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
1970-1
安徽大学出版社
郝立忠 编
151
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启始推动力量,管理现代化被认为是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相并列的“第五个现代化”。管理现代化追求的是社会诸要素、生产诸要素的密切结合,以及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社会和谐而高效的运转、人民幸福安康、团结向前的可靠保证,它贯穿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之中,是全面现代化的先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检验尺度。因而,可以说,与其他几个现代化相比,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更重要的现代化,一个最需实现的现代化。 但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国,管理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代化。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新中国建立以后又在意识形态等方面长期与西方世界处于对峙状态,再加上对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的长期误解,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特别是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目标,而管理现代化并没有被纳入目标体系当中。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社会管理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密切结合,在对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寻求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符合社会管理现代化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现代化道路。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现代化理论;在实践上,可以为党和政府制定国家的社会管理战略提供参考,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及其管理的现代转型。
郝立忠,1960年8月生,山东栖霞人。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出版专著《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形成了从理论与实际关系的高度划分哲学形态,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哲学形态、基本特征、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根本区别的系统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序言导言第一章 社会管理现代化及其评价标准一、社会管理在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社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评价体系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现状及其评价一、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基础条件二、当代中国社会的组织体系三、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实践四、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新特点和新任务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国际对比二、当代中国社会管理落后的主要原因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一、当代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基本国情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府社会管理五、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管理现代化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社会管理现代化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第五章 加强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主要措施一、实现社会管理理论和管理战略的转型二、建设社会管理系统工程三、把社会管理现代化作为基本国策,纳入国家的现代化战略四、加强民族精神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参考文献后记
在计划经济时代,“单位”承担了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社区管理在社会管理中只起到一定的“拾遗补缺”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许多以前由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区转移,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越来越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等100多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区已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社区建设依靠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政府的推动作用,二是社区的自身建设,二者缺一不可。社区建设的内容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组织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行使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权,并能够确保这种管理受到基层群众的监督;二是加强社区自治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三是增强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民主意识与公民责任感。 但目前,我国在社区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把社区自治仅仅局限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上,把它作为唯一的组织形式;二是认为社区自治就是和政府组织划清界限,不需要政府组织的监督与指导;三是认为社区自治就是一切社区的公共服务都依靠社区自己来提供,政府不应该投入资金和资源。实际上,这三种看法都是错误的。也正是由于这三种看法都是错误的,才导致在社区建设中我国政府的各项政策对社区和各种基层组织的影响力逐步下降。往往是,每一项政策措施,在中央是轰轰烈烈,在地方是大张旗鼓,而到了社区例如街道和村庄,则成了几句口号和几条标语,对基层群众的影响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