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穴位离子导入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理研究

杨翼 体育大学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体育大学  

作者:

杨翼  

页数:

146  

内容概要

  一个多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的机理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一直是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运动医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常言道,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可见科学的恢复对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效果的显现是十分必要的。多年来,运动医学研究者孜孜不断地探询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以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希望为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服务。  《中国体育博士文丛:穴位离子导入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理研究》作者在充分考虑运动训练实际的前提下,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原理,利用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针灸穴位疗法与现代透皮给药融合在一起,进行了消除疲劳的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实这种方法具有消除疲劳的效果,而且方便无创,避免了运动员对针灸的恐惧心理,适合在训练中应用。

作者简介

  杨翼,女,1973年9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现任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部副主任。1996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伤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运动医学专业教师;200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起经考核被列入学校优秀师资梯队。2004年9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功能基因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一年。迄今为止出版专著1部,参编、参译著作5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论文《Influences of Acupoint Iontophoresis on Myocardial PKC Expression after Endurance Training》于2004年8月参加雅典第28届奥林匹克体育科学大会获国际倦育科学学会发展奖(ICSSPE Development Award,全球共10人)。

书籍目录

1 概述1.1 关于运动性疲劳1.2 关于穴位离子导入法1.3 皮艇运动项目简介1.4 参考文献2 研究内容2.1 实验一 穴位皮电刺激对鼠耐力训练体能的影响2.2 实验二 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大鼠心脏结构的影响2.3 实验三 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大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2.4 实验四 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2.5 实验五 穴位离子导入对选手级皮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2.6 实验六 穴位离子导入对选手级皮艇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2.7 实验七 穴位离子导入对选手级皮艇运动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3 机制探讨3.1 心脏源性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的探讨3.2 穴位离子导入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制探讨3.3 不足之处4 研究现状与展望4.1 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4.2 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现状及思考4.3 常用强心中药4.4 中西合璧提高运动水平后记

章节摘录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素问·调经篇》说:“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日: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举痛论篇》说:“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素问·上古天真论》又说:“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指出若形劳而倦或劳累过度都能导致气耗而虚。这些论述,阐明了疲劳或劳倦等证耗损精气以致气阴两亏、阴虚生内热的发生机理,也揭示了疲劳与形体、精气以及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的密切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疲劳”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书中明确地把因疲劳引起的证候与“虚劳病”同类论述。之后,日本名医丹波元简在《金贵玉函要略辑文》中指出,“劳则必劳其精血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把疲劳证候也放在《虚劳候》条目的五劳六极七伤中论述。认为五劳者,为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劳(《千金方》中称为“疲劳”),又为肺劳、肝劳、心劳、脾劳、肾劳。巢氏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神志(疲)劳和脏腑(疲)劳的概念。在书中巢氏还指出了这些虚劳证候是由血气、精髓虚竭、脾胃气弱或肾气不足、或阴不足、阳有余等原因引起的。此书对后世医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唐·孙思邈《备急千急要方·补肾第八》在五劳中有“疲劳”之论。唐以后的医家都把疲劳证候放在“虚劳证”或“伤劳倦”中论述,还有“大劳”、“小劳”之分。明·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虚劳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精血不足,水不济火。《类证治裁》中还有“凡虚损起于脾胃,穷必及肾”的记载。明·李东垣明确指出,饮食劳倦伤为内伤不足之证,不足之中又当分饮食伤为有余,劳倦伤为不足。李氏在《脾胃论》中说:“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下流乘肾,此阴阳虚之证。”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说:“脾主四肢,若劳力辛苦,伤其四肢,则根本竭矣。或因饮食不调,或专因劳力过度,或饮食不调之后加之劳力过度,或劳力过度之后继以不调,故皆谓之内伤元气不足之证,而宜用补药也。”由此可见,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和阴阳、藏象、经络、卫气营血学说等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较深刻地揭示了“疲劳”的机理和本质,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穴位离子导入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