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白族民居中的避邪文化研究

张春继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春继  

页数:

157  

前言

  春继的硕士毕业论文《白族民居中的避邪文化研究:以云南剑川西湖周边一镇四村为个案》要出版了,这是云南大学出版社为2009年在云南昆明召开第十六届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推出的有关云南民族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本。  春继2007年在我院新建的文化遗产学系通过答辩,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这几年随着文化遗产学科的发展,教学中硕士毕业论文涉及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和民间美术传统的研究多了起来。学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与丰富,同学们把新鲜而又独特的多民族文化信息和生活的清新带进了校院,也为学科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挑战。生活的宽度与深度在深深影响着学科的生长与发展。  春继是白族人,他的毕业论文选择了其家乡剑川作为个案研究的区域,他的田野就是在故乡熟悉的村落中开始的。“熟知非真知”,从小生活在剑川的春继对古村落里的文化细节充满了好奇也存留着许多神秘而又片断的记忆。长大读书后的春继中专和大学都是学的美术,他从剑川白族村落里走出来,成了一名画家和学校里的美术教师。他绘画的主题仍然会与剑川那曾经的生活记忆关联着。毕业论文写作时春继的心灵又一次回到了剑川,一个神秘而又令他着迷的剑川。  避邪文化在中国的乡村社会是很普遍的生存习俗,但问题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文化的普适性上,而要回到不同地域的具体生活情景中,具体族群文化认同的背景中去发现其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去发掘避邪文化具体的“地方感觉”。春继的田野调查正是从童年时的具体生活的村落中开始的。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介绍白族避邪文化中“邪”的由来与类型,阐释“魑魅魍魉”(chi mei wang liong),指出了白族人面对“魑魅魍魉”和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为了寻求自我保护的措施而使用了各种驱避“魑魅魍魉”的方法。同时避邪图像、避邪的仪式和避邪习俗共同构成了白族文化中驱避“魑魅魍魉”的系统。“避邪”这种意识形态和动向渗透于白族文化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民居空间中尤为突出。  本书主体部分主要是结合田野调查的结果,以云南剑川西湖周围聚居区为个案,记录该地区的文化生态,并分析了白族民居中的避邪文化。通过对剑川的区域状况的介绍,着手对在剑川历史上有一定意义的金华镇、向湖村、朱柳村、文华村和龙门邑的民居建筑进行考察与研究,在这些地区的民俗生活中和民居建筑上获得了一些避邪图像的信息。从而对其村落和民居建筑的选址、布局、民居装饰及营造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白族避邪文化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在时间和空间上密不可分。通过对一镇四村的民居选址、布局属凶而设的避邪图像,民居建筑装饰中的避邪图像和民居空间中岁时节庆、婚丧嗣育所使用的避邪图像分析入手,研究考察避邪图像背后的文化。通过对这些避邪图像的分析,发现了民俗生活中避邪图像不是一个简单而孤立的避邪或吉祥的形象,而是一种复合型的图像,驱避“魑魅魍魉”图像不是避邪文化的全部。  最后强调的是为了避免“魑魅魍魉”进入居住空间,人们建立了两种意识形态的避邪防卫系统:一是环境空间中的以物质方式呈现的防卫系统。二是从物质影射到内在的精神防卫系统。  本书希望通过对剑川白族民居中的驱避“魑魅魍魉”图像的考察与研究,从而对白族民居中的避邪文化进行一次梳理,以期较为生动、完整地呈现出白族民居中避邪文化的面貌特征。

作者简介

  张春继(A Biao)1976年出生于云南剑川。先后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附中、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曾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任教之余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和当代艺术创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白族学学会会员。

书籍目录

序一 从村落开始:避邪文化研究的有益尝试序二摘要导言第一章:白族避邪文化概述 一、邪的由来 二、邪的类型 三,人与鬼神 四、避邪方法 五、避邪图像 六、避邪体系第二章:现状考察剑川县一镇四村的基本状况 一、区域状况 二、选择考察一镇四村的原因 三、金华镇(剑川古城)的基本状况 四、朱柳村、龙门邑,向前村和文华村的基本状况第三章:选址、布局、装饰与营造 一、一镇四村的选址与布局 一、剑川自族民居的选址、布局、装饰与营造  墙  大门  庭院  正房  生产生活用具第四章:白族民居中的避邪图像 一、民居选址、布局属凶而设的避邪图像  剑川古城(图像考察)  朱柳村(图像考察)  龙门邑(图像考察)  向湖村(图像考察)  文华村(图像考察)  陶鸡  独角兽 ……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白族民居中的避邪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