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外民俗

刘秀梅,高照明 主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秀梅,高照明 主编  

页数:

206  

内容概要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它从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的需要出发,在借鉴和吸收中外民俗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纵向到横向、从理论到实践、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外农业、牧业、渔业、工商、交通、饮食、居住、服饰、人生礼仪、社交礼仪、岁时节日、象征、宗教信仰、民间文学、民间科技工艺、游娱等民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在尽可能囊括中外主要民俗事象的基础上,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删繁就简;阐述深入浅出,生动实用。全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适用面广,既可作为高职高专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又可供其他专业师生、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爱好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民俗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1.1.1 民俗的概念  1.1.2 民俗的分类  1.1.3 民俗的形成 1.2 民俗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1.2.1 民俗的基本特征 1.2.2 民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3 民俗与旅游 1.3.1 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 1.3.2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2 农、牧、渔业生产民俗 2.1 农、牧、渔业生产民俗概述 2.1.1 农、牧、渔业生产民俗的概念和类型 2.1.2 农、牧、渔业生产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2.1.3 农、牧、渔业生产民俗的特征 2.2 中国农、牧、渔业生产民俗 2.2.1 中国汉族农、牧、渔业生产民俗 2.2.2 中国少数民族农、牧、渔业生产民俗 2.3 外国农、牧、渔业生产民俗 2.3.1 亚洲农、牧、渔业生产民俗 2.3.2 欧洲农、牧、渔业生产民俗 2.3.3 美洲农、牧、渔业生产民俗 2.3.4 非洲农、牧、渔业生产民俗 2.3.5 大洋洲及其它地区农、牧、渔业生产民俗3 工业、商业、交通民俗 3.1 工业、商业、交通民俗概述 3.1.1 工业、商业、交通民俗的类型和特征 3.2 中国工业、商业、交通民俗 3.2.1 中国的工业民俗 3.2.2 中国的商业民俗 3.2.3 中国交通民俗 3.3 外国工业、商业、交通民俗 3.3.1 亚洲国家工商、交通民俗 3.3.2 欧洲国家工商、交通民俗 3.3.3 美洲国家工商、交通民俗 3.3.4 非洲国家工商、交通民俗 3.3.5 大洋洲工商、交通民俗4 服饰民俗 4.1 服饰民俗概述  4.1.1 服饰及其构成  4.1.2 服饰民俗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4.1.3 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4.2 中国服饰民俗 4.2.1 中国汉族的服饰民俗 4.2.2 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民俗 4.3 外国服饰民俗 4.3.1 亚洲地区服饰民俗 4.3.2 欧洲地区服饰民俗 4.3.3 美洲地区服饰民俗……5 饮食民俗6 居住民俗7 人生礼仪民俗8 社交礼仪民俗9 岁时节日民俗10 象征民俗11 民间信仰12 宗教信仰13 民间文学14 民间科技工艺15 游娱民俗

章节摘录

版权页:1.1.3.1 政治原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绝对的、单纯的民俗事象,它体现了该民族、国家的社会政治要求,并在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反映。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一方面采取愚民政策,一方面采用压制手段,使民俗适合自己的需要。如我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都对民俗的形成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从婚丧嫁娶、社交礼仪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信仰及禁忌,都充满了该历史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1.1.3.2 经济原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基础始终在决定着上层建筑。民俗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对民俗的产生、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比如,目前欧美的大部分民族已进入现代社会,甚至是后现代社会,亚洲的许多民族正在步入现代社会。但世界上仍然有一些民族生活在前现代社会或原始社会,由于从事的经济活动不同,从而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1.1.3.3 地域原因民俗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选择性,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俗。不同地域的民族无论是居住、服饰、婚丧、交通、饮食等民俗都各不相同。就居住而言,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环境的影响必须“逐水草而居”,所以至今还居住在容易搬迁的帐篷式的“蒙古包”里,西北黄土高原的人们则住窑洞住宅;就服饰而言,行进在大漠之中的阿拉伯人习惯穿传统的宽大长袍,生活在恒河两岸的印度妇女则身着沙丽;丧葬习俗也各有千秋,丧葬方式有土葬、天葬、水葬等,丧葬礼仪也有所不同,新加坡人办丧事悲痛欲绝,印度尼西亚巴厘人则把丧事当作白喜事办,热闹非凡。1.1.3.4 信仰原因民间信仰或宗教信仰对一个民族民俗的影响非常深刻,很多重要民俗都与民间信仰或宗教信仰有关。由于人们对天地、日月、星辰、水火、雷电等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的崇拜,对虎、鸟、蛇、桃树、柏树等动植物及图腾、祖先的崇拜,对财神、门神、河神等神灵的信仰,对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信仰,产生了五花八门的民俗,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饮食等诸方面。如伊斯兰教禁吃猪肉,印度教禁吃牛肉。另外,中国的许多民俗仪式都源于“天人合一”的信仰,而西方的许多民俗都源于“神人合一”。


编辑推荐

《中外民俗》是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外民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