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袁望冬 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袁望冬  

页数:

316  

字数:

295000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运用了科技创新哲学、区域创新系统论学等学科综合方法,从科技外创新的社会认识论、科技创新的社会发展论、科技创新的社会实践论三个方面阐述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问题。主要内容有科技创新的内涵与本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机理,以科技创新增强自由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实现途径。  本书适合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技创新管理研究者,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领导干部阅读。

作者简介

袁望冬,湖南宁乡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现代科技教研部主任,副研究员,科技技术哲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技创新与创新理论、技术经济。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寻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经济手段”,最终成果《绿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篇 科技创新的社会认识论 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科技创新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   第二节 创新与科技创新  第三节 科技创新的趋势与模式  第四节 国内外科技创新研究的状况 第二章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现代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趋势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与科学发展观 第三节 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章 科技创新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 科技创新的政治功能 第三节 科技创新的文化功能 第四节 科技创新的生态功能 附:实证分析一第二篇 科技创新的社会发展论 第四章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第二节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  第三节 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 第五章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 第一节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第二节 创新文化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节 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六章 区域科技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 第一节 区域科技创新 第二节 区域创新体系 第三节 科技创新与新型工业化 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 附:实证分析二第三篇 科技创新的社会实践论 第七章 弘扬科学精神 培养创新思维 第一节 科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第二节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第三节 培养科技创新思维 第八章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第九章 科技创新生态化 附:实证分析三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事实和规律的认识,是反映这种认识的知识体系,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可以从科学的对象、知识形态和社会建制等方面去认识科学。②20世纪90年代有关科学观的研究中,对从西方引进的后现代主义有不同的回应。③传统的科学史家认为,科学的历史是人类使用的科学方法,逐步获得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表述而发展的进步的过程。科学哲学家声称,科学共同体具有客观地判断科学知识主张正确与否的技术标准,并以这些标准组织科学知识的生产,促进科学事业的持续进步。科学社会学家设想,科学是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气质和民主社会关系的社会体制,社会规范保证科学体制实现其扩展确证无误知识的目标。  20世纪科学的发展表明,科学知识并不能够被证明为真,科学虽然拥有一套建构和评价知识的可靠战略和标准,但并不能保证提供真理。科学知识社会学提出了“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vism)的主张,把科学、知识与社会、文化联系了起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PDF格式下载



作者的出发点站的高,虽然写的不具体,但读过之后能建立一些面上的认识。


相关图书