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味道
2009-10
安徽大学出版社
陈虎山
269
学者解经,多训诂考据;政治家解经,多阐发奥义;基层公务员、党员干部如何读经解经,陈虎山《的味道》展示了个性而又典型的路径。 陈虎山于1979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我教授他《中国历史文选》,于求学期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又兼之同乡之谊,平素交流甚多。陈虎山潜心向学,刻苦钻研,勤于思、敏于行、长于文。三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女儿高考成绩优异,第一志愿便填报了安徽大学历史系,我尤为欣喜。这不仅爆出我与他们父女两代人结下师生宿缘的花絮,也足以说明历史学对他们父女两代人的魅力。 陈虎山走上工作岗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撰述不辍,发表文章字逾百万,专著三部:《观潮人语》、《不只是往事》,以及现在的这部新著《的味道》。 陈虎山这部关于《论语》的研究性著作共四章,二十余万言。第一章揭示了《论语》的学术研究史;第二章联系孔子时代的社会特征和孔子的人生经历,分析了《论语》的主旨;第三章阐释了《论语》的思想体系,从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教育观、学习观、执政观六个方面解析作者对于孔子思想的领悟,结合经学研究和当今社会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论语》传递给人类社会的各种有意义的文化。
《的味道》共四章,二十余万言。第一章揭示了《论语》的学术研究史;第二章联系孔子时代的社会特征和孔子的人生经历,分析了《论语》的主旨;第三章阐释了《论语》的思想体系,从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教育观、学习观、执政观六个方面解析作者对于孔子思想的领悟,结合经学研究和当今社会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论语》传递给人类社会的各种有意义的文化。第四章从八个方面新构《论语》篇章,这是对《论语》烂熟于胸的剖析,高屋建瓴的指画,不囿前说的创新。
序(周怀宇)序(汪高鑫)前言:第一章 众说纷纭的《论语》第二章 打开《论语》之门第一节 诞生孔子的时代一、孔子时代的社会特征二、鲁国的文化传统三、鲁国的“三桓政治第二节 孔子的壮阔人生一、孤苦的童年二、十五有志于学三、三十而立四、四十不惑五、五十知天命六、六十耳顺七、晚年的平实与辉煌第三节 把你自己放进《论语》第四节 《论语》的主旨与关联第三章 孔子思想探微第一节 孔子的人生观一、对自己负责二、对家庭负责三、对社会负责第二节 孑L子的历史观一、大河奔流二、后胜于今三、在继承中创新四、重视英雄的作用第三节 孔子的价值观第四节 孔子的教育观一、塑造君子人格二、君子的特点三、君子成长途径四、君子不器第五节 孔子的学习观一、学习的含义二、学习的内容三、学问的来源四、学习的方法第六节 孔子的执政观一、富民为先,和谐社会二、稳步发展,欲速不达三、道之以德,辅之以刑四、事由人兴,政在选人五、作风建设,从上做起六、礼让为国,富而后教七、发展软实力,近悦远来八、文事武备,重视国防第四章 《论语》新编第一节 《论语》的总纲第二节 做人篇第三节 处事篇第四节 为学篇第五节 为师篇第六节 识人篇第七节 执政篇第八节 孔子的生活细节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是最先认真研读《论语》的人之一。他在撰写《孔子世家》时,大量使用了《论语》原文。显然,司马迁是把《论语》当作认识孔子和孔子思想的重要第一手史料。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之,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司马迁“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说明《论语》对司马迁影响之深。 孔子在汉代被尊为圣人,《论语》在汉代也受到特别重视,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孝文帝始置《论语》博士。但在西汉时期,《论语》还不是儒家的“经典”,不是儒学的主要基础。汉代独尊儒术,尊的主要是《诗》、《书》、《礼》、《易》、《春秋》这样的儒经。汉儒认为,孔子所传的先王之道、仁义礼智之说,主要体现在这些儒经里。 西汉后期,《论语》的重要性进一步被一些学者和朝廷的要人所认识,其中以成帝时的刘向最为著名。史称刘向“为人简易,专精思于经术”。刘向认为《鲁论》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在刘向之前,朝廷大臣如太傅夏侯胜,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其子韦玄成都是研治《鲁论》的一时俊杰。据《汉书》载: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少好学,为学精熟,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宣帝立,太后省政,胜以《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后因事下狱。旋遇赦,出为谏议大夫。上知胜素直,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校《尚书》、作《论语说》,赐黄金百斤。
一民族真生命之所寄,寄于其根本精神,抛开了自家根本精神,便断送了自家前途。 ——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