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志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志》编委会 编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志》编委会 编  

页数:

556  

前言

  1984年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范围内开展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畏,怒江州文物事业从零起步,逐步得到发展壮大,截至目前(2005年),文物战线的广大职工在怒江州境内先后发现了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的文物遗迹共130多处,其中片马抗英斗争遗址、兔峨土司衙署、白汉洛教堂、杨玉科家祠建筑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普化寺、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等15处遗迹被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遗迹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征集到各种文物1238件,经过云南省文物委员会专家的鉴定,有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23件,一般文物194件,文物资料433件。文物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留给子孙后代的遗物、遗迹。历史文物、民族丈物、革命文物等各类不同的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和当时的生态环境状况,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各族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征集、抢救、保护好各类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1989年,在全州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我州文化、文物部门着手系统地整理各类文物,并按专业志书的体例编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志》。经过16年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编纂完成。通览书稿,该志书体例完备,资料详尽,有很强的资料性,是外界了解怒江、认识怒江、研究怒江州境内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探寻边疆各族人民保卫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睦相处的又一翔实资料,从中还可以看到怒江各族人民从原始社会的刻木结绳、刀耕火种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发展轨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志》的编纂、出版,得到了云南省文物主管部门、云南大学民族考古与文物评估中心、云南大学出版社等单位和广大关注怒江的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在该志书付梓之标,谨向这些单位和专家学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内容概要

  文物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留给子孙后代的遗物、遗迹。历史文物、民族丈物、革命文物等各类不同的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和当时的生态环境状况,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各族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征集、抢救、保护好各类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1989年,在全州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我州文化、文物部门着手系统地整理各类文物,并按专业志书的体例编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志》。经过16年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编纂完成。通览书稿,该志书体例完备,资料详尽,有很强的资料性,是外界了解怒江、认识怒江、研究怒江州境内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探寻边疆各族人民保卫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睦相处的又一翔实资料,从中还可以看到怒江各族人民从原始社会的刻木结绳、刀耕火种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发展轨迹。

书籍目录

序序二序三序四编纂说明第一章 怒江州概述第一节 自然概况(一)地貌(二)气候(三)山脉水系第二节 建置沿革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第四节 民族概况第二章 生活生产遗址第一节 生活遗址一、新石器时代生活遗址(一)玉水坪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二)马鞍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二、近、现代生活遗址(一)上帕、知子罗、菖蒲桶殖边行政公署遗址(二)兰坪县县城旧址——拉井(三)碧江县县城遗址——知子罗第二节 生产遗址一、加车制陶遗址二、矿业遗址(一)高山井盐井遗址(二)老姆井盐井遗址(三)回龙厂矿业遗址(四)富隆厂矿业遗址(五)害碧洛铁矿遗址第三章 墓葬第一节 古墓葬民族墓葬火葬墓一、古墓葬(一)石棺墓(二)岩墓(三)荣华上北嘎古墓群二、民族墓葬(一)傈僳族石房墓(二)怒族石片墓(三)分江圆堆墓(四)木自娃底傈僳族石板墓(五)兔峨怒族石板墓三、火葬墓(一)仁茂火葬墓群(二)响水田火葬墓第二节 火葬场(一)格甲登怒族火葬场(二)托坪怒族火葬场第三节 历史人物墓葬(一)杨玉科家族墓园遗址(二)杨泗清墓(三)张文寿墓(四)栋扫昌墓(五)托迪墓(六)墨阿夺墓(七)裴阿欠墓(八)和世生墓(九)里吾底殖边队员合葬墓(十)灰坡山抗日将士墓(十一)小横沟抗日将士墓遗址(十二)益德山抗日将士墓(十三)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任安收墓第四章 岩画碑刻摩崖石刻壁刻及其他石刻第一节 岩画一、吴符岩画二、腊斯底岩画第二节 碑刻一、清代碑刻(一)《永昌军民府告示碑》(二)富隆厂财神宫《碑记》(三)中元《息讼碑记》(四)大佛寺《碑记》(五)温井《义学碑记》(六)武陵邑《功德碑记》(七)杨玉科《家规序》碑(八)《沧江书院序》《沧江书院条规》碑(九)光明寺《常住碑记》(十)《保山正堂告示碑》(十一)思尹寺《永垂禁革碑》(十二)老窝《创修圆通寺碑记》(十三)杏花村《龙凤桥功德碑记》(十四)金鸡寺《永垂不朽》碑二、民国碑刻(一)殖边队《同事人员纪念碑》(二)殖边队《纪实》碑(三)《拥护共和三等纪念章记大功三次知子罗行政委员董公国政纪念碑》(四)《募修上帕腊竹底岩序》碑《福贡实业碑》(五)石门《滇西保障》碑(六)石门《千古流芳》碑(七)光明寺《永立不朽》碑(八)上帕《康乐仓储碑序》(九)上帕《修路功德碑》(十)石门《勤政爱民》碑(十一)上帕《修建康乐公园记》碑三、其他碑刻(一)思尹寺《永垂千古》捐款碑(二)龙神祠《公德碑记》(三)《重修金鸡寺碑》第三节 摩崖石刻、壁刻及其他石刻(一)腊乌摩崖石刻(二)石门壁刻(三)腊斯底石刻(四)石门关摩崖石刻(五)马鞍石石刻(六)古登石刻(七)芦子弯河古道壁刻第五章 古建筑及其遗址第六章 古渡口古桥关隘古道第七章 近、现代史迹第八章 民族传统聚落第九章 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场第十章 藏馆文物一览表第十一章 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