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

马会端 东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

马会端  

页数:

213  

Tag标签:

无  

前言

“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出版了。这是东北大学文科建设史上的一件幸事,值得祝贺。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自1994年开始招生以来,已有一批博士毕业。他们已经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文章,也有把论文补充修改成为专著出版的,但出书毕竟零散,机会也不多。文科博士论文的创新思想应当在刊物上发表,更为优秀者则应当作为专著出版。已经有不少大学出版了自己的博士文库。我们决定出版自己的博士文库,乃是步其后尘而已。我们这个博士点是以技术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因此名为“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出版这个文库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和交流研究成果,经受社会检验,鼓励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博士生教育的制度化,推进学科建设。因此。并不是每一位博士的论文都可以成书进入本文库出版,进入本文库必须经过一定的评审程序。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本文库也将把博士生导师有关技术哲学的优秀研究成果纳入本文库出版。当然也需经过评审。在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一批博士的研究成果作为专著纳入本文库出版,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这仅仅是开始。希望有更多博士的研究成果面世,这是我们的期待。

内容概要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从实用主义哲学以及分析哲学的角度对皮特“技术行动论”思想进行的解析。这里需要重新审视一些关键议题,比如技术哲学研究究竟是应该进行技术认识论的研究还是基于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技术价值论研究?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技术是一种静止的技术人工制品,还是一种行动过程?技术自身赋含价值吗?如果不是,那么技术是价值中立的吗?技术自主论、技术决定论能够成立吗?技术研究是不是应该实现“哲学转向”或“经验转向”?等等。这些议题的澄清是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研究得以成立的基础。  在这一学术研究背景下,笔者探讨实用主义技术哲学和分析技术哲学的思想来源,试图寻找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工程主义技术哲学(EPT)和人文主义技术哲学(HPT)研究中所存在分歧的整合途径。基于此本书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历史上技术哲学研究的不同传统进行梳理,厘清工程主义技术哲学(EPT)和人文主义技术哲学(HPT)研究所存在的异同,二者论争的焦点,以及目前学术研究中各自所存在的困境。然后揭示出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思想如何能够消除EPT与HPT之间所存在的分歧。  其次,针对“技术是人类在劳作”这一定义,从实用主义哲学的角度阐发其思想来源。通过对于什么是行动、什么是人类行动、什么是人类的技术行动等议题的层层分析,阐释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思想得以确立的理论所在。  第三,追溯实用主义哲学和分析哲学思想的来源及其本质含义。  第四,对“作为一种行动过程的技术”的技术行动论模型展开分析,具体阐释在一个技术行动过程中技术的要素是什么?技术要素的结构是什么?技术的诸要素是如何在行动中联系的?基础主义的符合论技术观与地域技术认识论又是如何与分析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融合的?等等。这里,本书致力于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澄清,致力于阐释“技术行动论”思想和分析哲学以及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的内在关联。  第五,本书试图通过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的方法论的探讨,厘清目前技术哲学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重大论争,比如技术与科学的认识论地位问题的论争、技术是价值中立的还是价值负载的论争、技术自主论与技术决定论能否成立的论争,等等。这种澄清对于目前国外和国内的技术哲学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揭示论争焦点的基础上,展示技术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图景。  最后。针对有关技术哲学思想的论争与批判,探究实用主义技术哲学思想在看待和认识技术中的不足。从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的“技术中立性”观点出发,通过对技术结构的哲学分析,最终提出“责任技术”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的理论归宿。  本书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实用主义技术哲学和分析技术哲学的分析,探讨各自的理论架构与互补,进而构建出一种新的技术哲学研究范式——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

书籍目录

总序主编序语摘要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背景与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重点探讨的问题第二章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的缘起 第一节 实证的工程主义技术哲学 第二节 释义的人文主义技术哲学 第三节 两种技术哲学研究传统的分歧 第四节 批判与重构: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的生成第三章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的原则立场 第一节 从分析哲学到分析的技术哲学 第二节 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立场 第三节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定位第四章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的行动论技术本质 第一节 传统技术界定的主客二分 第二节 技术行动论:新的技术解读 第三节 技术行动过程与CPR理论第五章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的方法论议题 第一节 定位技术中的哲学 第二节 技术议题分析的现实主义转向:地域技术认识论 第三节 科学的技术基础结构第六章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的困境与出路 第一节 对JC皮特思想的追问 第二节 关键议题的合理阐释 第三节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展望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现代技术文明的确立并没有从根本上给人类带来幸福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实现,相反,机器的使用却给社会带来了无尽的祸害。以叔本华、尼采、狄尔泰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人文主义者坚持以人的自我意识、主观意志以及人的存在为本体,反对理性以及通过理性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反对普遍的机械化和功利化倾向,而呼唤对人的生命自身的价值和意志的张扬。他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在技术化的社会中处于一种被压抑、被异化的地位,而应该以人的主观性对抗技术世界的机械化和客观化①。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应用的日益深入,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在史无前例的更深更广的层面凸现出来,对技术进行批判和社会批判的人文主义者也就更多地出现了。存在主义技术哲学家,德国的马丁·海德格尔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指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迫使自然和社会进入一种非自然的存在状态,人类社会最终处于技术的座架之中,受到技术的控制。人类学技术哲学家芒福德则从哲学人类学的观点出发,指出技术在社会伦理道德上是非中立的,人类应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抗技术的普遍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马尔库塞则从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并由此控制着社会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也正是始自于文艺复兴科学技术的力量才日渐强大,科技对人性的束缚导致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的技术观,现行的技术哲学日益远离了具有浓郁技术倾向的工程学技术哲学传统,而倾向于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及其后续发展对技术的人文因素以及对技术价值目标的关注,体现了从工程学的技术哲学到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过渡。

后记

本书是在历经多年探索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的,虽然可作为自己的第一本专著,可是学术研究才刚刚起步,艰辛与汗水所浇灌出来的学术信念就是:学无止境,奋勇攀登!陈凡教授,作为我的博士生导师,是我学术研究的启蒙人。无论在治学方面,还是在人生发展方面,他都尽最大的努力对我加以指导和关心。正如我在本书最后一部分所写的:技术研究与技术设计要遵循关怀标准。陈凡教授可谓是把我作为了他的技术作品而不断塑型,倾注了很多的关爱,使我对于未来学术研究的信心不断增强。陈凡教授如师长、如朋友、如父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终生难忘。陈昌曙先生,无论在身体欠佳疗养期间,还是在忍受病痛住院期间。都向我这个后辈末学询问学术研究方向和进展情况,并对我的研究选题表示支持。先生人生态度的和蔼可亲与学术研究的缜密严谨,令学生深深折服。远德玉教授,就本书前期论文阶段的选题、立意、学术风格等对我进行了谆谆教导并耐心指点,使我在倾听老教授教诲的同时,更增添了学术研究的信心。在此向远教授深表谢意!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郑文范教授、罗玲玲教授、李兆友教授、邢怀滨教授、王健副教授、陈红兵副教授、包国光副教授、曹东溟老师、李权时老师等,时时向我表示学术与个人生活的热情关怀。这些老师身上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实在,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实在。当大家在一起喜笑怒骂畅谈天下事时。不经意间对我的人生与学术发展方向的谆谆教导,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编辑推荐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