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师职业技能素养

杨霞 等 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霞 等 著  

页数:

267  

前言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纪,是人们曾给予许多憧憬的世纪。在所有美好憧憬中,教育被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人们把对教育的希望又寄托在教师身上。因此,培养21世纪新型教师的希望理所当然地落在21世纪的教师教育者身上。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人,对两个世纪的跨度是没有距离感的。我们曾经描绘了21世纪教师的理想形象,我们当然也为培养这样的教师做出了努力。改革在20世纪背景中产生的教师教育模式,创造一个适合于培养21世纪新型教师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21世纪的新型教师是怎样的?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21世纪的新型教师应当能够培养创造这个世纪美好生活的新人。在以“专业”服务于他人的现代社会中,这样的教师一定是专业的,并且这一专业应当在现代社会的所有专业中享有特别的声誉。显然,以“专业化”来引领21世纪初的教师教育改革,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  新的世纪里,南京师范大学有了一个新型的、专业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学院,有了一批人把培养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集合成为一个教师教育的专业团队,教师教育专业作为大学众多学科专业中的一个开始成型。教师教育不再是附着于其他学科专业的活动,或是被其他学科专业淹没的一种活动,而是在大学综合性的学科专业体系中独立的、并整体运行的一种专业活动。  以“专业化”引领的教师教育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机构,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团队,使得教师专业化教育的课程第一次得以整体设计、整体实施。正是在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机构和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团队基础上,根据9币范大学培养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我们建构了本科层次的教师专业化教育课程。  我们的教师专业化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引导本科阶段的学习者确立教师专业意识,形成初步的中学教育思想,养成教师专业情感,掌握初步的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教师专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内容概要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纪,是人们曾给予许多憧憬的世纪。在所有美好憧憬中,教育被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人们把对教育的希望又寄托在教师身上。因此,培养21世纪新型教师的希望理所当然地落在21世纪的教师教育者身上。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上篇 教师的书写与书面表达素养第一章 教师的书写素养第一节 毛笔字的书写第二节 钢笔字的书写第三节 粉笔字的书写第二章 教师的书面表达素养第一节 汉字及其书写符号的规范第二节 教师常用文体的写作中篇 教师的语言表达素养第三章 教师语言表达素养基础第二节 普通话训练第二节 发声原理和发声训练第四章 教师口头语言表达素养第一节 教师口语表达基础第二节 教师口语表达分类实践第五章 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技能第一节 教师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第二节 教师礼仪下篇 教师的综合实践技能素养第六章 教师书写与语言表达技能的实践运用第一节 现代教育教学背景下的教师板书第二节 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语言表达第七章 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技能素养第一节 教学实践中的技能综合运用第二节 教研活动技能素养第三节 课外活动组织技能素养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吸气的感觉:第一,躯体发“胖”。吸气后,胸、腹、腰部都鼓鼓胀胀的,这一截好像“胖”起来。  第二,大腹部略向前突。横膈膜下降,压迫内脏,由于杠杆作用,使大腹部略微向前鼓起(注意,是自然的,不是有意上鼓肚子)。  第三,人体重心下降。坐着,会感到臀部对凳子面的压力增大了;站着,会感到重心脚对地面的压力增大了。  吸气方法对不对,吸气能力强不强,可以用这三种感觉来检验。  吸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气吸在胸腔下部(肺底),不可过浅,也不可过深。  第二,吸气要柔和、平稳,使整个胸部自然扩张,不可用强制的力量。呼吸器官各部分不能有僵硬逼紧的感觉。  第三,用口鼻同时吸气,要尽量做到吸气无声。  第四,吸气量要适度。吸得过满,会引起发音器官紧张,失去弹性。吸入气息的多少,应根据语句的长短、力度的大小、声音的高低和情感表达的要求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吸七八分满即可。  (2)呼气:双向运动,对抗感觉。吸气容易呼气难。怎样把气控制住,让它能稳劲持久地往外呼,不至于一下子泄掉,这是最重要的。呼气时必须是两股力量起作用。一股是向上向外的呼气的力量,这是发声的动力,称之为“推动力”。但是,只有这种推动力,气一下子就会泄掉,不能满足发声的需要,必须找到另外一种力与推动力相互作用来控制气息,这个力称之为“保持力”。这是一种人为的、向下向后的力量,是一种慢慢往下放、徐徐向下渗的运动感觉。在发声过程中,推动力是动力,保持力是阻力,两种力量在发声中相对抗,在运动中求平衡,两种力量较量的结果就是发声中科学的气息运动。当然,推动力是主要的,它大于保持力。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气息徐徐而出。这种气息运动状态下产生的声音,能给人以饱满、深厚、洪亮而又富于弹性、变化自如的立体感觉。  怎样才能获得这种对抗的感觉呢?关键是在呼气时要继续保持吸气状态。呼气的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依靠胸腔本身的弹性作用和胸部肌肉的力量,逐渐把肋骨拉下,使胸腔缩小;二是腹部肌肉有控制的收缩,压迫腹腔内器官向上,使横膈膜逐渐抬起回到原来位置。如果不保持吸气状态,则胸腔很快回落,横膈膜立即上抬,气息就会立刻全部泄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师职业技能素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