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初中化学疑难全解

杨国斌 南京师大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南京师大  

作者:

杨国斌  

页数:

218  

内容概要

新课程启动后,不少同学反映新课程内容广、难度大,迫切需要一套能辅导其解决学习中疑难问题的工具性参考书。为此,我社2006年组织了5位特、高级教师领衔,编写《新课程高中疑难全解》丛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很多经销单位也纷纷建议我们组织力量编写《新课程初中疑难全解》。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决定并组织了江苏省的4位特级教师联袂编写这套《新课程初中疑难全解》。 《新课程初中疑难全解》沿袭高中版实用的编排方式,每科确定200个左右的疑难问题。每个问题分“问题提出”、“释疑解难”和“疑难突破练习”三个部分。“问题提出”以一句话概括出疑难问题。“释疑解难”针对问题,从知识脉络、拓展、学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透彻讲解。“疑难突破练习”根据疑难问题,编制2~6个针对性较强的配套练习,并提供参考答案。这样的编排方式使本丛书呈现出如下特点: ◆集中破解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习的进步不仅在于掌握已经熟悉的内容,更在于探索新知,再攀高峰。本书就是要引领你去一一攻克这些难关。 ◆强力改造学习中的错题惯性。本书在讲解疑难的过程中,将为你透彻分析为什么难,为什么易错,并通过“疑难突破练习”,帮助你彻底理解所学知识,掌握知识链上的关键内容,从根本上消除错题惯性。 ◆全面总结名师的经验与秘诀。4位特级教师将他们从教以来的经验与智慧浓缩于《疑难全解》。拥有《疑难全解》,你就掌握了名师的点金术。 看到本书时,或许你已经进入了初中阶段的学习,或正准备跨入初中的校门。在茫茫书海里,发现本书,是你的慧眼,选择本书,是你对我们的信任。相信你的慧眼,感谢你的信任!

作者简介

杨国斌 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审定的湘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园丁奖获得者,江苏省中学化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

书籍目录

专题一 走进化学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区别?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3.“水滴石穿”是物理变化么? 4.“镁条能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5.“木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6.蜡烛燃烧熄灭后产生的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7.人吸入的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何不同? ※疑难突破练习专题二 空气 8.如何捕捉空气? 9.空气的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对吗? 10.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什么通常用过量的红磷? 1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中可能导致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12.空气质量级别越高是否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13.臭氧层的作用是什么? 14.如何保护臭氧层? 15.能否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  16.食品保鲜有哪些方法? 17.为什么不能用凉开水养金鱼? 1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为什么要把铁丝弯成螺旋状? 19.氧气具有“可燃性”吗? 20.物质和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吗? 21.H2O2分解制取氧气时加Mn02的作用是什么? 22.煤燃烧时鼓人的空气越多越好吗? 23.为什么某些情况下可用Na2O2提供氧气?  24.“H2O2中含有氧气”的说法对吗? ※疑难突破练习专题三 水 25.“纯净水”饮料是纯净物么? 26.用井水洗衣服为什么洗不干净? 27.电解水时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什么不是2:1? 28.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H2、02组成的,对吗? 29.什么是水华、赤潮? 30.怎样检验电解水时两极产生的气体? 31.自来水厂采用哪些方法净化水? ※疑难突破练习专题四 分子和原子 32.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33.将气态氧气压缩成液态氧时,氧分子变小了吗? 34.分子比原子大吗? 35.只含有氧元素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物吗?专题五 元素 化合价化学式专题六 化学反应方程式专题七 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八 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九 酸 碱 盐专题十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专题十一 溶液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专题一 走进化学  疑难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区别?  初中教科书上是这么阐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最本质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一般来说新物质和旧物质在状态、颜色、气味、溶解度方面等都有差异。如镁条,燃烧前我们观察到的镁条,颜色是银白色,燃烧后变成了白色粉末,这是因为燃烧后生成的了新的物质氧化镁,氧化镁是白色的。纯铁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生锈后颜色发生了改变,变成了红色,这是因为铁生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氧化铁。这都是新物质和旧物质在颜色上发生了变化的实例。又如,我们将一瓶氨气和一瓶化氢气体混合,混合前我们能闻到氯化氢、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但是混合后这种刺激性气味消失,并生成白烟,这是因为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氯化铵,氯化铵没有气味。所以这些新旧物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之一。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剧烈的现象,如发光、放热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新的物质四氧化三铁;蜡烛燃烧发光、放热,并有气体生成,也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能产生放热、发光等现象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放热发光的燃烧是化学变化,而电流通过钨丝使灯泡放热发光却是物理变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却是化学变化。判断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不能仅仅依据伴随的现象,而要具体分析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也就是说是否发生了物质组成的质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初中化学疑难全解 PDF格式下载



基础过关的同学看这个有助于拔高,从细处拿高分。


实用。。


与一般的教材、教辅不一样,特别适合查漏补缺之用。


非常满意,是我想要买的。


很适合学生的理解


不错,有些内容超纲,可能是编者很长时间没有在一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