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5

李晓斌 编 第1版 (2007年8月1日)
出版时间:

2007年8月1日  

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8月1日)  

作者:

李晓斌 编  

页数:

370  

内容概要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5》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丛书。我国西南边疆是沿边和多民族的地区。其边界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位置与印度、泰国等国相邻。西南边疆地区地貌独特,丘陵和山地占滇、黔两省面积的 94% 左右,广西亦以丘陵地貌为主。这一地区还有多条汹涌奔流的江河,加剧了地表的分割。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是造成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且具有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形态多样性特点的重要原因。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 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在西南地区有34个,其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约 60% 。滇、桂两省区与众多邻国接壤,在这两个省区和毗连境外一侧还居住着约 20个跨境民族。西南边疆亦是西北少数民族南下、西南少数民族北上的迁徙走廊,在这一地区保存了极为丰富的民族学资料。因此,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研究该地区的少数民族。

书籍目录

●学术史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类学的组织机构与调查研究●边疆史地研究关于20世纪50年代云南怒江基督教活动的认识明代滇东北汉族军士来源考●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哈尼族火文化的现代启示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怒江峡谷丙中洛地区民族宗教文化关系的变迁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从江秀塘壮族民居探析新平花腰傣宗教文化研究从信息传播看普米族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西南特困少数民族民间纠纷调解的特点与调适分析●民族现状研究色目村门巴族的生态文明与和谐社区构建湄公河流域跨境民族的认同一个依傍公路兴起的少数民族村寨的变迁——关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族乡巴卡小寨的田野调查云南特困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民族法学研究19世纪西方法律体系中保护“少数”的措施西部大开发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法律规范问题研究●民族关系研究云南迪庆藏区宗教关系探索白族与藏族关系发展的新纽带——大理鹤庆白族手工业者在藏区发展状况调查旅游业发展对凉山民族关系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民族关系的影响2000年以来当代西南民族关系研究主要观点概述泸沽湖地区民族间经济文化互动与民族关系的调适——以宁蒗县永宁乡落水村为例邦协村布朗族节庆活动中的民族关系“多元统一”的民族观与民族关系——一个丙中洛阿怒人的实例城市化进程中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当前贵州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族群关系视野下“帕西傣”婚姻状况的调查分析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出版著作目录

章节摘录

  三、籍选之人  《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三《兵考·皇明都司》等书记载明初取兵有从征、归附、谪发、籍选四途。籍选即于民间“垛集为军”,一般是从三户民籍中垛集一人为军。为征服云南诸民族的需要,除各部将原来所带兵外,明统治者也籍选了一些民丁入伍而来到了云南。例如洪武二十年十月(1387年),“诏湖广常德、辰州二府民三丁以上者出一丁往屯云南”;①二十三年四月(1390年),“上以云南列置戍兵,平夷尤当南北要冲,四面皆蛮夷部落,必置卫屯兵镇守。乃命开国公常升往辰阳集民间丁壮凡五千人,遣右军都督佥事王成、千户卢春统赴平夷置卫”。②从康熙《平夷县志·官师志》所记载平夷卫武官的情况来看,后来这五千兵丁中有一部分可能调赴他处,但仍留下了一部分,所以在本书卷三风俗中,志书编纂者又说平夷“籍多辰沅,故俗类楚”。  综上所述,滇东北地区卫所的汉族军士数量众多,来源广泛。他们从南京、浙江、湖广、山东等富饶之地来到山多产瘠、遐荒岩邑的滇东北地区,“披草莱,蒙荆棘,化硗瘠而为沃壤”,形成了今天滇东北地区的雏形。因为他们的到来,道路通、学校兴,云南和内地才紧密的连成一体,明政府也才能有粮可科、有税可榷,从而稳固地对云南地区进行统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5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