个人对各种产品的无差异曲线。只有具备了这一信息,计划者才能设计出符合效率的资源配置方案。了解了以上方面的信息.政府才有可能知道怎样的资源配置符合生产效率、交换效率以及产品组合效率,才能够制定出与效率目标相一致的计划。作为一个理想的政府,我们不仅要假定它具有充分信息,而且还必须假定它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至少要比市场条件下获取信息的成本低)获得这些信息,否则,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政府将耗费大量的资源,可供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资源减少,从而使社会无法实现生产效率。其次,参与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所有个人都必须一心为公。充分信息只是计划机制实现理想目标的一个必要条件,当政府具有充分信息,知道怎样配置资源才能使整个社会的福利达到最大化时,我们还必须假定政府的行为目标是谋求全社会的福利,满足人们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
《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无
买了没有看,最后没用。。。不过书还不错
替同学买的。发货很快,质量不错。
很快收到了~~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