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学教程
2006-11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王伯鲁
320
将《自然辩证法概论》列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始于恢复研究生招生的1978年。28年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在提高研究生的哲学理论素养和辩证思维能力,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掌握科学技术方法论等方面,发挥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 教育体系与知识体系具有同构性,基础教育与基础知识对应,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前沿性知识对应。值得指出的是,越是处于研究前沿的知识,其发展空间就越大,动态性也就越强。不分学科、地域和师生特点,全国硕士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是编写本书的目的。
绪论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与相近学科的关系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思考题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第一节 古代科学技术与相朴辩证自然观第二节 近代前期的科学技术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三节 近代后期的科学技术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小结思考题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自然观第一节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系统自然观的产生第二节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 第三节 自然界的演化小结思考题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小结思考题第二篇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 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构和科研选题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认识第二节 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构第三节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第五章 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第一节 调查方法第二节 观察方法第三节 实验方法小结思考题第六章 整理科学材料的理性思维方法第七章 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第三篇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观第八章 技术的本质与结构第九章 技术方法第十章 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参考文献后记
长期以来,《自然辩证法概论》一直沿用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的“三大块”结构体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入,这一体系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课程体系结构。这也是理论与时俱进品格的内在要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于2003提出了一个“四大块”的结构体系(详见教社政司[2003]179号文件),随后又组织编写了《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示范教材。该体系是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本教材就是以此为基础组织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