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学研究
2008-7
安徽大学出版社
龙念 编
258
朱熹对传统的民本思想作了理论性的阐释和发展。在注释《孟子》“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时,朱熹说:“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这在封建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的宋代,无疑是触到了封建专制的症结。它对后来我国“民主”思想的启蒙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注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朱熹明确提出了“国以民为本”的思想,指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可见,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朱熹说:“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洁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就是说,握有天下大权的君主,必须“与民同欲”,才能得民心。
朱子民本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及其现代意义——在“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朱熹的民本思想朱熹与中国古代以民为本思想谈朱熹的民本思想与为政实践朱熹民本思想、仁政实践及其现代价值朱熹的赋税思想与“黄宗羲定律”朱子社仓与道学家的社会理想略论民本思想的形成、转化和超越论朱熹民本思想与实践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举隅朱子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朱子理学——礼学的本体提升与普世效应理学与释“理”——试论戴震对朱熹学说的评价朱子《家礼》与道德建设前《仪礼经传通解》时期朱子制礼的历史特征及其指向朱熹理学世界中的性情论论朱子的和合思想朱熹知行观的双重意义论朱熹的“理治”思想——兼论朱熹对拯救南宋政治认同危机的理论贡献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朱熹新杂家论文化朱熹之若干蠡测从谈迁的一篇文章谈起史学之功臣乎?罪人乎?——兼与《评朱熹对史学的基本态度》一文商榷理学家的书法观——论朱熹在书法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武夷山摩崖石刻与朱子理学思想南宋官学与书院的办学思想朱熹与南宋闽北书院儒学特质论儒家政治哲学与社会理想……
朱熹的民本思想 张品端 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的治国思想之一。早在《尚书》里,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西周时代,周公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天命这个最高权威与“民”相联系,从此以后,“民”就成了全部政权的核心。孔子对“三代”民本思想进行了一次总结,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主张。孟子发展了孔子的重民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萄子又进一步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思想。 朱熹对传统的民本思想作了理论性的阐释和发展。在注释《孟子》“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时,朱熹说:“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这在封建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的宋代,无疑是触到了封建专制的症结。它对后来我国“民主”思想的启蒙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注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朱熹明确提出了“国以民为本”的思想,指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可见,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朱熹说:“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洁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就是说,握有天下大权的君主,必须“与民同欲”,才能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几千年来统治经验的总结。鉴于此,朱熹提出了“王道以得民心为本”,“发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而“使民有常产者,又发政施仁之本也”的思想。将“王道”、“仁政”作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体现了朱熹“民本”思想的深化。朱熹在阐述“得民心”时,还提出“近民”的主张,他说:“平易近民,为政之本。”朱熹的这些民本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