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史论荟

胡益民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

胡益民  

页数:

461  

前言

  益民兄将他的论文集《文史论荟》分成四个部分编排:清代小说研究、南宋诗歌研究、张岱研究、徽学研究。他在《后记》中说,这是因为在研究单位工作,做学问要跟着课题转,无法长期在一个专题上用力气。有相似经历的人对这种情况应该很容易理解。在现下中国的高校和其他人文社科研究单位里,课题的确定有许多外在的因素在起作用,上层机构的意愿,“社会效益”的要求,常常会压倒研究者自身的兴趣,这真是无可奈何。  但我看这四组论文,却远非互不相干、“各自为政”,内里隐然贯穿了一条线索,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思想与文化变迁。譬如书中南宋诗歌研究的中心是“江湖诗派”,而江湖派在中国诗史上具有引人注目的特殊性:陈起,一个书商,第一次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成员众多的诗歌流派的核心人物,诗歌的写作、流传与商人的活动第一次结合得如此紧密。作者在辑校了百万余字的《江湖派研究资料汇编》(尚未出版)的基础上,精细考证了以陈起、赵师秀等人为个案的“江湖派”作家群的基本情形;在《(江湖)诸总集“名录”新考》中,更根据对残本《永乐大典》和《诗渊》引书情况的详细考察,纠正了《四库全书总目》关于“江湖派”的结论。而所谓“徽学”之所以能够成立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又完全是因为明代以来徽州商业的发达:商人不仅在经济领域。

内容概要

  《文史论荟》分成四个部分编排:清代小说研究、南宋诗歌研究、张岱研究、徽学研究。这四组论文,却远非互不相干、“各自为政”,内里隐然贯穿了一条线索,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思想与文化变迁。《文史论荟》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胡益民(1959~),安徽岳西人。文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暨中文系教授、古典文献学硕士点学科负责人、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系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高校科学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著述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主译,1988;2000)、《清代小说》(主撰,1989;1996)、《张岱研究》(2002;2004;2005)、《徽州文献综录》(2008)、《张岱评传》(2002)、《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合作,1995:2005)等;另有《太函集》点校(四册,180万字,合作,2004)等古籍整理著作多种。在《文献》、《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文学评论丛刊》、《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80篇。著作曾多次获奖。

书籍目录

序清代小说综论《女仙》《儒林》合说《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论纲《儒林外史》的“讽刺”及其他——与董子竹同志商榷《聊斋》《红楼》合论《聊斋志异》:短篇小说的艺术典范《阅微草堂笔记》“反理学问题”新论《镜花缘》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终结[附]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社会和个人(译文)《江湖》诸总集“名录”新考江湖集编者陈起交游续考陈起佚诗辑补赵师秀交游考关于严羽的几首佚诗和生卒年问题张岱交游考论张岱史学著述考张岱著述续考张岱卒年及《明史纪事本末》作者问题考辨张岱年谱简编张岱史学的成就与贡献张岱艺术论二题张岱的文学批评论张岱散文四议试论徽州典籍文献对徽学研究的价值关于《徽人著述叙录》的编撰《徽学文献综录》前言[附凡例]汪道昆及其《太函集》《太函副墨》汪道昆著述及版本源流考汪道昆与《天都外臣序》作者问题考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在吕熊看来,“宋儒之腐”,程朱之可厌,就在于他们泥而不化,把“仲尼之道”(原始儒学)中“成圣”的道德理想,当作死教条,视为“日用平常之理”,强迫“尽天下之人”接受和遵循,用来束缚人、压抑人。由于执定“天理”而不知中庸、“权变”。使儒家学说失去了固有的温情。唐赛儿说:  若夫日用平常,圣人随时而应。要之各当于理,何用设  立多少迂板规矩,令人印定心服,反疑达权者为“逾闲”,通变者为“失守”,此真堕入窠臼耳!(第三回)  圣人之道,不在规矩。宋儒守绳墨,落窠臼,无异胶柱鼓瑟。  (第十三回)这些议论很清楚地表明,在作家心目中,真正的圣人之道是适人性、知权达的,并不约束人“日用平常”中的自由。  作者对程朱之徒苛刻的“迂板规矩”反感、愤慨,对为这种迂板规矩所缚,更不耐烦,作品中的一系列描写都贯穿了讲“权达”、适人情的主张。如作品中写柳烟受鹿精玷污后准备“殉节”,唐赛儿道:“若已受其辱,即死也算不得‘名节’,切莫短见!”曼尼道:“死不值钱,罢休!罢休!”(第十二回)吕熊笔下以刹魔主为领袖的“魔道”女仙们,虽不食人间烟火,却从来不否认“情欲”的存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史论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